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封闭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效果

2018-11-13张贵荣

中外医疗 2018年28期
关键词:直腿针刀多普勒

张贵荣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超声科,福建龙岩 364000

梨状肌综合征为常见多发病,梨状肌综合征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疾病。一般认为,腓总神经高位分支,自梨状肌肌束间穿出或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该肌上,下孔变狭窄,挤压其间穿出的神经、血管,因此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称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治疗难度大,患者出现臀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目前用于按摩,针灸等进行治疗,效果欠佳[1]。其中,传统单一的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方便选取的2016年2月—2018年2月9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刀联合封闭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封闭治疗,分析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封闭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方便选取的9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分成不同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22例,女23 例;年龄 28~54 岁,平均(40.71±2.51)岁。 发病时间1~8 年,平均(2.51±0.21)年。 对照组男 23 例,女 22 例;年龄 28~55 岁,平均(40.54±2.52)岁。 发病时间 1~8 年,平均(2.55±0.25)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患者均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刀联合封闭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封闭治疗。俯卧位,以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下缘连线中上1/3处压痛处作为进针部位,常规消毒铺巾之后,超声低频探头置进针点部位,明确病变部位情况和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避开大血管和神经,明确穿刺路径并做好体表标记。治疗中通过超声进行针刀位置和方向调整,达到靶目标后进行粘连组织纤维离断和松解,退针半厘米之后向内30~50°进针1 cm,超声下进行坐骨神经分离松解,按压3 min进行止血,再经超声引导封闭穿刺针到达梨状肌,若患者有酸胀感且回抽无血,给予药物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40160)7 mg+维生素 B1(国药准字 H44023874)0.1g+地佐辛注射液 2.5 mg(国药准字H20080329)+维生素 B12(国药准字 H4102 0407),0.5 mg推入,治疗点用无菌辅料外敷,每周治疗1次,治疗3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梨状肌综合征治疗效果;疼痛消失时间、肢体活动恢复正常时间、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治疗不良反应率。

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肢体功能正常,梨状肌紧张试验阴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随访3个月无复发;有效:症状体征改善,肢体功能轻微障碍,梨状肌紧张试验阴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梨状肌综合征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梨状肌综合征治疗效果相比较

观察组梨状肌综合征治疗效果44例 (97.78%)高于对照组 31例(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梨状肌综合征治疗效果相比较

2.2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相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98.23±3.21)分、(1.12±0.12)分优于对照组(88.14±2.21)分、(3.17±0.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2。

表2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相比较[(±s),分]

表2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相比较[(±s),分]

组别 时期 生活质量评分 疼痛评分观察组(n=45)对照组(n=45)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75.13±2.91 98.23±3.21 75.12±2.25 88.14±2.21 6.25±1.21 1.12±0.12 6.28±1.25 3.17±0.24

2.3 两组疼痛消失时间、肢体活动恢复正常时间、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时间相比较

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肢体活动恢复正常时间、直腿抬 高试 验 阴性 时间 (3.11±1.41)d、(3.13±0.24)d、(3.11±1.41) d 优于对照组(4.42±2.25)d、(4.23±1.51)d、(4.42±2.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疼痛消失时间、肢体活动恢复正常时间、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时间相比较[(±s),d]

表3 两组疼痛消失时间、肢体活动恢复正常时间、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时间相比较[(±s),d]

组别 疼痛消失时间 肢体活动恢复正常时间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时间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 P值4.42±2.25 3.11±1.41 8.292 0.000 4.23±1.51 3.13±0.24 9.144 0.000 4.42±2.25 3.11±1.41 8.292 0.000

2.4 两组治疗不良反应率相比较

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率3例(6.67%)低于对照组11 例(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2 3,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不良反应率相比较

3 讨论

梨状肌综合征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为外伤和内感寒湿风邪所致,梨状肌上下毛细血管和神经受压迫并发病[3]。目前,国内非手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主要包括按摩、针灸、痛点封闭等,但效果欠理想。

虽然痛点封闭可以缓解症状,但病程严重的患者,坐骨神经压迫和粘连严重的患者,由于不能缓解纤维化,疤痕形成,长期治疗甚至无效[4]。国外对此病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梨状肌或切除瘢痕和收缩纤维,可一定程度缓解疼痛,但术后粘连、坐骨神经损伤等的风险高。目前,针刀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有效结合,在梨状肌综合征治疗中应用效果突出。针刀可减轻神经与血管压迫,不需手术即可切开减压,缓解粘连,减轻压力和摩擦力从而解决了坐骨神经受压的基本问题,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患者的接受度高。但梨状肌的位置较深,且周围神经和血管多,若盲目穿刺容易引起周围血管和神经损伤。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分辨率不断提高,超声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日益突出[4]。在针刀治疗中,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梨状肌病变,可明确坐骨神经和周围组织的结构和位置,避免大血管和神经损伤,提高了治疗效果,也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5-7]。

该研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刀联合封闭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封闭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梨状肌综合征治疗效果44例(97.78%)高于对照组 31 例(68.89%)(χ2=13.5200,P<0.05)。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肢体活动恢复正常时间、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时间 (3.11±1.41)d、(3.13±0.24)d、(3.11±1.41)d 优于对照组 (4.42±2.25)d、(4.23±1.51)d、(4.42±2.25)d,(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98.23±3.21)分、(1.12±0.12)分优于对照组(88.14±2.21)分、(3.17±0.24)分,(P<0.05)。 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率3例(6.67%)低于对照组11例(24.44%)(P<0.05)。段海萍等人[8]的研究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封闭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效果肯定,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6.67%,对照组为30.00%,和该研究相似。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封闭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压,加速血压达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直腿针刀多普勒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直腿坐强腰肾
直腿抬高试验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
针刀针刺治疗中并发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车随人动系统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基于多普勒的车辆测速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