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刍议

2018-11-13杜悦

中外医疗 2018年27期
关键词:肺部重症肺炎

杜悦

淮安市涟水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苏淮安 223400

临床上,重症肺炎属于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疾病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并且患儿免疫功能较为低下[1-2]。婴幼儿时期,因为患儿各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所以不管肺炎程度如何,均会在不同程度上损害身体重要器官,并且严重影响婴幼儿生长,对其健康构成严重威胁[3-4]。患儿感染重症肺炎之后,如果及时控制病情发展,便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严重情况下甚至会直接导致患儿死亡。临床上治疗重症肺炎的主要目的在于促使炎症介质得到有效控制,将其过度反应造成的自身破坏减轻或者将其阻止,避免阻止细胞受到损伤[5-6]。临床上各种抗炎症介质治疗中,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属于近年来备受欢迎的一种辅助治疗方式。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7年8月收治的78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该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中方便选取78例,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平均年龄(1.85±0.88)岁,共 39例,男性 22例,女性 17例。 对照组患儿平均年龄(1.91±0.26)岁,共 39例,男性 23例,女性16例。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在所有患儿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开展,且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重症肺炎诊断标准:①微循环障碍、心力衰竭、休克、呼吸衰竭、脑病中存在任意一项;②存在中毒性肠麻痹、脓胸、脓气胸或者败血症;③多器官功能障碍;④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发热或者超高热;⑤鼻翼扇动,明显发绀,呼吸困难,肺啰音密集或者出现肺实变体征,X线检查结果显示两肺野存在大片阴影或者斑片状阴影。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s),d]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s),d]

组别 咳嗽消失时间 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 退热时间 胸片阴影吸收好转时间 平均住院时间对照组(n=39)观察组(n=39)t值P值8.95±1.45 6.25±0.25 8.956 2 0.000 0 8.86±1.69 6.08±1.25 12.562 5 0.000 0 4.52±1.26 2.56±0.28 9.523 6 0.000 0 8.99±1.05 7.02±1.01 13.658 5 0.000 0 10.29±2.98 8.02±0.28 10.658 9 0.000 0

表2 临床疗效对比[n(%)]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采用抗生素或者抗病毒药物来控制肺部给感染,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给予其吸氧治疗,确保其呼吸道保持畅通,在患儿合并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抗心力衰竭、纠正酸碱平衡、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儿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给予患儿人免疫球蛋白(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70081)静脉滴注,每天治疗1次,连续对其进行3 d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与咳嗽、肺部湿啰音等各种症状缓解时间。

疗效评定:治疗后,肺X线检查结果显示炎症没有被吸收,肺部湿啰音没有减少,咳嗽症状加重,体温没有降低为无效;治疗后,肺X线检查结果显示炎症吸收有所好转,肺部湿啰音明显减轻减少,咳嗽症状减轻,体温降低或者恢复到正常状态为有效;肺X线检查结果显示炎症被完全吸收,肺部湿啰音与咳嗽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到正常状态为显效。有效率+显效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包括FVC(用力肺活量)、PEF(呼吸峰流速)、FEV1(第 1 秒呼吸容积)。

分别抽取两组患儿清晨空腹静脉血,对其炎症水平进行测定, 包括TNF-α (肿瘤坏死因子-α)、CRP(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χ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各种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显效患儿20例,占51.28%,有效患儿18例,占46.15%,无效患儿1例,占2.56%,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显效患儿12例,占30.77%,有效患儿18例,占46.15%,无效患儿9例,占23.08%,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对比可知,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对比

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FVC、PEF、FEV1等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2.4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前TNF-α、CRP、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TNF-α、CRP、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肺功能对比(±s)

表3 肺功能对比(±s)

组别FVC(L)治疗前 治疗后PEF(%)治疗前 治疗后FEV1(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9)观察组(n=39)t值P值2.18±0.50 2.15±0.52 0.265 8 0.852 6 2.95±0.52 3.98±0.66 12.569 5 0.000 0 2.85±1.32 2.98±1.22 0.952 6 0.268 5 3.16±1.29 4.85±0.98 15.986 2 0.000 0 1.48±0.22 1.45±0.28 0.625 8 0.236 7 2.18±0.56 3.14±0.56 9.625 8 0.000 0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组别TNF-α(pg/mL)治疗前 治疗后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IL-6(pg/m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9)观察组(n=39)t值P值29.68±3.63 30.02±3.22 0.562 8 0.952 5 25.56±3.09 15.02±2.02 15.265 3 0.000 0 38.96±4.56 38.52±4.95 0.225 6 1.025 8 25.96±3.46 12.25±2.02 12.258 7 0.000 0 134.25±11.56 135.02±11.05 0.325 1 0.923 6 134.25±11.56 135.02±11.05 14.562 8 0.000 0

3 讨论

儿科各种疾病中,重症肺炎属于常见的一种,具有病情重、并发症多、发病急等等诸多特点,患儿通常会因为病情恶化而死亡[7]。该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改变为:病毒、细菌等病原菌感染肺部时,先会在肺部增殖或者局部黏附,促使气道以及肺循环被严重阻塞,肺泡上皮细胞以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也同时受到损伤,肺表面活性物质释放量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平衡失调,进而严重影响肺泡氧合,引发各种并发症;肺部受到感染时,释放的毒素和入侵的病原体会对肺泡巨噬细胞进行刺激,促使大量抑炎因子与促炎因子释放,在局部炎症反应加重的情况下,部分细菌毒素和炎性因子会被血液吸收,广泛激活巨噬细胞与单核细胞,引发全身炎性反应,机体也会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机体组织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损伤。

新生正常婴儿出生3个月左右,母体免疫球蛋白中有90%左右会被分解代谢,在2~4岁之后才能完成自身合成与分泌免疫球蛋白。虽然采用平喘、止咳、吸氧等常规治疗方式对重症患儿进行治疗能够获得一定临床效果,但是患儿症状缓解速度较慢。该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各种症状缓解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之后,机体IgG抗体水平会迅速提高,并和毒素进行结合之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除此之外,患儿的抗感染能力与免疫调节功能也会相应提高,激活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以此来对炎症消退与呼吸功能改善进行有效促进,该研究中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6.92%,观察组患儿治疗后FVC、PEF、FEV1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可证明以上观点。除此之外,该研究结果还显示,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TNF-α、CRP、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重症肺炎小儿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还有利于改善机体内炎症状态,促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黄葆莹等[8]学者分别给予两组重症患儿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氨溴索雾化吸入+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显示联用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且止咳、退热、平喘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这和该研究结果高度相似。

综上所述,小儿重症肺炎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推广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肺部重症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认识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