APP下载

螺旋CT与钼靶X线摄片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比较研究

2018-11-13马玉香

中外医疗 2018年28期
关键词:摄片腋窝螺旋

马玉香

菏泽市定陶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山东菏泽 274100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一种位于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疾病。这些年,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乳腺癌发病率呈升高趋势,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钼靶X线摄片,借助低剂量软X射线,探查乳腺癌。螺旋CT,通过横断面薄面扫描,诊断乳腺癌,可除去重叠干扰,密度分辨率高[1]。2016年8月—2018年4月期间,该文以52例患者为对象,比较螺旋CT与钼靶X线摄片用于乳腺癌筛查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5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为女性,最小29岁,最大 64岁,平均(45.4±5.81)岁,临床上,以乳头溢液或溢血、皮肤橘色样改变、酒窝征、腋窝或锁骨下淋巴结肿大等为显著表现,乳房扪及未见痛性肿块,有婚育史。52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29例左侧乳房,23例右侧乳房。

1.2 方法

1.2.1 仪器 西门子Somatom Emotion型全身螺旋CT机;西门子Mammomat1000型间接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机,配备有快速且清晰的工作站。

1.2.2 检查 ①螺旋CT检查:参数如下:90~120 kV;100~120 mAs;层厚 5 mm;层距 5 mm;300~500 Hu 窗宽;0~50窗位。对于较小病灶,应用层厚与层距均为2 mm的薄层螺旋CT扫描。扫描方式分为平扫与增强扫描。扫描时,取俯卧位,从乳房下界开始扫描,直至腋窝顶部,必要时扫描全肺。

②钼靶X线摄片检查:选择自动曝光模式,摄片条件设定为22~35 kV。采用常规方式,对双侧乳腺侧位及轴位进行摄片,一旦发现不典型病灶时,需加拍病灶局部的加压放大摄片。检查过程中,仔细观察乳腺类型、病灶大小及形态,查看乳腺边缘情况,掌握病灶内或邻近有无钙化现象,钙化灶内部是否可见引流血管增粗,检查同侧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

1.2.3 诊断标准 ①螺旋CT:边缘毛刺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伴有或者不伴有钙化现象。②钼靶X线摄片:单纯性星芒状边缘肿块,不规则星芒状边缘肿块,伴有多形性钙化现象,乳腺结构紊乱,且单纯性钙化[2]。

1.3 统计方法

在Excel表格中录入该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n(%)]进行表示,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情况

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为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数据显示,螺旋CT检出率高于钼靶X线摄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

2.2 钙化与腋窝淋巴结转移

比较两种方式对钙化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检出情况,结果显示,螺旋CT钙化检出率低于钼靶X线摄片(P<0.05),52例患者中,共39例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而螺旋CT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钼靶X线摄片(P<0.05)。 螺旋CT检查,25例钙化,其中,12例泥沙样钙化,9例小叉状钙化,2例小杆状钙化,2例不规则钙化。钼靶X线摄片检查,40例钙化,其中,23例泥沙样钙化,12例小叉状钙化,4例小杆状钙化,1例不规则钙化。见表2。

表2 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钙化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检出情况[n(%)]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至今为止,关于其病因尚不明确,部分学者研究认为,其发病可能与家族史、月经初潮早(<12 岁)、绝经迟(>55 岁)、未婚未育、长期过量饮酒、绝经后肥胖等因素有关[3]。早期,乳腺癌患者并无明显表现及体征,不容易引起重视,一般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偶然发现。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可出现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腋窝淋巴结肿、乳头及乳晕异常等症状[4]。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临床医师及专家学者十分关注乳腺癌诊治方法的研究。由于乳腺并非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因此,原位乳腺癌一般不致命,但是,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基本特性,细胞间连接松散,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经由血液或淋巴液散播至全身,形成转移,便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因此,对于乳腺癌,应尽早筛查诊断,早期对症治疗,改善预后。

螺旋CT与钼靶X线摄片筛查乳腺癌,均可清晰显示乳腺内病灶形态、边缘、与周边的关系,然而,相比而言,螺旋CT诊断乳腺癌,检出率更高,本次研究中也有体现,螺旋CT检出率为78.84%,钼靶X线摄片检出率为65.38%。探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钼靶X线是一种软射线,对于致密性组织结构,显示效果欠佳,针对密度差异小的乳腺腺体组织,分辨率不高,<2 cm的乳腺肿瘤漏诊率高,部分肿块部位深,靠近胸壁且乳腺小者,摄影包裹欠佳,容易漏诊。相比钼靶X线摄片,螺旋CT检查乳腺癌,分辨率高,空间定位准确,不管是乳腺深位、高位、腋尾等特殊位置,均可检出病灶,细致观察致密型乳房,清晰显示边缘毛刺,便于了解癌瘤侵犯程度,辅助观察乳后脂肪间隙侵犯情况[6]。

该研究中,螺旋CT钙化检出率为48.07%,低于钼靶X线摄片的76.92%(P<0.05)。钼靶X线摄片可清晰显示病灶钙化情况,通过放大局部钙化点,分析钙化的特征、密度、范围及形态等。乳腺癌诊断中,钙化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多发泥沙样簇状分布的钙化常常被认为是钼靶X线摄片诊断乳腺癌的最典型特征。有研究报道,簇样微小钙化达5个/cm2,提示乳腺癌[7]。至今为止,关于乳腺癌钙化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肿瘤局部坏死有关,由于肿瘤局部坏死,增加局部钙离子与碱性磷酸酶,细胞内核酸降解,产生磷酸根,形成磷酸钙并沉积在病灶,演变呈钙化现象。针对腺体内微小钙化,钼靶X线摄片具有一定优势,即使是直径2 mm的微小钙化,也可清晰显示。部分乳腺癌患者,瘤体小,密度与边缘显示不够清晰,难以发现,此时,少量微小钙化可作为诊断的阳性指征。螺旋CT扫描检查,因CT扫描层面间存在一定距离,称之为层间距,单纯螺旋CT检查,不易发现钙化现象,易漏诊,临床建议配合薄层扫描[8]。

乳腺癌以淋巴结转移为主要转移途径,淋巴结有无转移不仅关系着肿瘤分期、手术选择、化疗方案制定,而且与预后密切相关。大量研究显示,伴有局限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相比未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10年生存率明显下降。螺旋CT,筛查乳腺癌过程中,对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淋巴结边缘呈模糊状态,密度升高,且临近脂肪浸润或浑浊,提示淋巴结包膜外遭到肿瘤浸润,这是钼靶X线摄片难以达到的。该次研究中,手术病理显示,39例腋窝淋巴结转移,螺旋CT检出34例,检出率为87.17%,钼靶X线摄片检出27例,检出率69.23%(P<0.05)。

陈红等[8]在《螺旋CT与钼靶X线摄片用于乳腺癌筛查的对比分析》一文中,将49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钼靶X线摄片与螺旋CT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作为标准,螺旋CT检出39例,检出率为79.6%(39/49),钼靶X线检出32例,检出率65.3%(32/49),螺旋CT检出率显著高于钼靶X线摄片(P<0.05)。数据分析显示,该研究与陈红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符合。

综上所述,乳腺癌筛查中,螺旋CT与钼靶X线摄片各有优点与不足,相比而言,螺旋CT检出率更高。

猜你喜欢

摄片腋窝螺旋
保乳手术切缘评估及术中乳腺X线摄片的临床应用
MRI诊断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意义
浅析DR摄片应用于大批量胸部健康体检中的临床价值
常按腋窝强心又健体
常按腋窝 强心又健体
螺旋变变变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