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美托咪定在ICU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通气治疗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2018-11-13刘丽诗

中外医疗 2018年27期
关键词:咪定呼吸衰竭美托

刘丽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无锡 214000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改善,经面(鼻)罩无创正压通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机械通气手段逐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但是在无创通气治疗中,患者会出现躁动不配合,人机对抗,甚至强行摘掉呼吸设备,导致患者无创通气转为有创机械通气[2]。因而,在治疗时采取有效的镇静措施确保机械通气的正常进行显得尤为重要,右美托咪定在目前镇静治疗时的不良反应较少。因而,该次研究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该院ICU进行住院治疗患有呼吸衰竭并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80例,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ICU进行住院治疗患有呼吸衰竭并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 例,年龄 40~71 岁,平均为(62.6±18.9)岁;其中 I型呼吸衰竭14例,Ⅱ型呼吸衰竭26例;按照病因分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23例,重症哮喘5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9例,其他3例。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男 28例,女12例,年龄 39~80岁,平均为(63.2±17.3)岁;I型呼吸衰竭14例,Ⅱ型呼吸衰竭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26例,重症哮喘4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8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呼吸衰竭分型、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该次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该次实验已经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发生呼吸衰竭;所有患者均符合进行无创呼吸机通气指症。排除标准:合并II度或者II度以上分级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严重低血压患者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的患者;气道内分泌物较多并且引流不畅患者;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入该院ICU后,立即给予常规重症监护措施及治疗。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选择S/T模式实施无创通气,吸气末压力设置为14~30 cmH2O,呼气末压力设置为4~8 cmH2O,呼吸压力调节选取患者最适程度,通气的频率设置为12~15次/min,调解相关设置使患者血氧饱和度维持SpO290%~100%。静脉注射药物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90248),将 200 μg 的右美托咪定以生理盐水稀释,至 50 mL,0.5~0.7 μg/(kg·h)的起始计量进行泵注,根据 RASS 评分在 0.2~1.0 μg/(kg·h)的范围内进行维持,RASS评分0~-1分。对照组患者无镇静药物注射。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在镇静开始时(T0)、治疗2 h后(T2)、治疗24 h后(T24)的心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ICU住院时间、无创呼吸机通气时间。记录两组在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动过缓,低血压,谵妄,转为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

1.5 统计方法

所有临床资料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在T0时心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6,P>0.05);在T2时和T24时,两组患者相比于T0时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下降,氧饱和度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152、t24=5.983,P<0.05);观察组在T2时与对照组比较,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下降(t=7.825,P<0.05)。观察组在T24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9,P>0.05)。两组患者在T24时分别与T2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2,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 (5.2±1.2)d,ICU住院时间平均为(9.2±1.9)d,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6.8±1.7)d,ICU 住院时间(11.3±2.1)d,观察组在 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21,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如心动过缓9例,低血压5例,谵妄发生2例,转为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3例;对照组患者发生心动过缓5例,低血压3例,谵妄发生3例,转为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10例,对照组患者转为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9,P<0.05),两组其余并发症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4,P>0.05)。

3 讨论

近年来,无创通气技术不断的完善进步,且具有患者痛苦少、并发症少、应用和撤除简便等优点,其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3]。也有研究中提到,患者在机械通气时不配合治疗会导致病情加重,而在无创通气时选择镇静治疗则能使患者更好、更有效地配合治疗,避免患者进行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4-5]。

该次研究选取了右美托咪定为研究对象,右美托咪定是具有高选择性的α2受体激动动剂,是目前唯一兼具良好镇静与镇痛效果的药物[6]。其半衰期大约为6 min,而清除半衰期大约为2 h,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可控性较强[7]。在该次研究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在治疗2 h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心率为(83.7±13.9)次/min,呼吸频率(15.2±7.4)次/min,其降低幅度明显强于对照组患者。分析原因,在实施无创通气后,肺通气功能改善,使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下降,还有利于左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好转,呼吸困难得以改善,心率随之下降。而右美托咪定镇静联合无创通气组,由于抗交感神经作用及镇静镇痛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机体代谢,降低氧需氧耗,故改善缺氧、降低心率、减慢呼吸效果更明显。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应用右美托咪定组转为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3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0例,证实应用镇静药物治疗能够增加患者配合,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对患者预后有明显改善作用,减少了有创治疗的发生。汪晓波等研究[8]中显示:加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患者与常规治疗患者治疗24 h后的HR、MAP、RR以及相关血气分析相比于治疗前明显改善,而治疗24 h后加用右美托咪定患者HR为 (88.30±10.50) 次/min、MAP 为 (87.51 ±10.32)mmHg、RR 为(18.55±7.86)次/min、动脉血 pH 为(7.36±0.07、PaO2为(68.23±6.14)mmHg、PaCO2为(43.26±6.57)mmHg,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该次研究比较加用右美托咪定与常规治疗在治疗2 h后以及24 h后,发现2 h后两组差异明显,而24 h后无明显差异,与其研究稍有不同,但在治疗效果上均证明右美托咪定能够改善患者的上机依从性,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组别 心率(次/min)观察组 对照组呼吸频率(次/min)观察组 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观察组 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mHg)观察组 对照组T0 T2 T24 115.3±16.7 83.7±13.9 75.3±18.2 125.3±17.5 96.9±16.2 77.6±13.9 38.2±8.3 15.2±7.4 14.6±4.4 37.3±7.3 20.9±6.7 16.3±5.1 68.4±14.1 95.3±16.8 97.7±18.2 72.6±11.3 93.2±13.4 96.5±15.9 70.3±13.5 67.4±14.8 65.3±15.7 72.8±12.6 64.4±9.3 66.2±11.4

综上所述,对于ICU住院治疗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时,应用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疗效,减少躁动及呼吸机带来的不适,人机配合更好,治疗时生命体征更平稳,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咪定呼吸衰竭美托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唑安定镇静在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在局麻下活组织检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