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用鼻内镜下带吸引器单极电凝联合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11-06彭龙娇江西省莲花县人民医院江西萍乡337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17期
关键词:单极电凝鼻中隔

彭龙娇 江西省莲花县人民医院 (江西 萍乡 337100)

采用鼻内镜下带吸引器单极电凝联合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彭龙娇 江西省莲花县人民医院 (江西 萍乡 337100)

目的:对鼻内镜下带吸引器单极电凝联合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鼻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带吸引器单极电凝联合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对照组在鼻内镜直视下采用传统的鼻腔填塞油纱条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治愈率为96.0%,复发率为4.0%;对照组一次性治愈率为74.0%,复发率为20.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带吸引器单极电凝联合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鼻出血 鼻内镜 电凝

鼻出血症状在临床治疗中十分常见,目前存在较多的治疗方法进行鼻出血的治疗。鼻出血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凡士林油纱条填塞压迫止血,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存在较大的弊端[1]。而新型的鼻内镜下带吸引器单极电凝联合双极电凝治疗,相比于鼻出血的传统治疗,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可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就采用鼻内镜下带吸引器单极电凝联合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鼻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侧发病,不患有血液系统及肿瘤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5~78岁,平均(51.22±3.73)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6~79岁,平均(51.68±3.9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Tian Song牌鼻内镜,带吸引器单极电凝,BC-50F医用双极电凝器。患者采用仰卧的体位,将头部抬高至合适角度,实施常规消毒与铺巾之后,使用浸有1%丁卡因+1%肾上腺素混合液的棉片对鼻内鼻腔黏膜进行充分收缩麻醉,将出血性分泌物通过吸引器吸出,借助鼻内镜对鼻腔进行自下而上、由前向后的观察,按照鼻中隔-鼻甲-鼻道-鼻顶-鼻咽部的顺序进行观察[2]。借助负压吸引器的引导进行鼻腔黏膜的探吸,争取将出血部位找出,如果找到确定的出血灶后采用双极电凝进行止血。若患者鼻腔狭窄,在一定情况下可将下鼻甲偏向外。若出血严重,或者下鼻道穹窿部位等出血病灶较深的出血,双极电凝止血效果不理想,可选用带吸引器的单极电凝进行止血。若出现嗅裂以及眶内侧壁处出血等,则不提倡使用单极电凝,主要考虑的是避免单极电凝热度太高对患者的视神经以及脑组织等造成损伤。

对照组患者采用和观察组相同的体位以及麻醉方法。使用鼻内镜直视,采用相同的方法对患者鼻腔进行检查。采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压迫止血。就鼻腔前部出血的情况,填塞前鼻孔;而鼻腔喉部及鼻咽部的出血,则填塞后鼻孔。在填塞2~3d后将鼻孔内的填塞物取出。针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血压控制,避免患者出现心脑血管急症。

1.3 疗效判断标准

以治疗后3个月患者鼻腔没有再次出现出血的症状表示治愈,患者在3个月内再次出现出血为复发。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顺利找到出血点的有47例,其中8例为嗅裂区,5例为鼻道穹窿部,10例为鼻中隔利特尔区,13例为蝶窦前壁,9例为鼻中隔中后段下部,均采用双极电凝+吸引器单极电凝止血。观察组的一次性治愈率为96.0%(48/50),2例复发,电凝蝶颚动脉止血治愈11例,电凝嗅裂区止血治愈7例。

对照组中顺利找到出血点的有40例,其中7例为嗅裂区,8例为鼻道穹窿部,13例为鼻中隔利特尔区,5例为蝶窦前壁,7例为鼻中隔中后段下部。对照组一次性治愈率为80.0%(40/50)。患者10例再次电凝后治愈,在1周内复发的患者有4例,出血原因为治疗后纱条取出,黏膜出现创伤。2周内复发的有10例,共有10例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并且是因为鼻中隔痂皮脱落。采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对复发的10例患者进行治愈。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未出现复发的情况,也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两组一次性治愈率及复发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一次性治愈率和复发率的比较(n,%)

3.讨论

鼻出血一般采用传统的填塞压迫止血进行治疗,以凡士林油纱条填塞最为常见,其具有成本低、效果较好的应用优势。但是该治疗方法也存在填塞物影响患者舒适度以及对填塞物填塞要求较高等缺点,在鼻出血的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鼻出血的治疗,应及时发现出血点,借助于鼻内镜进行鼻腔内部的观察,可为出血点的寻找带来帮助,一般采用电凝起到较好的止血效果。鼻内镜下带吸引器单极电凝联合双极电凝结合患者鼻出血状况,进行该治疗方法的合理应用,可使狭窄道的止血效果提高,并且吸血与电凝止血可共同进行,术野清晰可见,操作精确性高,止血过程快速而准确[4]。然而,该项治疗方法的应用,应合理选择单极或双极电凝,这需要根据患者鼻腔的出血部位而定。例如,嗅裂以及眶内侧壁位置出血,应使用双极电凝而非单极电凝。并且,电凝在某些出血部位的应用存在忌讳,例如,应避免在鼻中隔相对应双侧电凝,目的是防止鼻中隔穿孔情况的发生,以及在下鼻甲前下部应适度电凝,避免对鼻泪管造成损伤[5]。在本组研究中,采用鼻内镜下带吸引器单极电凝联合双极电凝治疗的观察组,其一次性治愈率为96.0%,复发率为4.0%;采用传统凡士林油纱条填塞压迫止血的对照组,其一次性治愈率为80.0%,复发率为2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鼻内镜下带吸引器单极电凝联合双极电凝治疗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鼻内镜下带吸引器单极电凝联合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推广。

[1] 陈娜.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6):106-107.

[2] 蔡润茁,那学武,曾令达.鼻内镜带吸引器单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87例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3):3497-3498.

[3] 赵波,金晓杰.带吸引器单极电凝治疗鼻出血120例体会[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27(2):97-98.

[4] 谢丹,梁建伟,杨径等.鼻内镜下电凝吸引治疗78例难治性鼻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5,21(3):247-248.

[5] 郭玉珍,杨涛.鼻窦电凝吸引器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伴鼻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4,14(16):611.

Clinical Analysis of Nasal Endoscope with Aspirator, Monopolar Electrocoagulation Combined with Bipolar Electrocoagulation for Epistaxis

PENG Long-jiao Lianhua County Peopleʼs Hospital of Jiangxi Province (Jiangxi Pingxiang 337100)

1006-6586(2017)17-0128-02

R765.9

A

2017-07-18

猜你喜欢

单极电凝鼻中隔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分析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水滴石穿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鼻中隔偏曲的形态学分析*
双频激电法在玻利维亚某铜矿勘查中的应用
单极电动机
腹腔镜下电凝胆囊动脉行胆囊切除术临床观察
电凝处理经皮肾镜术后迟发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