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2018-11-13赵林董鑫赵程欣

中外医疗 2018年27期
关键词:高压氧颅脑组间

赵林,董鑫,赵程欣

内蒙古通辽市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通辽 028000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神经外科十分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其亦是最为严重的意外伤类型。高空坠落、外伤或交通事故等是该病的主要诱导因素,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危及其生命安全。开颅手术和非手术降低颅内压,同时予以促醒和保护神经细胞是临床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提出的主要治疗手段,但预后效果并不理想。而在术后及时予以高压氧治疗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1]。该文便利收集该院在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收集该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按照随机偶数奇数法分为对照组(n=53)和实验组 (n=53)。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6例(67.9%),女性患者 17 例(32.1%),患者年龄在 18~62岁范围内,平均(31.6±9.5)岁;其中坠落伤 15例,打击伤10例,交通伤25例,其他3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37例(69.8%),女性患者 16例(30.2%),患者年龄在19~63 岁范围内,平均(32.8±9.6)岁;其中坠落伤 14 例,打击伤8例,交通伤27例,其它4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该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知晓研究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具体内容为:及时降低颅内压和促醒,对心电、血氧进行监测,遵医嘱予以补液、脑神经营养等药物进行治疗。对头颅CT进行反复复查,以便了解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现象,对于无出血状况的患者予以改善循环药物进行进一步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待病情基本恢复稳定后实施高压氧治疗。送患者到高压氧舱以后,调整舱内加压时间为20 min,治疗压力为0.2 MPa,面罩吸氧的总时间控制在1 h左右,连续吸氧30 min后需要休息5 min的时间,1 h后再进行25 min的减压,1个疗程为10 d,治疗总时间为1~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情况严密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随访观察分别在术前、术后24 h、术后3个月采用GC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进行评定,主要包括3项指标,即运动反应、睁眼反应、言语反应,分别为6分、4分、5分,总分值为15分,其中13~15分,且昏迷时间<20 min表示轻度脑损伤;9~12分,且昏迷时间在20 min~6 h范围内表示中度脑损伤;≤8分,且昏迷时间>6 h,或伤后24 h内表现出意识恶化情况,昏迷时间>6 h表示重度脑损伤[2-3]。

1.4 疗效评价标准

完全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可独立进行生活,神经反射无异常表示显效;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障碍比较轻微表示有效;未恢复日常生活、工作的基本能力,存在严重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5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使用(±s)表示 GCS评分,对比给予 t检验,使用[n(%)]表示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给予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13%,其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22%展开比较,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n(%)]

2.2 对比两组术前、术后2 h、术后3个月GCS评分

对照组术前GCS评分与实验组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h、术后3个月GC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组间予以比较,对照组术后2 h GCS评分无差异,但实验组术后3个月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术前、术后2 h、术后3个月GCS评分[(±s),分]

表2 对比两组术前、术后2 h、术后3个月GCS评分[(±s),分]

组别 术前 术后2 h 术后3月对照组(n=53)实验组(n=53)t值 P值6.59±1.15 6.88±1.07 1.344 0 0.181 9 7.40±1.38 7.65±1.43 0.915 8 0.361 9 12.62±1.59 9.57±1.46 10.286 2 0.000 0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属于临床神经外科十分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主要指的是脑组织、脑细胞遭遇了非常严重的创伤,以神经功能缺失和昏迷为主要症状表现,术后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极大威胁着广大患者的生命健康[5]。常规降低颅内压、促醒以及心电、血氧监测、补液、脑神经营养等治疗方法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但整体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由于继发颅内压是导致此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故临床主张运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方式为急性颅脑损伤引起的恶性颅内压增高患者进行治疗,相比于常规骨瓣开颅,其治疗效果比较理想。而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压氧,可取得更为可观的治疗效果[6-7]。

高压氧属于新型疗法之一,其可使患者大脑缺氧、缺血症状进行有效改善,同时显著改善动脉血流速度,使神经细胞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明显减少,对神经、运动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8]。与此同时,其可使脑自由基产生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保护脑血管,从而使脑细胞膜的稳定性得以保持。对于手术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予以高压氧治疗,可取得较为良好的预后,降低继发癫痫的发生危险,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除此之外,高压氧可使组织的氧含量以及氧的有效弥散距离得到显著提升,对脑细胞代谢予以改善,使脑细胞炎性反应程度明显减轻,进而达到降低颅内压的效果,对颅脑损伤后内源性毒性物质的生成予以抑制,使脑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对颅脑损伤后组织的修复发挥促进作用,进而促进患者记忆功能和意识恢复。孙道法等人[9]在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一文中选择97例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术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HBO治疗,并依据是否坚持完成HBO治疗分为完成组和未完成组,结果显示完成组术后24 h、术后 3 个月的 GCS 评分分别为(7.59±1.62)分、(12.82±1.13)分均高于未完成(5.47±1.58)分、(10.02±1.09)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术前、术后 2 h、术后 3个月 GCS评分分别为(6.59±1.15)分、(7.40±1.38)分、(12.62±1.59)分;实验组分别为(6.88±1.07)分、(7.65±1.43)分、(9.57±1.46)分;两组术前、术后24 h的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术后3月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86 2,P=0.000 0)。该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提示高压氧可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继发癫痫发生率,改善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而对上述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与高压氧可使患者脑水肿明显减轻、切实提高血氧含量、减少自由基损害脑功能和改善代谢等原因存在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高压氧可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但因为该组研究病例和时间均比较有限,对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相关学者和临床深入分析探讨。

猜你喜欢

高压氧颅脑组间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神经性耳鸣27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