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TST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05-10陈军陈波

智慧健康 2018年6期
关键词:肛缘痔核内痔

陈军,陈波

(仁怀市人民医院肛肠科,贵州 仁怀 5645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120例II-IV度混合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

治疗组60例患者年龄为19-79(39.75±5.62)岁,男女分别为32(53.33%)、28(46.67%)例;病程为1个月至8(3.65±0.25)年。

对照组60例患者年龄为16-76(40.13±5.48)岁,男女分别为33(55.00%)、27(45.00%)例;病程为2个月至7(3.57±0.32)年。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资料经对比显示统计值P>0.05,可对比。

诊断标准:患者均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中的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1]。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对患者实施血尿常规、凝血功能及胸片等术前检查,做好术前肠道准备。

1.2.2 麻醉与体位

所有患者均实施腰麻处理,指导其采取截石体位。

1.2.3 治疗组

检查肛内情况,了解痔核分布及脱垂情况。结合患者病情选取肛门镜,使痔上粘膜位于开环式的窗口内,缝合切口。经过一系列手段后,取出肛门镜,观察外痔分布情况,做小“V”字形切口,彻底剥离痔核内静脉曲张及血栓,游离皮瓣至齿线上约0.5 cm,在内痔基底部上钳,用丝线结扎,剪去残端,同法处理其它痔核[2]。

1.2.4 对照组

观察痔核分布情况。提起外痔部分(使用止血钳),于患者肛缘部位作一“V”形切口,对血栓组织、皮下静脉曲张组织及纤维结缔组织实施剥离处理,提起内痔部分,并于内痔根部对其实施“8”字缝扎术,剪除残端部分。同法处理其它痔核[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痔治疗的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①满足痔消失;②满足体征、症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标准的,认定为未愈。对术后疼痛作评定标准作出如下规定:①肛门部稍感疼痛,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②肛门部感到明显疼痛,但需借助止痛剂予以缓解,规定为中度疼痛;③肛门部感到明显疼痛,患者表情较痛苦,需借助吗啡等注射物,才可使疼痛缓解,定为重度疼痛[4]。

术后肛缘水肿评定标准:分为I度(肛缘存在轻微水肿,无需任何处理)、Ⅱ度(术后肛缘存在明显水肿,但对其实施理疗及药物熏洗干预后,水肿可缓解,且术后恢复较好)、Ⅲ度(术后肛缘存在严重水肿,需采取多种疗法及较长时间治疗,症状才可缓解,且术后恢复效果欠佳)。

术后尿潴留评定标准:分为I度(术后存在轻微排尿不畅,但无需药物治疗)、Ⅱ度(术后出现尿潴留症状,需要通过肌注新斯的明的治疗,才可顺畅排尿)、Ⅲ度(术后出现尿潴留症状,需借助导尿的方法,才可缓解症状)。

术后肛门坠胀评定标准:①术后3周内,患者肛门处仍然感受到明显坠胀感,提示为I度;②术后1月后,患者肛门处仍伴有坠胀感,提示为Ⅲ度。

1.5 统计学方法

选取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指标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混合痔,仍然以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传统的方式虽然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亦有研究发现,外剥内扎术易对患者齿线及肛垫组织产生较严重的损伤。痔上粘膜环切术(PPH),该术式与外剥内扎相比,具有疼痛轻、住院时短等优点,但易出现吻合口狭窄、肛门坠胀等并发症[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TST术以中医传统分段结扎手术理论基础,合理运用保留皮桥、粘膜桥这一优点。TST术可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环切术,能有效切除痔上粘膜,治愈效果较显著,且和当今的微创理念相吻合,但TST术治疗内痔的效果较外痔更优,对于经过悬吊之后未能完全回缩的外痔,同时进行外剥内扎,丛而弥补TST的不足。TST术联合外剥内扎只是有选择性的切除未完全回缩的痔核,相比传统的外剥内扎要处理的痔核数量少体积小,甚至有的混合痔不进行需要外剥内扎处理。

随着当今医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痔病的认识程度更深,加上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患者更倾向于选择微创手术治疗,而TST联合外剥内扎术属于常用的微创手术之一,其不仅可达到传统外剥内扎术较相似的疗效,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承受的痛苦更少,相比于传统外剥内扎术,TST联合外剥内扎术具有明显的临床推广价值[6-7]。

[1] 顾强.肛门直肠疾病3002例分析[J].甘肃中医,2013,(5):41-4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31.

[3] 张琦,屈景辉,杨向东,等.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吻合术治疗内痔的临床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2,18(2):86-89.

[4] 赵文俊,汪庆明,杨巍,等.双开环TST联合外剥内扎与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对比[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20(3):157.

[5] 成川江,王启,吴韬,等.TST手术治疗痔病的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4)2010,16(04):240-243.

[6] 杨向东,龚文敬.PPH手术并发症的回顾性调查[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01):58-61.

[7] 王光安,陈树涛.穴位埋线治疗痤疮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11):1695-1696.

猜你喜欢

肛缘痔核内痔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熏洗结合提肛运动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指数及肛缘水肿情况的影响
保留皮肤痔核切除加原位肛管皮肤重建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柏硝祛毒洗剂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评价
混合痔吻合器内痔切除闭合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评估和控制对策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对Ⅳ度内痔的临床分析
∧形皮瓣痔核剥离注射肛垫固定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临床观察
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探析
二妙汤加味煎水熏洗联合TDP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31例
外剥内扎皮桥减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