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科学课前小活动设计的思考

2018-07-08陈甫平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预习自主探究

陈甫平

摘 要:课前小活动是基于学生在学习某一新内容之前,由教师设计的针对学生前概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活动,包括课前观察、调查、搜索资料、小实验等,让学生在课前花少量的时间,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和要求,利用身边物体作为活动器材,单独或一起完成相关活动,通过活动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使学生上新课前对所学知识有相应的了解或活动储备,从而更好地完成科学课堂的教学。笔者从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来源两个方面阐述如何设计科学课前小活动。

关键词:课前小活动;自主探究;预习

科学是一门与工农业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医药卫生等联系紧密的实验性学科。如果能在学生已获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学生的科学知识体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预习是一种方式。但是,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那么,由于难以用纸笔呈现,也没有相对有效的评价方法,很难检查其效果。因此,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在进入科学课堂学习前,基本上对于即将所学知识是一无所知的。另外,从教师方面来看,有些课堂的学生活动因为时间、空间的限制,需要学生课外完成,还有些课堂的学生活动,教师因课时或器材不足等原因被迫取消,利用播放视频代替学生活动时有发生。本该形象、生动、有趣的活动变成了抽象、呆板而枯燥的讲述,造成学生缺少获得知识过程的体验,只能死记知识点,学习方式单一,学习内容单调,学习兴趣丧失,进而怕科学,甚至不喜欢科学。笔者曾尝试使用导学案,但普通的导学案只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到相应知识点,学生是为了完成作业而被动学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侧重学生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又给科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方向。为了了解科学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笔者对不同学校的科学教师和学生通过面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进行了调查:

一、对不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的调查和研究

1.科学教师对科学课前小活动实施情况的反馈

通过对不同学校的28位科学教师调查得到下图:

分析以上各图,老师们认为利用课前小活动替代预习对科学学习有较大帮助,但大部分老师会偶尔布置课前小活动。虽然老师们都认识到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对学生学好科学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部分学生活动也因器材难找和平常教学工作繁忙等原因,对学生课外活动重视程度不够。

2.不同学校的学生对科学课外小活动实施情况的反馈

对不同学校的123位学生进行调查,得到下圖:

分析以上两图可看出学生认为老师组织的课外实验活动偏少,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实验,特别对小制作类和自己寻找实验器材探究类活动表现出较大的兴趣,这为我们培养学生学习与实验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心理条件。而课前小活动是老师针对教材内容并结合生活中常见现象设计,让学生课前自己寻找身边物品作为活动器材,自主开展活动,大量的动手机会让学生感觉在玩科学,在走进教室前,学生对所学知识就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不但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而且对所学内容也容易理解、掌握,学得更轻松高效,在不增加学习负担前提下帮助学生预习了新知,培养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有效拓展了课堂,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所以探索课前小活动的设计不失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二、设计课前小活动需考虑以下两点:

1.课前小活动设计原则

(1)具有一定的价值。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发现教学内容在教学时间内不易完成,从而设计有效的课前小活动,让学生提前去开展来充实课堂的学习,对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和价值。如在学习八上《地球上的水》之前,根据课本第五页图1-4的我国不同地区水资源分布情况的比较,找到你家乡所在的位置,查找资料,谈谈你家乡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情况,明白了节约水资源的意义,同时落实了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目标。

