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018-04-19范瑞星马义栋李高源

考试周刊 2018年39期
关键词:提升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范瑞星 马义栋 李高源

摘要:加快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仅有助于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结构与资源,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特色办学,还有利于提高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文化水平,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稳步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以供参考完善。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提升质量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大力支持教育,支持学校创新体制机制与育人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办好一批高水平学校。”可见我国高职院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与企业对不同岗位人才的需要,充分发挥“补社会之所需”的效用。

一、 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定位与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即高校依据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与规定要求,为在校生编制的一种集知识、素质结构与能力为一体的方式与制度。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术型人才培养对比,该模式更亲近社會与企业岗位的生产,更有较强的解决实际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还需具备良好的品质与意志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明显特点是专门性与职业性,称为一专多能型模式,即一专多能、一种专长多个职能和一门专向多门功能。

教育部门在人才培养方面明确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知识、综合提升、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学习,建立适合终身教育与社会发展变化所需要的基本素质、知识以及能力结构。虽然各个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方面均有不同的要求与重难点,但是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这几方面具有特定的培养目标。

二、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一) 更新教育理念,确定培养目标

找准定位,明确培养目标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也是办好专业特色的关键。但是由于高校办学的层次、类型不同,必须合理定位,才能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因此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找准“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对不同需求学生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制定完善的培养计划。例如某大学依据培养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前瞻性要求,坚持以生为本。以教育要造就“未来社会各行业领军人物与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确定以“学科建设和本科教学相结合,实现教育和个性化培养融合,拓宽基础和强化实践教学的途径,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融通”的人才培养新思路。建立并实行“三三制”人才培养新模式。紧接着又提出“建设中国最好的教育”与完善“一个享有国际声誉的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目标,将办学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努力尝试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 关注学习过程,创新教学评价

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有利于了解学生接受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情况,帮助学生学会优势互补。因此在新形势背景下,改变以往的考核方式,增加现场操作,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关注学生学习态度,考核内容以岗位需要的“职业形象与能力考核”为主,辅以“理论知识考核”,将学生日常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现场演示、实训报告完成情况和实践及项目完成质量等加入总成绩考核中,以理论考试占40%和能力考试占60%的方式进行评分,从而提高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三) 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拥有“具备应用型能力”的师资队伍,因此必须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体表现为: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学的具体要求,加强对教师的理论教学,定期安排教师进入到企事业单位中,进行现场考察与专业实践,并通过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和专业实践能力培训中,增强教师的教学技能。此外,学校还需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设立专款专项,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同时邀请优秀的高级技师到学校兼职教师,为构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注入新的血液。

(四) 优化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方法

课程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想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离不开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因此为实现改革创新,必须优化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方法,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依据,以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取代传统单一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重新增加工学结合、项目教学和实训实习等实践内容,让学生将课内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课外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实现课堂学习到社会岗位就业的零过渡。例如为了突破教学方法改革的难点,某校根据“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方案”,对全体教师进行教学防范各个专项培训,开展改革方案活动,利用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先对本专业开设的管理、经济、涉农近农、外语和艺术设计等专业进行启发式、互动式、学导式、问题式等现代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分别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现代教学方法机制,确定适合本专业特色的主导教学方法和辅助教学方法,以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的使命,是适应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达到这一目的,高职院校必须更新教育理念,确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关注学习过程,创新教学评价,才能建立有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青林.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6):22-25.

[2]陈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5(1):8-8.

[3]王香婷.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9):19-21.

[4]侯海青.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J].科技、经济、市场,2013(3):103-104.

作者简介:

范瑞星,马义栋,李高源,吉林省长春市,空军航空大学。

猜你喜欢

提升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促进高中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探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提升网店美工人才培养质量探析
关于如何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探讨
创新职业技能竞赛管理 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