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的临床影响

2018-10-18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473009王文君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风湿性瓣膜置换术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473009)王文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144例风湿性心脏病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72例。实验组男41例,女31例,患者年龄分布20~66岁,平均为(43.22±22.64)岁。参照组男39例,女33例,患者年龄分布21~67岁,平均为(44.73±23.22)岁。观察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对比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术后护理。实验组则选用康复护理干预:①护理干预计划。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不同的自身情况和生命体征,针对性安排每个人的康复护理干预计划:评估患者的生理情况以及心理状况,对患者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根据患者的术后结果和患者的病情安排护理。②心理康复护理。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入院后往往会出现不良情绪和消极的心理情况,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患者的恢复水平,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情绪。③康复锻炼。根据患者术后状况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性锻炼。在患者术后2~3天,在患者血压平稳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上肢锻炼,术后4~5天,可以根据患者恢复的具体情况,让患者下床活动,比如下床慢走以及坐椅子等。术后4~10天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目前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的锻炼强度和次数进行适量的增加和调整。术后5~10天内,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呼吸以及心率情况进行严密地监测和统计,在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期间,如果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应该立即停止锻炼,进行卧床休息[1]。④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和容易消化的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吸收和优质的休息。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出院后的生活护理,敦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调整患者饮食结构,少食肉制品并戒烟戒酒,患者术后不可过多摄入绿茶。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30d之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心功能改善情况评估指标包括以下,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或者是心功能恢复至Ⅰ级;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但尚未恢复至Ⅰ级;无效:心功能无明显改善;恶化:心功能恶化,增加1级。

2 结果

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1.6%,实验组为56.9%,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采用的常规护理,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附表。

3 讨论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心脏瓣膜病变而引发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是目前常用的有效治疗手段,临床资料表示,接受心脏置换术之后的患者,心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恢复,但是据临床资料表示,多数患者在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不同程度出现消极情绪,不良的心理状况,且很多患者对于术后的抗凝治疗不够重视,降低了手术恢复效果[2]。根据本次研究结果,研究中实验组心脏改善总有效率91.6%远高于参照组的56.9%,可知康复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运用效果远高于常规护理干预。康复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为患者定制详细全面的康复护理方案,向患者解释术后康复的重要性,给与患者心理支持,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指导患者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以及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和心率情况。康复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抗凝治疗有正确的认识,不但能够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还让患者重视后续抗凝治疗,遵照医嘱规范治疗,避免出现因术后服用抗凝药物药量不足而导致形成心腔血栓,或者是因服用过量出现身体各部位出血的情况。

附表 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n(%)]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干预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的应用,降低患者在后续抗凝治疗中出现的临床问题,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重视和推广。

猜你喜欢

风湿性瓣膜置换术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分析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01例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美托洛尔在风湿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