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医科院校教师自测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2018-08-30郝聪颖郑晓潘晓洁胡伟红张持晨李文丽段志光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自测年龄组健康状况

郝聪颖, 郑晓, 潘晓洁, 胡伟红, 张持晨, 李文丽, 段志光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教师的重要性显而易见[1-2]。随着教学、科研压力日渐加大,加之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师健康状况令人堪忧,高校教师“过劳死”“慢性病”等事件频现[3]。可见,重视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与健康管理已成为教师自身、高校、社会乃至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选取某医科院校为样本进行教师自测健康调查,旨在了解其健康状况,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化的教师健康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鉴于自测健康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测量健康的方式,选择由许军等[5-6]编制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elf-Rated Health Measurement Scale Version,1.0,SRHMS V1.0)”为研究工具,结合研究对象为医科院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对基本问题进行了补充。该量表由10个维度48个条目组成,涉及生理、心理、社会健康三个方面,可较为全面、具体、准确并定量地评定自感健康[7]。

1.3 质量控制

采用随机数表法抽取院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主观选择性,增强调查科学性;分别从7个院系中抽取24名教师,定额抽取时考虑入选教师的性别、年龄和职称分布;并通过培训调查员、匿名独立填写、筛选等方法控制调查质量,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数据的完整准确。

1.4 统计方法

通过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使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主要采用统计描述、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统计方法,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147名教师中,女性99名,男性48名;年龄分布情况中,30~40岁占54.42%,41~50岁比例为19.73%;已婚教师比例为82.99%;多数教师为硕士及以上学历,达83.68%;讲师所占比例最大(42.18%),其次为副教授(20.41%)和助教(17.69%);90.42%的教师月收入在3 000元以上;55人患有疾病(患病率为37.42%),吸烟和饮酒比例均大于70.00%,82.32%的教师在22~24点间休息。见表1。

表1 被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频率分布 n,%

2.2 SRHMS及各维度得分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2.2.1SRHMS得分情况为便于统计对比,对每个维度的原始得分进行标准化,引入转化分的概念(计算方式:各维度所得分数/最大可能的原始分数×100)。从表2可看出,SHRMS得分为75.43±10.18,其中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社会支持等维度得分均小于70,心理健康子量表得分较低(70.36±13.53),而在日常生活功能和身体活动功能维度得分较高(>90)。

2.2.2SRHMS得分与社会人口学特征本调查使用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称、学历、月收入和患病情况等,其中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和月收入的SRHMS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年龄组的SRHMS得分除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两维度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其中社会支持维度与生理健康子量表及其所属维度(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得分以<30岁组最高,而心理健康子量表及其所属维度(正向情绪、心理症状及负向情绪、认知功能)、社会健康子量表及其所属维度(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和总量表得分均以51~60岁组最高。30~40岁组的心理健康子量表、社会健康子量表及所属维度和总量表得分均为最低。41~50岁组的生理健康子量表及所属维度和正向情绪维度得分最低。

研究结果表明,职称的高低与自测健康状况联系密切,教授组得分在各个维度均为最高,讲师组得分除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维度外均为最低。生理健康子量表、心理健康子量表和总量表得分在不同职称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调查教师中有55人(37.42%)患有疾病,其中每人最多患有5种疾病。咽炎和颈椎病的患病率最高,分别为25人次(45.45%)和24人次(43.64%);其次为腰椎疾病和神经衰弱,分别为14人次(25.45%)和10人次(18.18%)。这些疾病属于教师职业人群的高发疾病,高血压的患病率排第五,为9人次(16.36%),高血脂、胆囊息肉和肝脏疾病也逐渐危害此群体的健康。患有疾病的SRHMS评分中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维度(P=0.032)和生理健康子量表(P=0.027)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3SRHMS得分与生活习惯的关系本研究主要从吸烟、饮酒和睡眠习惯三方面对生活习惯与SRHMS得分进行比较,本研究显示,吸烟和饮酒行为对SRHMS得分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睡眠习惯组在生理和心理健康及总量表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某医科院校被调查教师SHRMS得分情况及各维度得分在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睡眠习惯组间的比较

