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2021-10-15孟昭群

保健与生活 2021年20期
关键词:炎症性肠镜腺瘤

孟昭群

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肠息肉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群,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以男性为多见。肠息肉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炎症性息肉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并有恶变倾向。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肠息肉至关重要。然而有些人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必须及早纠正。

误区一:肠息肉与日常生活习惯无关

有些人误认为肠息肉是遗传的,与日常生活习惯没有关系。殊不知,饮食起居不规律,常熬夜,不运动,常吃烧烤、油炸、腌熏等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的食物,蔬菜、水果、粗糧等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等,便会引发腹泻、腹痛或大便秘结、大便带血,久而久之会发生肠息肉。

误区二:没有症状就不必治疗

大多数的肠息肉没有症状,不查肠镜可能永远不会发现。一旦查出肠息肉后,医生会建议最好切除。然而不少患者觉得不痛不痒又不出血没必要急于切除,等长大了再治疗也不迟。实际上部分肠息肉拖延可发展为肠癌,所以发现肠息肉要尽快切除,并应预防肠息肉复发。

误区三:不便血就不是肠息肉

很多人觉得有肠息肉必定会便血,不便血就可排除肠息肉的存在。其实这样的判断方式是不对的。由于肠息肉具体生长的位置、息肉大小、粪便质地软硬对肠息肉的损害和刺激程度均有所不同,因此日常排便时不一定出现便血的现象。尤其是当肠息肉不是太大、粪便比较松软时,不会造成肠道内部擦伤性的刺激或损害,就不会出现便血。但这并不能代表就可以排除肠息肉的存在。

误区四:肠息肉切除后不定期复查

有些患者切除肠息肉后,认为万事大吉了,不再进行定期复查。可是,肠息肉切除后虽然病变切除,但息肉本身生长环境没有改变,还会刺激肠道发生新的息肉;对广基息肉(指根部比较宽大,呈平铺式改变,没有明显的蒂的肠息肉)切除以后可能有残留,需要通过肠镜随访看有无残留复发的情况。另外,肠道弯曲比较多,对长在皱褶襞的息肉或者相对较小的息肉检查时可能会漏诊,所以需要定期复查。

肠息肉切除后具体复查时间要结合考虑息肉数目、大小以及病理类型等综合判断。建议患者术后3~6个月进行首次肠道复诊,排除息肉漏诊。复诊结束后,没有找到息肉或没有发现新息肉时,建议患者在随后1~5年进行一次随访。若有直结肠癌家族史患者,建议每年定期例行进行肠道检查。

猜你喜欢

炎症性肠镜腺瘤
大肠癌高危人群肠镜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模式与效果分析
ErbB3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和爽联合莫沙必利在肠镜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甲状腺腺瘤的类型有哪些?
吃辣条会诱发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患者能生宝宝吗
乳腺纤维腺瘤的那些事
长期腹泻可能是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