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结肠息肉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2018-03-23刘永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电凝结肠镜息肉

刘永飞

(营口市中心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结肠息肉是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之一,与结肠癌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应用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既能有效切除息肉,同时又达到止血的作用,具有安全方便、痛苦少、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已得到广大医患的认可[1]。本文为探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行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患者的应用价值,特选择了我院的312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将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需行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的结肠息肉患者312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并通过红篮球抽取的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156例。所有患者均行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息肉,并对本次实验知情,且自愿纳入本次观察中。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占87、69例;年龄范围在22~75岁,平均年龄(49.85±13.66)岁。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占91、65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48.87±14.41)岁。根据上述基线资料对比,2组结肠息肉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别(即P>0.05)。

1.2 方法:2组患者均择期行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

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即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进行密切关注;协助进行术前检查;日常生活护理;环境护理等措施。

观察组—除基础护理外对患者添加系统化护理,具体步骤见下:①术前护理:患者多数因担心手术效果、术后疼痛及预后等,而出现焦虑、恐惧心理,故应根据患者的文化、家庭背景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从入院开始实施心理护理。交流时保持亲切的态度,耐心、仔细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使患者感受到关怀与尊重,减轻不安、焦躁等不良情绪。告知患者术前禁食8 h,让其口服清肠剂,排尽大便。术前1 d,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向患者宣教有关结肠息肉的知识手册,主要介绍手术方法、作用以及注意事项。介绍手术室环境及用物,并解答手术相关问题。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治疗环境,并告知患者手术的准确日期,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②术中护理:手术护士为患者摆好左侧卧位,建立好静脉通道。可陪伴在患者身边,通过与患者交谈,握住患者的手等方式,给予其更多的安全感和信心。手术室内提供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手术,严格无菌操作。术毕留取息肉标本做病理学检查。③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血、腹痛等症状。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指导患者注意饮食的合理性,禁止食用生硬、刺激性的食物,以消化、清淡为主。注意休息,一周内不能做剧烈运动,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叮嘱其定期复查肠镜。

1.3 观察指标、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并进行记录分析。

1.3.2 疼痛程度判定标准:由专人负责问卷调查,由患者自述的方式说出手术后的疼痛情况,医护人员评估其客观行为程度将疼痛分为轻微、明显、剧烈3项,问卷回收率100%。

1.3.3 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内容包括治疗环境、护士态度、宣教操作等方面让患者进行评价,共分为3种标准—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为患者的总概率减去不满意概率的差值。

1.4 统计学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数据,并用t值检验。将所有结肠息肉患者护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SPSS20.0软件核对,若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出现P值<0.05,则表示这两组患者间数据差别较大。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轻度疼痛91例(58.33%)、剧烈疼痛14例(8.97%),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比较[n(%)]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95%,远远大于对照组(76.28%),P值<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针对结肠息肉,采取外科手术的效果最好。除了手术治疗外,还应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积极有效的护理,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疼痛感[2]。基础护理是常用的护理方式,但效果并不明显,对于术后患者的不良情绪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且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并不乐观[3]。

本次研究中在基础护理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因大多数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的了解不够,所以需要护理人员对此类患者进行宣教[4]。经过对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的认识明显加深;并且通过心理护理,减轻了其不良心理情绪,有效地消除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可帮助患者度过疼痛期[5]。

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2组结肠息肉患者行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95%、76.28%,差别明显,P值<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实施系统化护理后,其轻度疼痛、剧烈疼痛所占比例分别为58.33%、8.97%,较对照组更胜一筹,P<0.05。由此结果说明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疼痛感具有明显改善的作用,效果可观。

总而言之,在行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的结肠息肉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后,可有效缓解疼痛,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推广使用。

[1] 姚象琨,周红,李莉.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淮海医药,2013,31(3):273-274.

[2] 奇金玉.电子结肠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除结肠息肉的围术期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20):4607.

[3] 杨萍.无痛结肠镜下行结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患者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4,35(16):3622-3623.

[4] 葛慧,黎晓琴.内镜下结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后发生低血糖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154-156.

[5] 梁华娣,黄颖娴,梁焕娇,等.中西医结合舒适护理在无痛肠镜结肠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12):175-176.

猜你喜欢

电凝结肠镜息肉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采用鼻内镜下带吸引器单极电凝联合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对腹腔镜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术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