指标变量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最大可能原始分得分7050505070304062.07±13.3695.33±11.2090.55±12.5478.92±15.7465.07±17.3068.41±16.9179.53±12.46年龄(岁)<3066.73±15.5198.74±4.0894.44±7.0084.07±11.2072.65±15.3373.95±14.5384.20±7.6530^4060.62±12.4794.50±12.5291.18±10.5377.13±16.9761.60±17.5264.96±17.4177.16±13.0941^5060.52±12.6093.38±13.1284.57±19.3075.69±14.7964.70±15.5468.39±15.5778.28±13.2651^6065.22±14.6698.18±3.4092.18±9.9887.82±13.7572.73±18.4180.00±1.9888.64±8.32F值1.7701.5283.3523.0113.7204.0384.608P值0.1560.210 0.021* 0.032* 0.013* 0.009* 0.004**职称初级68.69±13.8798.85±2.7293.54±7.5584.00±11.8175.05±13.4672.69±15.3282.44±9.63中级59.72±13.9693.87±13.2488.29±13.7573.95±17.0259.27±17.5364.95±17.4976.21±13.32副高59.50±13.5094.40±10.7389.15±15.6180.07±15.8362.30±17.2170.33±15.9881.33±10.12正高72.14±8.45100.00±0.0096.50±7.0094.00±12.0089.29±6.4487.50±11.9891.25±8.54F值3.0931.1401.6283.6997.4132.5782.669P值0.018*0.3400.170 0.007** 0.000** 0.040* 0.035*睡眠习惯<22点55.92±14.3289.43±13.6574.29±22.3765.14±12.0551.63±10.4548.10±19.5266.43±11.3522^23点65.69±13.8998.16±5.9993.27±8.6181.79±15.7669.23±17.6071.11±17.3682.56±11.7023^24点60.05±11.7093.00±14.0689.49±13.9478.31±14.1362.55±17.2666.09±15.4477.41±12.97>24点57.98±14.1094.50±13.0989.50±10.7576.88±19.6565.27±14.6174.79±13.1181.56±9.91无规律60.95±15.7499.33±1.1597.33±3.0673.33±18.5856.90±18.7770.00±12.0276.67±10.41F值2.3202.3164.4122.1122.5464.0983.679P值0.0600.060 0.002**0.082 0.042* 0.004** 0.007*

指标变量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社会支持生理健康子量表心理健康子量表社会健康子量表总量表最大可能原始分得分503017015012044074.39±16.8069.83±16.0380.23±9.5170.36±13.5374.96±12.8275.43±10.18年龄(岁)<3079.14±16.4976.79±14.1384.30±6.6776.72±11.3380.24±10.0480.61±7.8430^4071.20±17.7766.63±16.7379.57±9.2767.45±13.4472.04±13.3873.38±10.0241^5075.01±14.0670.51±13.5977.26±11.8169.10±12.8274.97±11.9373.85±10.8051^6084.36±10.6574.24±16.4782.84±7.2779.21±13.4783.26±10.1581.72±8.77F值3.1155.5013.1305.3124.7943.195P值 0.028* 0.001** 0.028* 0.002** 0.003** 0.025*职称初级78.26±18.0273.21±16.5184.87±6.2077.56±10.6578.39±12.3780.61±8.28中级72.29±16.4265.70±15.9878.17±10.4265.30±13.4171.95±12.9572.09±10.49副高76.11±16.4473.16±12.9478.49±10.0569.83±13.6877.11±11.9275.16±9.90正高84.00±6.5370.83±15.2487.50±3.2790.50±5.1283.13±8.2387.33±4.79F值1.1231.8463.4297.6121.9915.417P值0.3480.1230.010*0.000**0.0990.000**睡眠习惯<22点62.00±8.0063.81±12.8371.18±10.0655.43±7.4963.93±6.2363.83±6.0222^23点76.30±16.8770.63±15.1483.35±7.9273.79±14.3976.97±12.5278.35±9.8623^24点73.16±15.9368.59±17.0378.40±10.1268.51±12.0873.43±12.5473.67±9.88>24点74.38±20.6171.25±17.1277.99±9.3471.04±12.6375.99±14.8075.08±10.22无规律87.33±15.1483.33±14.5382.94±5.6165.00±10.7982.78±13.2476.78±6.77F值1.7100.9364.5003.8212.2704.393P值0.1510.4450.002**0.006*0.0650.002**

注:25人的职称信息为其他;*表示P<0.05,**表示P值<0.01

2.3 高校教师自测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SRHMS总分均值为因变量,以年龄、职称、睡眠习惯、患有疾病等经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为自变量(多分类变量以哑变量纳入),考虑吸烟、饮酒为健康危险因素,也将其纳入,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有6个变量进入方程[8]。结果显示,与年龄<30岁人群相比,其他组教师SRHMS得分较低,年龄为31~40岁对自测健康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2点之前睡觉相比,22点之后睡觉SRHMS得分较高,22~23点睡觉与自测健康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者SRHMS得分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高校教师SRHMS得分影响因素的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分析

