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大池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顽固性脑膨出的临床研究

2018-11-13杨生河

中外医疗 2018年27期
关键词:骨窗大池硬膜

杨生河

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盐城 224000

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常伴不同程度的脑膨出。大部分随着病情好转会逐渐恢复至正常压力外观[1]。但受脑积水、迟发性颅内血肿、硬膜下积液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会出现姑息治疗难以奏效的顽固性脑膨出。骨窗口的挤压致使脑组织局部微循环障碍、嵌顿坏死、脑脊液漏、继发感染等,使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死亡[2]。常常需要有效干预治疗,以快速解除症状,改善预后。腰大池引流对稀释颅内出血、降低颅内压、控制颅内感染、疝出脑组织回纳、硬膜下积液的吸收具有重要作用[3]。该院近年以此治疗开颅术后顽固性脑膨出患者取得理想效果,现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8年5月该院80例患者为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神经外科80例开颅术后顽固性脑膨出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男 25 例,女 15例;年龄 15~84 岁,平均年龄(46.2±13.7)岁;颅脑损伤 28例,自发性脑出血 8例,其他 4 例;术后脑膨出时间 3~8 d,平均(5.3±2.1)d,膨出超骨窗平面 2.5~6.5 cm,平均(4.8±1.4)cm;合并脑脊液漏16例,颅内感染5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 例;年龄 16~82 岁,平均年龄(46.4±13.1)岁;颅脑损伤29例,自发性脑出血8例,其他3例;术后脑膨出时间 3~9 d,平均(5.2±2.3)d;脑组织膨出超骨窗平面 2.5~6.0 cm,平均(4.8±1.2)cm;合并脑脊液漏 17 例,颅内感染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

纳入标准:①开颅手术,颅内血肿已基本清除;②术后脑组织隆起,高出骨窗窗面>2cm,且经脱水治疗仍不能回纳,诊断符合顽固性脑膨出标准[4];③脑室系统与脊髓蛛网膜下腔相通,颅脑CT可见基底池,腰大池引流适应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严重脑肿胀,中线移位1 cm以上;②患者躁动不配合;③枕骨大孔疝可能;④其他腰大池引流禁忌症;⑤临床资料不全。

1.3 方法

实验组 (腰大池引流):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曲颈、抱膝、弓背,充分暴露脊柱,增宽椎间隙。以L3~L4椎间隙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局部浸润麻醉,以14号穿刺针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退出针芯,经穿刺针向头侧蛛网膜下腔置入腰椎硅胶管,置入约10 cm左右,观察脑脊液流出通畅后,退出穿刺针,常规固定导管,远端连接美敦力腰大池引流装置,做持续引流,每日引流量150~200 mL,合并颅内感染者每日引流管鞘内注射有效抗生素,积极消除颅内炎症。

对照组 (间断腰穿排放脑脊液):患者静脉滴注20%甘露醇125 mL降低颅内压,用药后30 min内行腰椎穿刺引流,每日穿刺频率1~2次,缓慢引流脑脊液15~30 mL,合并感染者同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消除颅内炎症。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脑组织回纳时间 (脑组织低于骨窗平面)。术后随访3个月,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5]评定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统计两组复发率。ADL包括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两方面评价内容,共计14条目,采用4级评分,评分范围14~56分,量表得分小于16分为完全正常,高于16分提示神经功能下降,得分越高,功能障碍越明显。脑膨出复发标准:引流后脑组织回纳至低于骨窗平面后再一次膨出。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实验组脑组织回纳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随访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实验组1例脑膨出复发(2.5%),对照组2例脑膨出复发(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0,P=0.086)。

表1 两组疗效比较(±s)

表1 两组疗效比较(±s)

组别 脑组织回纳时间(d) ADL评分(分)实验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5.4±1.6 8.9±2.2 4.581 0.037 20.8±3.7 24.6±5.4 4.093 0.041

3 讨论

顽固性脑膨出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比较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脑膨出后嵌顿于骨窗会增加局部压迫,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害,加重神经损伤[6]。一经发现必须及时处理,以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引起开颅术后顽固性脑膨出的原因复杂,主要包括广泛脑挫裂伤及水肿、引起迟发性出血、手术创伤、脑积水、硬膜下积液、感染等[7]。

腰大池引流是临床治疗脑膨出的常用方法。通过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有助于控制颅压在正常水平,稀释颅内出血以减轻血性脑脊液刺激脑及脑膜,促进脑脊液循环吸收,从而改善脑缺血状态,缓解血管痉挛,减轻水肿,达到治疗效果。与传统间断腰穿排放脑脊液相比,其应用优势包括以下几点:①一次置管引流,操作简单安全,患者带管时间长,无需反复穿刺,不易堵管、脱管,创伤小,痛苦少,成功率高,感染率低;②持续腰大池引流能够保持脑脊液循环通常,符合生理规律,引流速度可控,流速缓慢且均匀,能使颅内压缓慢均匀下降,不致形成颅内低压,造成明显颅内压力差,引起脑膨出复发或脑疝等并发症风险大大降低;③经导管取样送检或治疗更方便,特别是对于颅内感染患者,鞘内注射有效抗生素可直接送达感染部位,无需通过血脑屏障,局部作用效果更强。该次临床研究中,实验组脑组织回纳时间 (5.4±1.6)d, 术后ADL (20.8±3.7)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文献[8]报道的腰大池引流后脑组织恢复正常压力外观时间 (5.2±1.1)d及术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21.0±3.5)分相近,肯定了腰大池引流消退脑肿胀、治疗脑膨出的作用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受脑积水、硬膜下积液、弥漫性脑肿胀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引流后回纳脑组织再膨出,该次临床研究实验组脑膨出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类患者长时间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向压力低的骨窗处膨出受压,造成脑组织坏死液化,可产生不可逆继发损害,甚至造成脑室贯通畸形,引流同时可予以骨窗加压包扎,必要者予以V-P分流手术,以改善脑组织生存环境,降低致残致死风险。

综上所述,腰大池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顽固性脑膨出起效迅速、效果确切,对改善患者预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骨窗大池硬膜
颅骨成形术后颅内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手术时机探讨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骨窗保护枕的设计与使用
皮下隧道式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开颅手术后常规腰大池引流对防治颅内感染的作用研究
采用不同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148例手术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