(2)与教学进度同步。课前小活动是在学生学习教材内容之前课外完成,太提前学生的成果得不到评价,造成积极性减弱,活动效果就打折了,最好在新课内容教学前一两天内完成,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在学习《水的浮力》前一天,布置活动:将一个空塑料瓶的瓶盖旋紧,然后把它慢慢压入水中,你的手有什么感觉?越往下压,手感觉如何?完全浸没在水中后,继续把塑料瓶往下压,手感觉怎么样?将手松开后,观察瓶子向哪个方向运动?最后状态呢?结论: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会受到_______。游过泳的同学的体会:当你向深水区走去时,你感觉_______。通过课前的活动学生亲身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大小及方向,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3)设计目的要明确。课前小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或小组形式展开,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完成。为获得某一结论或预期结果,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前布置,提出适当的思考方法,让学生自主进行器材的准备、步骤的设计等。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前布置活动:①将一个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大玻璃杯里,你发现鸡蛋_____。②如何使鸡蛋浮起来?请写下你的做法:______。请画出鸡蛋在玻璃杯里的各种情形:_______。③思考:为什么鸡蛋在不同的液体中出现不同的浮沉状态呢?鸡蛋在液体中的浮沉状况是由什么条件决定的?学生通过课前的活动与思考,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带着新的问题进入课堂,而解决学生所带的问题正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4)器材易得,操作简便,应严格控制活动难易程度。由于学生掌握的科学活动方法有限,动手能力较弱,畏难情绪较重,所以所选活动内容简单、器材容易收集、操作简单方便,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并且活动效果明显,让学生体会科学活动简单好玩,树立起爱玩科学活动的信心。如在学习《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前布置活动:①在三只玻璃杯中加入等量的水,再分别加入等量的白糖、食盐和味精,并用筷子搅拌,观察三种物质溶解情况。得到的糖水、盐水、味精水这样的物质,我们称为______。像白糖、食盐、味精这些被溶解的物质,我们称为________,因这些物质都是固体,所以_______可以作为溶质。水是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我们称为________。②再准备两个玻璃杯,加入等量的水,分别往水中加入少量的面粉和食用油,用筷子充分搅拌,并与刚才的糖水、盐水和味精水比较有什么不同?放置十分钟后再观察这两杯物质有什么变化?这个活动中的白糖、食盐、味精、面粉、食用油以及玻璃杯、筷子都是厨房里常用的物质,学生都很容易获得,活动成功率是100%,学生基本上都能独立完成,实验的效果也很明显。学生活动后初步知道溶液的组成、特点以及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正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5)趣味性强。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课前小活动应能够从感官上直接刺激学生,引起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如在学习《光和颜色》第二课前让学生课前进行探究活动:①在阳光下用手对着墙(墙上先粘好白纸),改变手指、手掌的形态,请你的好友沿着你的手影描下来,根据画出的轮廓想像描画的手影像什么?请发挥你的想象力,设计“动物手影”。比一比:哪些手影造型较新颖奇特?思考:手影形成的原理是什么?②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雨后的天空中呈现的美丽彩虹,你有办法把彩虹抓在手里吗?请你自己制造彩虹试着把它抓在手里。你能说说彩虹形成的原因吗?学生是否对活动感兴趣与活动的趣味性有关,特别是充满趣味性且有疑问的活动,更能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6)安全性高。安全是所有活动开展最重要的前提,课前小活动是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如活动的地点、器材、方法、过程等可能造成一定的意外伤害,必须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尽量安排简单易行、容易控制、安全性高的课前小活动。一些用火、用家庭电路的活动尽量不安排在家里,也可通过家长微信群或短信告知家长,由家长辅助完成,确保学生的身心安全。

(7)有一定的开放性。课前小活动的器材选择、活动设计、结果展现尽量是开放的,组织形式也灵活多样,可让学生单独进行,也可小组进行。在学习《常见的植物》前,笔者布置了以下活动:学校为了被评为花园式单位,绿化美化学校,这些殊荣的获得离不开学校种植的各种植物!你对学校里的植物又有多少了解呢?你能说出它们名称吗?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或中午的时间仔细观察校园里的植物,相互讨论,尝试着给这些植物分类。校园中植物种类较多,分类的依据也很多。通过课前小活动建立学生的分类思想,并且体会到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植物、热爱生命的观念,把科学教学引向生活。

2.课前小活动设计内容来源

(1)从教材安排的活动中选择。可选择教材中安排的课外活动作为课前小活动让学生开展。如在学习八上《大气的压强》前安排学生参照课本第55页活动覆杯实验、吸牛奶观察牛奶盒变化、瓶中取袋等活动。再如教师提供铜片、锌片及发光二极管,由学生课前制作水果电池。

(2)从观察类或调查类等活动中选择。在科学教材中,有一些观察、调查或实验是不能在一节课中完成的,可让学生在课前开展。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平面镜成像》前布置如下作业:面对着镜子,你举起你的左手,看看镜中的你举的是哪只手?把你的一只手慢慢靠近镜子,你发现镜中的手大小怎么变?把你的这只手靠在镜子上,你发现镜中的手和你的手大小一样吗?学生课前的亲身体验,直观地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有助于加深对反射定律的理解和绘制光路图,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过程。调查性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调查青春期的心理及保健;调查当地主要岩石类型;调查近视眼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调查噪声污染的原因及控制方法等。这些调查活动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让学生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增加了学生对社会、对家人的关注。

(3)從学生错误的前概念、课堂教学的重点或难点中挖掘。一些错误的前概念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教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效果会更好。在学习气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前让学生按照课本第62页图2-31所示:①沿两张纸条中间向下吹气。②拿一张纸条,将它放在下嘴唇底下,沿着纸条的上表面用力吹气。③用一个电吹风,出风口朝上,对着一个乒乓球吹。④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着漏斗嘴使劲向下吹气等活动。这些活动会颠覆学生原有的错误观念,让他们带着疑问进入课堂,轻松地进入本节课的重难点。

(4)从热点话题中寻找。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更要关注社会的热点,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活动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感受到科学的价值。在学习八上《物质的分离》前布置活动:我们台州台风较多,台风后的河水比较浑浊,你可通过查资料自制一个简易水净化器,并把它带到课堂上检测你的水净化器的效果,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也较高,虽然设计的净水器效果并不是很好,但学生从活动中体会到用科学知识改造自然的力量,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温中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预习自主探究
借助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