注:R2=0.509;**为参照组,*为P<0.05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医科院校教师的SRHMS总得分高于普通人群,与夏启健和田丹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可能与选取医科院校的教师有关[9-10]。心理健康及其相关维度得分较低,可能与高校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师的教学、科研压力大,心理压力得不到有效疏解有关[11]。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维度得分较低,与高校教师常年看书学习、伏案工作和站立讲课有关。社会支持维度得分较低,与教师工作任务繁重,课余时间仍忙于科研与各项事宜,人际交往圈有限有关。日常生活功能和身体活动功能较高,与教师的工作要求和抽样中多属于中青年教师且部分教师已注意到自身的健康问题,通过定期参加锻炼或用手机APP软件监督自身完成锻炼任务有关。

年龄增加使SRHMS得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0~50岁年龄组影响更为显著。在生理健康方面,低年龄组SRHMS得分明显高于高年龄组,但不完全追随年龄越大生理健康状况越差的趋势,51~60岁年龄组高于30~50岁两个年龄组,可能与高年龄组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小,且身为医科院校的老师更加积极获取健康知识管理自身健康有关。30~50岁年龄组教学与科研任务繁重,还需奔波于多个校区上课。相反,在心理和社会健康方面,无论是人生阅历、心理调节能力,还是处理人际关系和满足社会期望等都凸显出年龄的优越性,因此呈现高年龄组得分高于低年龄组的趋势。30~50岁年龄组得分低于30以下年龄组,一方面,由于30岁以下教师多为新入职,工作新奇性与工作热情、积极性较高,且处于学生与工作阶段的过渡期,心理与社会健康状况较好;另一方面,30~50岁教师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黄金阶段,教学科研的压力、处理上下级等的人际关系、工作绩效的考核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社会压力。

本次调查发现,职称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与压力大小密不可分,呈现对职称晋升要求越高者SRHMS得分越低的趋势。其中正高组SRHMS得分较高,初级组SRHMS得分普遍较低,可见在职称晋升方面讲师的压力最大,其次是副高组。不同职称对SRHMS得分的影响在中青年的影响更为显著,与30~50岁年龄组SRHMS得分较低的原因相吻合。

教师患病率排名前五位的疾病分别是:咽炎、颈椎病、腰椎疾病、神经衰弱和高血压。与2015年《卫生统计年鉴》中所报道的普通人群的高发疾病(患病率前五位:高血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心脏病、急性胃炎)有所不同[12]。教师讲话多、喝水少和吸入粉笔微尘等均导致教师多发咽喉炎。虽然教学多媒体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咽炎的患病率,但教师咽炎的患病率高于其他行业。长时间伏案工作,颈椎长期处于屈曲或特定体位使整个躯体重量全部压在腰骶部,因此,教师群体颈椎和腰椎疾病患病率较高。由于教师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用脑过度等致使情绪长期紧张和精神负担大,高血压、神经衰弱患病率日渐增加,且逐渐年轻化。

调查显示,睡眠时间与吸烟两因素是SRHMS得分的保护因素,与调查的初衷不同。可能原因为在22点之后睡觉的教师群体偏年轻,健康状况较好;吸烟者烟龄较短还没有造成身体器官的损害;吸烟可能会带来短暂的精神及体力补充与压力缓解,但长期来看,吸烟越多、烟龄越长对身体所造成的影响越大[13]。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年共有近60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吸烟是人类最大的可预防的致病致死因素[14]。

4 结论及建议

本次调查的医科院校教师健康自测结果显示,该群体健康状况面临多种问题。在繁重的教学科研压力之下,如何促进青年教师的更好发展且保持较高的健康水平,是值得高校教育管理者及教师自身共同关注的问题。

针对调查反映的问题:建议一,学校出台应对于教师人文关怀的政策性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体检,建立针对教师的网络健康管理平台,以便教师实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改善健康行为,针对性地管理自身健康[15-16]。建议二,加强生命健康教育,开展教师职业病、常见病的预防及治疗专题讲座。以“知、信、行”的模式对教师进行健康管理。建议三,开展各种减压活动,实施简洁高效的管理制度。可以院系为单位,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如组织旅游、趣味运动会等。建议四,针对已存在和潜在的健康危险因素,有指向地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远离烟草、合理膳食、注意睡眠和体育锻炼等,学校可提供必要的教师活动场地与器材。

猜你喜欢

自测年龄组健康状况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不同年龄芦苇繁殖特征研究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知识点自测
鄂尔多斯地区2005-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年龄性别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一年级上册10月学习能力自测
2005年与2010年黑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