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使用手机状况、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初探

2018-04-19孙磊王丽君

考试周刊 2018年39期
关键词:手机负面影响应对策略

孙磊 王丽君

摘要:目的:了解当前山东某高校计算机学院学生使用手机的基本状况,探讨因为使用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面向在校大学生,采取“非导向性、方便和简明可行”原则,编制问卷,搭建IIS服务器,使用网络化问卷的方式,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使用卡方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使用手机时长、最晚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该学院67%以上的学生使用手机达到或超过3个小时,且用手机的最晚时段对学生的睡眠产生了极为显著的影响,导致47%的学生反映睡眠不够。36%的学生自我评价依赖手机,3年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尤其明显。83%的同学反映身边同学有课堂玩手机的行为。对策:建议征求学生对课堂意见,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对于课堂使用手机,严格要求。辩证而且全面看待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发挥手机在党建、创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负面影响;应对策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1月22日发布的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近年来随着国内手机生产厂家的价格竞争,手机呈现出低价高质的特点,为众多青年学生所喜欢,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讲,手机不单单是一种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的通讯工具,接纳入网络,手机成为浏览资讯、相互沟通、网络购物等的神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因其专业特点,对智能手机更为青睐,就该学院学生在校期间日常使用手机的时长、最晚时段等行为习惯进行观察、调研,分析就行为习惯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调查所涉及的负面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调查数据,提出符合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实际情况的可操作、具备建设性的应对措施。

一、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通过抽样的方法在某高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以三个年级27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一年级10个班级、二年级8个班级、三年级4个班级,每个班级随机选择班级人数的30%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共149名(56.2%),女生116名(46%),共计265人。

2.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网络化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对象以无记名的形式,随机抽取班级中学生,搭建IIS服务器,集中被测对象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局域网问卷网址填写问卷,由ASP程序记录研究对象就问卷的填写情况。此次共组织270名同学参与问卷,经核验260问卷有效,其中无效问卷6份,有效率为98.1%。问卷中共18个问题,遵循“非导向性原则、方便原则和简明可行”原则,从以4个方面设计问卷:(1)基本情况:性别、年级。(2)使用手机的时长、时段、频次、流量、主要用途。(3)自我评价睡眠状况、课堂使用手机情况及态度。(4)网络交友、娱乐、资讯获取途径。

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Excel。经由Mysql数据库将数据导入Excel保存,初步处理,对问卷考量、赋值,通过SPSS软件进行卡方分析。

二、 结果

1. 基本情况男生149人,占总人数的57.3%,女生111人,占总人数的42.7%。

2. 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长

9.7%同学1小时左右,23.3%的同学2小时左右,31%的同学3小时左右,21.3%的同学达到了5小时左右,更有14.7%的同学在6小时以上。其中男生在时长维度考量中,12.1%同学1小时左右,24.8%的同学2小时左右,17.4%的同学在6小时以上,明显多于女生。超过67%的学生使用手机达到或者超过3个小时。学生对手机的主要功能使用上除“完成工作”一项明显低于其他选项;学生对“看新闻”“学点儿知识”的2项手机功能使用上虽低于“看视频”“游戏”选项,但也说明学生使用手机娱乐功能,同时也发挥了信息查询的作用,经座谈了解学生使用搜索功能查询词条、电子词典等功能辅助学习。此结果与杨振华2015年调研浙江某高校学生课堂使用手机行为基本吻合。贺明等调查发现,使用手机时间的影响较每月手机流量、手机使用时间、上课使用手机频率等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最大,尤其是使用手机超过3个小时的。结合问卷调研情况该学院学生67%以上学生使用手机达到或者超过3个小时,应进一步分析原因,减少负面影响。

通过SPSS进行卡方检验,对使用手机时长进行加权,经运算手机使用时长与学生自我评价的睡眠质量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使用时长对学生的睡眠产生了影响。程雪红等人在医专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中提到每天睡前使用频次越高、时长越长,睡眠质量越差。

3. 学生使用手机最晚时段

仅有39名同学在10点左右不再使用手机,92%的同学会使用手机到11点,47.7%的学生会使用手机到12点及以后。对于睡眠情况的评价中,47.7%的同学感到时间不够或者是入睡困难,可见使用手机对学生睡眠产生了一定程度影响,进而可能导致课堂的学习效率受到影响。

通过SPSS卡方分析,发现使用手机最晚时间段与自我评价的睡眠质量在0.05水平上有显著相关性。

4. 手机依赖自我评判

就是否对手机依赖的自我测评中,一年级36%为依赖,二年级为33%,三年级依赖程度达到66%,远远高于一、二年级情况,经进一步的走访、调查,一、二年级的课程安排较满但三年级课程安排较少,学生自由时间较多,因为手机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讯资源,便于携带、媒体量大,为高年级同学喜爱,使用频次高,因此产生依赖的比例高。从侧面也反映出,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目标弱化,在专业学习上投入不够等问题。

5. 上课玩手机状况

83%的同学反映身边同学有课堂玩手机的行为,其中反映“很多”“有些”的达到了63%,经座谈被调查对象反映情况与其在教室的就座位置、班级风气等有一定关系,一般前排和中间就座F同学听课较为认真,后排和两侧同学的听课注意力较差。这一现象与Willard Waller在Ecology of Classroom所提出中間效应中所指出的就座位置所反映出相对稳定的群体特征,前排和中间的学生较后排及两侧的学习动力更强,融入课堂的积极性更强烈的现象吻合。

三、 应对措施

1. 学生层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深入学生个体的工作,通过心理班会让学生反思“无手机”的生活反差,引导学生自查、自省,从根源上认识到“时间都去哪里了”,组织“互助”小组,通过早签到、“无手机”课堂等自我教育、管理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2. 教师层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持人和组织者,课堂上教师的举措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也是影响课堂手机使用的重要因素。对于课堂上的手机使用作出严格要求。授课期间在教室走动讲解,减少一直在讲台对于两侧和后排同学失去关注,这部分同学不自觉使用手机娱乐。制定班级绿色课堂公约引导学生开展无手机课堂活动,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吸引力,逐步降低学生课堂“低头”现象。采取就座位置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日常考评办法,鼓励学生往前坐。

3. 学院层面针对课堂玩手机的现象,进行座谈、单独谈话等形式征集学生改进课堂教学的意见,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针对学生较多时间使用手机娱乐,可增加户外活动,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主题活动。适当加强大学生活动的受众面和影响力,深入挖掘专业特色,征求学生意见,结合专业构建“学”“娱”相结合的体系化第二课堂。组织活动的同时,注意收集学生的意见反馈,完善学生活动沟通和互动机制,不断调整,使得活动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EB/OL].

[2]杨振华.高校学生课堂使用手机行为的实证研究[N].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7(12):18-20.

[3]贺明,唐家泷等.湖南某高校生科院学生手机使用时间及其影响调查分析[N].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13(4):142-144.

[4]陈雪红,静进,江林娜.医专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手机依赖综合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3957-3960.

[5]张旭.大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18.

[6]欧先交,吴杏荣,曾兰华.高校学生课堂手机使用调查及应对措施[M].大学教育,2017(3),158-162.

[7]史彦丽,王严东.手机对高校课堂教学冲击的反思[N].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33(10):85-87.

[8]王晶.浅析移动网络新媒体对高校学生活动的影响[J].长江丛刊,2017(9):197.

作者简介:

孙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王麗君,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手机负面影响应对策略
网络暴力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及其治理
苹果手机黑产案件侦查与法律适用研究
例谈没收手机引发的师生矛盾冲突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当代流行文化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