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因素及相应对策探析

2018-05-10刘瑞文王建红

智慧健康 2018年6期
关键词:差错检验实验组

刘瑞文,王建红

(潍坊市中医院,山东 潍坊 261041)

0 引言

本次研究将我院96例需要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管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差错性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对管理模式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我院96例需要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院收治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全部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随即将9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中各包含48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26例和22例,年龄范围是23岁-74岁,平均(56.7±4.2)岁;体重在41-79公斤之间,平均(53.1±3.2)公斤;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25例和23例,年龄范围是24岁-73岁,平均(55.9±3.6)岁;体重在42-78公斤之间,平均(52.7±2.9)公斤。本次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全部研究对象各方面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可对比。

1.2 管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对实验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管理,方法如下:

1.2.1 完善相关管理工作

①设备管理:检验设备发生故障能够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所以我们需要对检验环境进行进一步的改善,根据医院的情况对检验设备进行相应的选择,定期进行清洁和检修,在医院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适时对检验设备进行更换;②操作人员管理:对于进行检验工作的操作人员,医院应该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要求其按照具体的操作规范为患者进行检验,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锻炼,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奖金进行联系,以促进操作人员能够牢固知识基础和提高技能水平;③相关工作人员管理: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为患者进行建档的过程中,自己的工作应该亲力亲为,并且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1.2.2 建立医疗平台

①提供交流机会:在医院中,部分工作人员无法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就导致了工作人员之间可能缺少有效的交流,不利于工作人员之间信息共享和进行协作,医疗平台的建立,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工作人员之间信息共享和协作;②强化沟通意识:工作人员应该能够充分意识到自身工作与临床间的关联,并对自身与临床间的交流进行重视,积极主动与临床医师进行有效交流,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探讨。

1.3 观察项目及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差错性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对管理模式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差错性事件主要包括:仪器设备试剂方面、检验标本采取和处理方面、检验人员方面以及其他方面[1]。管理满意度判定标准:将患者对我院临床医学检验管理的满意程度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很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患者的管理总满意度为“很满意”+“一般”[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应采用例(n)、率(%)进行表示并通过卡方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应通过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并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差错性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根据表1,实验组48例患者中,差错性事件发生数量为7例,差错性事件总发生率为14.58%,对照组48例患者中,差错性事件发生数量为18例,差错性事件总发生率为37.50%,P<0.05。

2.2 两组患者的管理满意度对比

根据表2,实验组48例患者中,管理满意人数为47例,管理总满意度为97.91%,对照组48例患者中,管理满意人数为35例,管理总满意度为72.91%,P<0.05.

3 讨论

临床医学检验的结果能够为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3],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临床检验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4-5],通过仪器就可以直接获得检验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检验的效率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6-8]。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能够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9]。为了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和控制[10]。根据本次研究,实验组48例患者的差错性事件总发生率为14.58%,管理总满意度为97.91%;对照组48例患者的差错性事件总发生率为37.50%,管理总满意度为72.91%,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差错性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的管理满意度对比[n(%)]

综上我们认为,在临床医学检验中采用针对性管理,能够降低差错性事件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对管理的满意度,值得进行应用。

[1] 蔡德建,田玫玲,吴殿水,等.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3):1939-1940.

[2] 隋振国,禚德进.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4,(22):45-46.

[3] 钟平英,袁亚玲,田玫玲.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因素及相应对策探析[J].饮食保健,2018,(2):129-130.

[4] 王海鸥,禚德进.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主要因素及相应对策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8):1125-1126.

[5] 管英建,王凤平,刘义庆.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7,(20):332.

[6] 王建斌,李世伟,张建华.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6,(14):1947-1948.

[7] 李艳珍.重视检验前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J].山西医药杂志,2015,(11):1328-1329.

[8] 刘艳飞,刘德建.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因素及相应对策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2):19-20.

[9] 王仕峰,刘义庆.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因素及相应对策探析[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7,(6):139.

[10] 罗世娟,唐红玉.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探讨及应对措施[J].保健文汇,2017,(8):284.

猜你喜欢

差错检验实验组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新阅读环境下报纸差错的有效防范对策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