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S-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对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分析

2018-11-13杜建平年晓花吴接玉

中外医疗 2018年27期
关键词:细菌性感染性血常规

杜建平,年晓花,吴接玉

甘肃省敦煌市医院检验科,甘肃敦煌 736200

感染性疾病在小儿中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其主要的病原菌为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临床加强其疾病的诊断,能够为小儿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治疗提供依据[1]。目前,临床主要是采用血常规的方式,来对小儿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但是其检查结果并不准确,存在一定的误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CRP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可获得较高的价值[2]。为探究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接受hs-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查诊断的价值,该文主要以2017年1—12月50例小儿细菌性感染耐性疾病患者以及5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均接受血常规以及hs-CRP检测,分析其检测的结果,总结血常规联合hs-CRP检测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50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

实验组中,所有小儿患者均经痰液培养、尿液培养、脑脊液培养等检查,确诊存在细菌感染性疾病;将严重器官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家属难以积极配合该研究者排除。其男女之比为28∶22,年龄范围为3个月~13岁,年龄均值为(7.17±1.20)岁;其中16例为泌尿系统感染,13例为呼吸道感染,3例为脑膜炎,10例为肠炎,8例为肺炎。

对照组中,男女之比为29∶21,年龄范围为3个月~12 岁,年龄均值为(7.20±1.17)岁。

该次研究已被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小儿或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该研究,2组小儿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之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以及健康体检儿童,其在入院后,均对其晨起空腹静脉血采集,作为血液的样本,采集量为2 mL,将血液样本置于试管 (含EDTA-K2)中,备用。

血常规检验,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实施检验,在实施检验的过程中,医疗人员均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实施操作,以此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保证。Hs-CRP检验,则通过免疫散射法进行,采用蛋白分析仪(NephstarPlus,深圳国赛)实施检验,其校准品和试剂均是其深圳国赛公司提供。

1.3 观察指标

对实验组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以及对照组健康体检儿童的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hs-CRP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分析实验组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其经单独血常规、单独hs-CRP以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其中血常规阳性标准为:中性粒细胞计数在6.4×109/L以上,白细胞总数在9.7×109/L以上,hs-CRP阳性标准是其水平在7.4 mg/L以上。

1.4 统计方法

数据通过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中诊断阳性率等计数资料,而年龄、血常规、hs-CRP水平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常规与hs-CRP检验结果

实验组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常规与hs-CRP检验结果对比(±s)

表1 两组血常规与hs-CRP检验结果对比(±s)

组别 中性粒细胞(×109/L)白细胞(×109/L)hs-CRP(mg/L)实验组(n=50)对照组(n=50)t值 P值7.51±2.64 3.51±0.92 10.117 0 0.000 1 10.01±4.30 7.23±1.65 4.268 1 0.000 1 13.74±8.51 1.64±0.89 9.999 5 0.000 1

2.2 不同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经血常规与hs-CRP联合检测,其检查的阳性率(98.00%)明显高于单独hs-CRP检测的阳性率(82.00%)以及单独血常规检测的阳性率(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不同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对比

3 讨论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其在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较为稳定,使得患者较易出现误诊的情况,从而对其疾病的治疗造成延误,影响小儿的健康[3]。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疾病诊断准确率,对其预后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

目前,临床对感染进行判断,其主要方法为血常规检查,其中白细胞是主要的检查指标,但是其会受到进食、运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降低检测的阳性率[4]。若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其病情较为严重,则其白细胞水平更低,因此,临床仅采用白细胞对患者的感染进行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在细菌感染者的体内,存在特殊蛋白成分,其会与肺炎链球菌英膜C多糖之间,发生沉淀反应,即为CRP[5]。CRP会受到炎症因子的影响,而出现水平升高的情况,临床常将其作为感染监测的早期指标[6]。CRP是肝脏细胞受到TNF、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的刺激,所合成的蛋白,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一种,可对补体系统激活,从而出现免疫反应[7]。CRP的半衰期较短,在出现炎症反应时,则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升高,而对于病毒感染,则其升高并不明显。hs-CRP与CRP属于同一物质,hs-CRP是通过高灵敏技术进行测定[8]。大量研究显示,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其接受诊断的过程中,应用hs-CRP检测,其检测的阳性率与CRP相比,明显较高。主要是hs-CRP能够将血红蛋白、红细胞、外界因素等的影响减少,更好对患者的早期感染症状进行反映[9]。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儿童;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经血常规与hs-CRP联合检测,其检查的阳性率(98.00%)明显高于单独hs-CRP检测的阳性率(82.00%)以及单独血常规检测的阳性率(86.00%)。结果表明,hs-CRP与血常规联合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诊断中应用,能够将检测的准确率提高。王素莉[10]在 《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诊断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效果》研究中显示,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疾病诊断中,对血常规实施检测的过程中,同时实施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不仅可以较好检出患者的疾病,且可根据其检测的结果,对其具体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反映,从而为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治疗提供依据,其中研究组 Hs-CRP(13.81±7.97)mg/L、白细胞数(11.98±3.78)×109/L、中性粒细胞数(7.61±2.72)×109/L 明显比对照组 Hs-CRP(1.71±0.68)mg/L、白细胞数(7.31±1.56)×109/L、中性粒细胞数(3.49±0.97)×109/L高,同时其hs-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的阳性率(97.30%)明显高于单独hsCRP检测的阳性率(81.08%)与单独血常规检测的阳性率(83.78%)。该文研究结果与王素莉在 《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诊断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效果》研究中的结果相比,一致性较高,表明该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血常规与hs-CRP联合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诊断中,可明显提高检测的准确率,更好为小儿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细菌性感染性血常规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