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应用半肩关节置换治疗的价值分析

2018-11-13郝占寅

中外医疗 2018年27期
关键词:三角肌肱骨肩关节

郝占寅

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山西晋中 030600

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严重性骨创伤,就是发生在肱骨外科颈在内及以上部位的骨折,大多数是因外部高能量暴力导致的。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工业及建筑业快速发展,以及老龄化进程加快,该类骨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一般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具有较好效果,但其创伤较大,涉及的组织较多,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大[1]。近年来,伴随人工关节置换术和假体技术的发展,肩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逐步应用开来,并得到良好效果。该文主要对该院骨外科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7例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剖析半肩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方便选取该院骨外科收治的97例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通过症状、X线或CT、MRI等检查确诊,符合《临床骨科学》相关诊断标准,为单侧闭合性骨折[2]。骨折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意外跌倒等。按照Neer骨折分类均是3个部分或者4个部分移位骨折。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障碍、病理性骨折、严重骨质疏松症及手术禁忌症等患者,均在骨折后4 h内送院诊治,患者对手术方式知情并同意,且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基于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男女患者比为23∶19;年龄 54~68 岁,平均年龄(57.1±2.4)岁;左侧 22例,右侧20例;合并硬膜外腔血肿5例,合并腹部损伤7 例。 研究组:55 例,男女患者比为 29∶26;年龄 55~69岁,平均年龄(57.6±2.7)岁;左侧 31 例,右侧 24 例;合并硬膜外腔血肿6例,合并胸腰椎骨质3例。在基本信息、骨折分型、合并症等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采取常规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行仰卧体位,采取气管插管全麻;将患侧肩关节稍微垫高,让患者肩部在手术台外,对术区常规消毒、铺巾。采取扩大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内分辨及游离头静脉,把三角肌、头静脉往外牵拉妥善保护,并把胸大肌牵往内侧;在进入间隙后使肱骨头暴露,仔细探查大小结节的移位和肩袖损伤的情况,保护骨膜,减少对相关软组织损伤。对骨折端血肿有效清理,进行复位,满意后用克氏针多方位暂时稳定,再在C臂X机下观察肱骨近端内外翻恢复情况,尤其是要注重肱骨近端内侧柱的稳定性。选用合适的锁定加压钢板,将其妥善固定在结节间沟后侧0.5 cm、肱骨头顶水平面下0.5~1.0 cm部位。完成后通过C臂X线机确认复位、钢板固定等情况,逐层关闭切口。术后进行3~5 d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并加强引流管护理,指导患者早期康复训练。

1.2.2 研究组 该组患者采取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行仰卧体位,采取气管插管全麻;将患侧肩关节稍微垫高,使患肢在术中能自由旋转、外展;对术区常规消毒、铺巾。采取扩大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内分辨及游离头静脉,使三角肌下间隙充分暴露,保护相关附着完整性,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将前下关节囊妥善切开,使骨折断端暴露,探查结节间沟、大小结节,但不需游离肩袖和大小结节附着游离,脱出并切除肱骨头,清除凝血块、碎骨块,在骨膜下剥离显露出来的肱骨上端。伴脱位的先清理脱位前的骨碎片,然后用电刀紧贴碎骨片切除相关粘连组织。在大小结节及其上附着肩袖界面应用缝线标记。维持后倾30°扩髓,用小骨块或专用栓子填入髓腔,依照术前X线测量健侧肱骨头大小,以大小结节及其间沟辅助确定后倾角30°装置合适试模,并依照健侧肢长、三角肌张力调节假体高度,满意之后将试模取出,将调制好的骨水泥注进髓腔,并置入假体,维持20~40°后倾角,固定后复位肱骨头复位,对损伤位进行修复,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处理和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同时,掌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是神经损伤、关节僵硬、肩缝撞击、骨头坏死等,并通过术后X线片复查假体有无松动。

1.4 效果评价

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临床骨科学》及Neer评分结果进行患侧功能康复评价[2-3],总分100分,主观疼痛占到35分,日常活动能力占到30分,客观肩关节活动度占到25分,骨折解剖复位占到10分,评分90~100分视为优,80~89分视为良,70~79分视为可,低于70分视为为差。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均呈正态分布,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以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研究组(n=55)对照组(n=42)t值P值57.12±10.22 82.37±11.20 2.019 0.001 181.40±28.33 260.09±40.11 1.003 0.000

2.2 两组患侧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对比

研究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患侧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较[n(%)]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术后研究组出现1例肩关节僵硬,发生率为2.38%;对照组出现2例肩缝撞击,1例骨头坏死,3例关节僵硬,发生率为14.29%,术后X线复查均未出现假体松动,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χ2=2.087,P<0.05)。

3 讨论

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在任何年龄段会发生,老年患者主要是因骨质疏松导致,青壮年患者大多是因外部高能量冲击导致。从临床情况看,大多数是粉碎性骨折,且伴骨折移位,病情严重且复杂,治疗难度较大[4]。当前,临床上一般采取手术治疗。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是临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常用方法,其可通过外展牵引协助复位骨折块,同时可通过克氏针撬拨协助骨折端复位,内固定效果确切,近期效果良好。但内固定相对肱骨头高度过高或者过低,相对结节间沟过前易引起肩峰撞击、影响局部血供等并发症,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半肩关节置换术有着创伤小、手术时间段、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且能够减少关节盂、假体肱骨头磨损[5]。此外,其可避免术后骨头缺血坏死、不愈合等情况,可有效恢复复关节稳定性,缓解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但在实际应用中,需掌握手术适应症。当前,该手术方案大多用于骨折脱位、三或者四部分骨折移位、粉碎骨折、严重关节炎等治疗,适用50岁以上年龄段的患者[6-7]。胡元龙[8]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肩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5.32±10.63)min、术中出血量为(185.58±20.35)mL,与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100.5±12.34)min、(178.36±18.45)mL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应用半肩关置换术治疗,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研究报道有所差异,可能是患者骨折病情严重度和病例数少影响。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的原因可能是置换术不复位和固定粉碎肱骨头,且手术成熟,步骤定式,操作规范化,在时间上较短;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需对移位、粉碎骨头进行复位、固定,相对费时。但胡元龙研究随访结果显示,肩关节置换术患者的NEER评分优良率达到90.48%,优于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78.57%(P<0.05)。从该研究结果看,研究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到96.36%,高于对照组的85.72%,且术后并发症更少(P<0.05)。与上述研究报道结果基本一致[8]。

综上所述,采用半肩关置换术疗法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有着确切近期和远期效果,术后并发症少,预后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三角肌肱骨肩关节
肩关节镜术后进行肩关节置换术感染风险高
改良肩前下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儿童三角肌挛缩症:3.0 T高场强MRI特征分析
肩关节生物力学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辨证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