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面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11-13祝芳芳

中外医疗 2018年27期
关键词:负性针对性病情

祝芳芳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灌南 222500

当前,冠心病的治疗以药物、介入治疗为主,无论对患者实施何种治疗,均需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以达到提升临床疗效的效果[1]。针对性护理干预即针对某一种疾病、某一类人群实施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享受到个体化的护理服务,近年来已广泛被应用于冠心病护理。此次研究以该院2017年5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分对象,分作两组后分别通过常规、针对性护理干预实施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纳入的病例共110例,均为随机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病例纳入与排除符合以下标准:①纳入明确确诊为冠心病者;②纳入已配合对知情同意书进行签署者;③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器官、系统疾病者;④排除存在精神、认知障碍不能对护理进行配合者。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将110例患者分作两组,常规组50例,性别:男30例 (60.00%),女 20例(40.00%);年龄:60~85 岁,平均(72.52±6.85)岁。针对组60例,性别:男 40例(66.67%),女 20例(33.33%);年龄:60~84 岁,平均(71.65±7.23)岁。 该次研究以通过该院医学伦理会审批,且对比两组以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复查指导、服药注意事项讲解等,针对组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①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了解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针对此展开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鼓励其自主参与病情管理。同时,冠心病患者通常需坚持用药治疗,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介绍相关药物的注意事项,如抗凝药物、他汀类药物等,嘱咐患者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服药,并嘱咐患者忌烟酒;②针对性的饮食活动指导。指导患者食用低盐、低脂肪且容易消化的食物,蛋黄、动物内脏、油腻等食物应该少食,每天的饮食能够满足身体所需热量、营养即可,少食多餐,每餐避免过饱。另外,指导患者多饮水,适当多食新鲜蔬果,注意预防便秘。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促进心功能尽早康复。③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患病后,患者大多心理负担较大,担心心功能恢复不到预期效果。对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展开心理干预,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予以心理疏导,指导其通过放松训练、交流等缓解情绪。同时,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适当运用鼓励性语言,使患者感受到支持、安慰,缓解其负性情绪。

1.3 观察指标

①负面精神状态。分别于护理前后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情绪状态展开评价,得分与焦虑/抑郁呈正比[2];②生活质量。分别于护理前后通过健康调查简表(SF-36)[3]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包括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8个维度,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涉及数据均输入Excel表格展开统计处理,并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负面精神状态

护理前,两组 SAS、SDS 评分(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组间对比针对组较低(P<0.05),见表 1。

2.2 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较护理前均提升,组间对比,针对组护理后的总体健康(87.82±3.55)分、生理功能(86.77±2.87)分、社会功能(87.13±3.22)分、情感职能(89.07±3.15)分、精神健康(88.01±3.79)分、精力(89.53±4.2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23、5.383、5.782、4.799、7.447、5.383,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情绪状况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情绪状况评分对比[(±s),分]

组别SAS护理前 护理后t值P值SDS护理前 护理后t值 P值常规组(n=50)针对组(n=60)t值P值59.35±2.76 59.34±3.78-0.126 0.152 51.24±2.83 44.57±3.25 9.153 0.021 11.785 18.264 0.033 0.037 58.91±2.65 58.92±2.63 0.016 0.160 52.02±3.52 45.02±1.93 10.586 0.022 26.314 8.983 0.029 0.04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时间 总体健康 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 精力常规组(n=50)针对组(n=60)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73.82±3.52 81.42±4.33 73.41±4.32 87.82±3.55 74.65±3.46 82.73±2.97 74.66±3.26 86.77±2.87 80.36±2.78 84.92±3.21 80.35±2.76 87.13±3.22 75.86±4.57 80.12±3.46 75.85±4.56 89.07±3.15 75.82±5.74 79.87±3.91 75.83±5.73 88.01±3.79 71.76±3.46 83.50±4.22 71.75±3.45 89.53±4.26

3 讨论

老年人群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当前由于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变化,加上社会老年化程度逐渐加深,使得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4]。同时,冠心病都属于长期性疾病,患者必须坚持服药稳定病情,但是由于大部分患者对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缺乏了解,所以用药缺乏良好依从度[5-6]。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病情对生活造成的影响,必须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针对组护理后的SAS(44.57±3.25)分、SDS(45.02±1.9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针对组护理后的总体健康(87.82±3.55)分、生理功能(86.77±2.87)分、社会功能(87.13±3.22)分、情感职能(89.07±3.15)分、精神健康(88.01±3.79)分、精力(89.53±4.2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黄永群等人[7]的研究中干预组护理后的 SAS(45.23±3.77)分、SDS(46.52±11.7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组护理后的总体健康(88.82±3.56)分、生理功能(87.77±2.37)分、社会功能(86.62±3.24)分、情感职能(86.07±3.35)分、精神健康(89.11±3.29)分、精力(90.24±4.4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结果一致。均表明针对性护理可使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精神状态得以改善,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在冠心病老年患者护理中,建立自我管理理念是主要目的,针对性护理通过了解患者疾病认知情况,随后予以针对性健康宣教,可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有助于提升其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使患者自主对病情进行管理,如定期复查、规范服药等,可促进心功能的有效康复[8-9]。同时,针对性护理还予以患者针对性的饮食、运动指导,有助于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使患者病情尽早康复[10]。不仅如此,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较为严重,可对患者病情康复造成影响[11-12]。而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轻负性情绪对病情康复的影响。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可使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精神状态有效改善,并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选用。

猜你喜欢

负性针对性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