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4-19金学库

考试周刊 2018年39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小学科学创新能力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长久发展,培养创新精神人才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项目。创新能力是应用理论与知识,不仅对于个人有重要的作用,更是国家不可缺少的进步的支柱、经济竞争的中流砥柱。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小学科学教学以带领小学生认识和深入科学,并从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小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及实践的同时也拥有发现新事物的快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多样化教学模式,深化教师认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教学方式,更不用说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实验室进行科学教学,在课堂上思维与活动平衡发展,活用资源配置等,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优秀的基础和很好的氛围。教师在其中是学生重要的信息传递人,教师态度与观念左右着学生的思维。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才能在课堂中宣扬科学精神和普及科学知识。也在其中让学生学会集体合作、自我探究、动手实践、分析总结。在动手实践中,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对象,进行观察、思考、查阅资料,分析、得出结论,这不仅增强了学生思维能力,更是开拓了一条“参与-观察-思考-探究-实践-创新”的新道路。

二、 正确引导,激发创新

小学科学作为科学思维培养的启蒙,正确的引导能起到关键性作用。小学生心智未够成熟,在教师的提问中没有足够的勇气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大多数学生已经适应了被动听讲的学习方式。但是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旺盛,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浓烈的探索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承担起明灯的角色,在教学中改变被动听讲的不良局面,同时也要引导和鼓励以及发展学生勇于发问,勇于质疑,敢于实践证明的创新精神。看历史上一篇著名的科学故事,意大利著名科学家怀疑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两个铁球,一个1磅重,一个10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而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进行落体实验,以推测和实践的结果推翻了统治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重物比轻物下落快的落体运动观点,并从中总结出了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许多观点。可见存在的科学知识并不是完全正确的,经过后人的质疑、推测、探索、研究及实践,也许会有新的正确的见解。因此,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半脱离书本,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大胆的质疑从而重新思考,鼓励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使学生好奇心得到满足,激发了更大的探究精神,产生对学习的浓烈兴趣。

三、 营造气氛,孕育创新精神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科技文化元素并巧妙地营造出科技教学的氛围,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更容易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在校园中可以设立科学为人的雕塑,并记上科学故事;在教室中可以布置科学技术的宣传黑板报,或是在墙壁上贴上伟人头像和名言。学校可以设立科学技术社团,吸引学生加入。学校内组织关于科学技术的演讲等,让学生从生活,从学习上都了解和深入认识科学技术,沉浸在其浓厚的科学技术氛围内,从而树立科学创新精神,为探究科学技术而奋进和努力。

1. 激发学习兴趣,驰骋创新之路

任何时候,人们都说“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究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究真理的重要动机。这种心理倾向与情绪结合,在遇到新事物一起迸发成为孩子们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内在动力,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内因。一个学生如果在学习科学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增强他对周围事物的求知欲,从而增强他了解、探究事物的积极性,这就是他的情绪表现。此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维持这种心理态度,有技巧地引导并使得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而学生就会很快地沉浸在自己想要了解探究的事物中,自主地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查阅资料、动手实践。问题得到解决后又会自我探寻新的想要探索的对象,周而复始,从而使之变成习惯,兴趣学习就会变成不断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也就在创新之路上驰骋。

2. 开展合作,思维集合

合作和团队精神是必须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能让不同思维碰撞出火花。由于科学教学中观察、思考、实践的活动比较多,故这些需要分组、分工来做。而在思维的碰撞中总会碰撞出颜色不一样的火花,能激发学生的灵感,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操作控制电路时,一个学生分心操作所有的电路原件是难度系数很高的,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将整个实验完整地做出来。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让学生在交流中达到思想的交流。对于课堂提问,教师要把多种多样的答案进行引导集合形成张大的思维交流网图。例如,在课程《动物家族》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介绍最熟悉的鸟类时把蝙蝠归为鸟类,而另外的同学会提出异议,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就是适合的,让学生讨论蝙蝠是否能归为鸟类,能归为鸟类的特征是什么。经过讨论,小组学生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再经过小组代表分享,学生也明白了蝙蝠不是鸟类,更学到了不同方面的鸟类的特征。在交流中的碰撞形成符合实际的理想答案,这一过程也无声地编织了思维交流网。

四、 有效训练,夯实创新

掌握对的方法常常事半功倍,教师在教学中不只是要引导,更要教会学生有效的方法。观察在探究事物对象中是重要的第一步,掌握观察的步骤顺序,并记录观察到的结果或者在其中产生的疑问。

五、 总结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漫长的、艰难的,却又伟大的。教师除了要转变观念,更要拥有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和形成新型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激发和培养创新意识,再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颖丽.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8):3-3.

[2]邹长征.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0):141.

[3]刘苏华.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25):173-174.

作者简介:

金学库,辽宁省大石桥市,大石桥市汤池镇小学。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小学科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