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两指弹起万般音

2018-07-08王瑾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气球创设科学

王瑾

摘 要: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提升科学教学质量从课堂开始,如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实现高效科学课堂,是让科学课堂具有生命力的关键。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创设问题情境,叩开高效课堂的观念之门;构建分层问题,开启高效课堂的心灵之门;探究解决问题,打造高效课堂的行为之旅。

关键词:问题情境;高效课堂

2017年的教师节,陈宝生部长提出的“掀起课堂革命”,将教育者的目光由“课程”转向了“课堂”。关注课堂无疑就是关注课堂的两个基本点——教师与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而不只是知识的灌输者,让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高效的。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能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及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构建高效科学课堂。

一、创设问题情境,叩开高效课堂的观念之门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因为困难,产生疑问,才有思考”。问题来源于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和想要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出现疑问,不断地思索,思维碰撞中产生不同的问题。当学生带着困惑和问题主动进入课堂时,他们在学习中才会主动参与,才会真正激发他们在课堂中的求知欲望。如何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动”起来,提升课堂生命价值呢?

1.借助对新知理解上的困惑,激发问题情境

当学生在进行课前自学时,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会产生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把书中理解不了的概念、原理、公式等以条目式的问题记录下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将自己不懂的问题作为副板书呈现在黑板上。教师将问题进行分类,基础知识类的问题由学生自主回答,能力提升的问题可以引入课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学习,课堂学习的兴趣就高。

2.利用旧知与新知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通过对小学科学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但是小学科学的碎片式学习缺乏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有时会引发学生形成一些错误的或有偏差的科学前概念知识,在新知的学习中就会产生矛盾。比如学生对“铁比棉花重”觉得是无条件的,如何用科学知识加以纠正便是新知“密度”概念教学的任务之一。又如学生在学习“催化剂”这一概念时,往往用已有的认识“催化剂都是加快物质反应速度”进行错误的理解,解决这类前概念的问题,可以给出一些负催化剂减慢反应的例子——抗氧化剂等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可以实现问题深度的挖掘。

3.结合教材中的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树立问题意识

教师经常会碰到学生预习后觉得懂了,但是做题目时却总是存在不完整或错误的答案,究其原因是学生预习只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深究科学现象背后的科学本质,这也是为什么学生在历年的中考中探究题得分较低的原因。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材料时关注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试着自己解答,若无法完成则可以将问题记录下来,这样教学时就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学生也就有目的、高效地进入课堂学习。

二、构建分层问题,开启高效课堂的心灵之门

问题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出现诸多不同的答案,本文主要是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在创设问题时按照二分法对问题分类,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

1.问题性问题与呈现性问题

有很多人把问题和问句等同起来,比如在教学《大气压》时教师问学生:吸盘吸在墙上会掉下来吗?这种呈现性的问题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不会”,而如果问“吸在墙上的吸盘为什么下面可以挂东西呢?”此时学生不可能马上回答了,需要经过思考才能给出答案,因此教师在提问时需要明确哪些是具有价值的课堂提问,这也是钟启泉教授所说的提问应是“促进儿童深思的提问”,否则便成为无效问题。然而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较少关注课堂问题的设计,提问比较随意,所以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追求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且尽可能地把握好深度和广度,追求“能促使学生思考的提问”。

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对动物分类时对下图进行提问:

要解决问题性问题,就需要说出上述动物有什么具体的特征?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有哪些分类结果?因为大家都知道,分类依据不同,结果也不同。显然学生在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性问题无法回答时,教师有时候可以采用呈现性问题的形式来降低难度。所以在平时教学时,若不能用呈现性问题呈现,那教师可以将问题设计成有一定梯度的问题性问题加以呈现,设计成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由易入难的阶梯式问题。

2.理论性问题与生活化问题

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服务,因此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问题的设计也应与其相适应。对于低年级学生的问题应该是浅显易懂的,用生活化的语言加以表达;对于初中学生应该要用科学的语言加以规范。比如在学习磁极的相互作用规律时,低年级学生的表达是“异性相吸,同性相斥”,所以教师必须纠正为“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教师平时要关注问题设置的科学性和理论性,便会提高语言的严谨性。

3.开放性问题与封闭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往往在科学探究中出现较多的变量,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回答,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然后加以综合应用并反馈出来。而封闭性问题则有明确的指向,并且答案是唯一的。同样开放性问题适合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对于低年级学生若碰到开放性问题则要引导其将问题转换成封闭性问题,有明确指向性或者有一些提示的信息以便降低难度,在中考命题中出现不同难度系数的各类题型便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题:(2014年台州市)下列利用气球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圖:轻推气球,快速滑行——说明利用气垫可以减小摩擦

B.乙图:向后喷气,气球前进——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丙图:对气球充气,小圆点距离增大——模拟宇宙膨胀现象

D.丁图:左球挤右球,两球都变形了——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该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便是半封闭式问题,若把难度系数变大则可以改成填空形式。

A.甲图:轻推气球,快速滑行——说明利用气垫________;

B.乙图:向后喷气,气球前进——说明________;

C.丙图:对气球充气,小圆点距离增大——模拟________;

D.丁图:左球挤右球,两球都变形了——说明________。

若改成开放性问题,可以出示一个气球,提问:你可以利用气球完成哪些实验?可以分别用你学过的哪些科学知识加以解释?请设计实验并描述现象说明原理。现在在中考中也出现了类似的开放性说理题,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对平时的习题加以变式训练,拓展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探究解决问题,打造高效课堂的行为之旅

教师创设问题时需要关注课堂中的哪些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哪些问题是有难度的需要通过分析落实,哪些问题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等等,以便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从而提升课堂效率的高效性。

1.捕捉信息,激发兴趣——沉淀高效的教学理念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信息的获取是非常便捷的,学生对于刚发生的事情是特别感兴趣,结合科学进行设置问题,对知识的落实效果尤其明显。比如在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时,腾讯新闻中刚好报道辽宁某小区由于自来水管漏水,形成10余米巨大冰瀑布。当出示照片时,学生都非常惊叹——北方气温真是太低了!同样在看到墨迹天气中弹出如下消息:“石头上绽放“白莲花”新疆阿勒泰出现冰花奇景”,即石头中长出冰花,这些都同样能引起学生对探究科学的极大好奇心。学生在惊叹大自然神奇的同时,相信在学生的脑海中对凝固和凝华现象将会留有这两幅图片的印记,同时对它们形成条件也有深刻的认识。

2.联系生活,加深理解——强化高效的形成要素

学习科学知识本身就是为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从学生身边熟悉的问题出发,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筷子斜放在水中,为什么从侧面看上去筷子像折断了?为什么植物的叶片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教师在提问时不是单一空洞的语言,可以展示图片或观看视频加以辅助,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来,那么解决问题之后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引发冲突,拓展提升——推进高效的课堂探究

当发生的现象与学生的原认知有激烈冲突时,可以再现一些实验现象,学生便会很自然地产生疑惑。比如在窗户开着的时候,窗帘布不是被吹向教室内,而是被“吸”向窗外。又如在《大气压》一节教学中,提问:老师请同学喝饮料,哪位同学来演示一下?出示密封的一个饮料瓶中装满饮料,平时学生用吸管吸饮料,学生原认知中觉得是自己把饮料吸上来的,可通过实验,同学吸得面红耳赤也没有成功,学生便自然产生疑问并想探究其中的奥秘。

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点”是老师和学生,而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和教师一旦都持有好奇、怀疑的精神,那么课堂将由“答案”向“问题”逆转,要多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与应用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的科学课堂必将成为实现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科学课堂教学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让问题激起课堂学习的千层浪,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弹出课堂教学的万般音。

(作者單位:浙江省玉环市城关第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气球创设科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找气球
科学拔牙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