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零X线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同导管消融比较

2018-02-28张荣君张守文邵明凤吴芳芳王洁魏延津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房室消融靶点

张荣君 张守文 邵明凤 吴芳芳 王洁 魏延津

王佳艺 李新华

导管射频消融术已成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的首选治疗方法[1],有研究证实单纯室上速消融可以有效减少PSVT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复发[2],导管消融治疗PSVT已被广为应用。以往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需在X线透视下进行,三维标测系统的问世弥补了常规标测模式中存在的靶点标测耗时、X线曝光时间长的缺陷,同时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EnSite Velocity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简称“EnSite”)就是一项有代表性的三维标测技术。该系统通过三维体表电极片构建的心腔电场,实时感知、追踪和定位具有弱电效应的电极导管在血管腔内的移动轨迹,以三维结构的方式再现血管及心腔的解剖形态,并精确引导电极导管移动和可重复性地到达心腔解剖部位。这种标测技术在完全非X线透视的情况下,实现了等同于X线透视下操控导管行射频消融的功能。

本研究在应用EnSite引导零X线下PSVT射频消融的过程中,探讨零X线消融的质控因素,评价零X线下临床上常用的4种消融导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零X线下对PSVT患者行射频消融的质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行PSVT射频消融的共502例患者中,选取同意行零X线射频消融的PSVT患者467例,其中男219例、女248例;根据排除标准,最终入选458例。根据PSVT的类型,将这458例患者分成房室结双径路组、左侧旁道组和右侧旁道组。本研究选择我院射频导管比较齐全的4个品牌——强生、惠泰、美敦力和圣犹达。根据所用消融导管的不同,将每组随机分为强生组、惠泰组、美敦力组和圣犹达组。行射频消融的术者固定,为一名主任医师,从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 25年,已累计完成PSVT消融1508例,并于本研究前开展三维标测系统引导PSVT消融治疗达2年。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 有典型心悸发作病史;② 心悸发作时心电图为窄QRS心动过速,或者食管调搏诱发窄QRS心动过速;③ 术前检查无消融禁忌证;④ 对病情及手术相关事项知情理解,同意在EnSite引导下行零X线射频消融术;⑤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PSVT;② 不同意应用EnSite引导零X线下射频消融;③ 电生理检查证实两种类型心律失常患者;④ 外周血管入路异常患者。

1.3 电生理检查流程

穿刺左、右股静脉,设置EnSite参数,经左股静脉送入可调弯10极冠状静脉窦(CS)电极(圣犹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在EnSite引导下送至上腔静脉后回撤打弯,送至右心室,再回撤送入CS。自导管进入静脉系统时计时,10 min后如不能送入CS,则进行下一步:将可调弯10极CS电极送入右室心尖部做心室刺激电极。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在EnSite引导下送入长导丝,连接转接线,证实导丝进入下腔静脉后送入鞘管,送入固定弯10极CS电极(强生医疗器材有限公司),10 min后如不成功,则改为X线透视下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送入CS,并将该病例剔出零X线射频研究。经右股静脉在EnSite引导下送入右室4极电极(强生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至右室心尖部。电生理检查以出现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及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为主要终点。

1.4 消融流程

电生理检查后,将467例室上速患者分为房室结双径路、左侧旁道和右侧旁道三种类型,分别记录送消融导管入血管至消融成功的时间。根据所用消融导管的不同,将每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随机分为强生组、惠泰组、美敦力组和圣犹达组。

1.4.1 房室结双径路消融操作 在三维模型及腔内电图引导下,将消融导管送入右室,逐渐回撤,观察消融电极腔内电图;出现希氏束波即开始标记,逐点标测,直至希氏束波消失。此时将消融电极打弯,并左右旋转,寻找小A大V波靶点,三维模型右前斜位(RAO)、左前斜位(LAO)确认未落于希氏束轨迹后放电,15 s不出现交界心律,停止放电,缓慢抬高导管头端再次寻找靶点。如操作时间超过30 min,未出现慢交界,则改为X线透视。每次放电均作标记、存储。程序电刺激房室传导跳跃现象消失,且不能诱发出PSVT为消融终点。能量设置为55 ℃、30 W,温控模式。

1.4.2 左侧旁道消融操作 电生理检查证实左侧旁道,穿刺右股动脉,送入消融电极;在原三维模型及新建三维模型引导下,再将其送至主动脉瓣,打弯送入左心室;结合电生理检查结果,在三维模型引导下将消融导管送入靶点,消融电极头端指向CS电极。在CS电极参考下通过系统标测到最早激动点(显性旁路为窦性心律下的V波,隐性旁路为S1S1=500 ms刺激右心室时的A波)为消融靶点。如操作时间超过30 min,则改为X线透视。每次放电均作标记、存储。δ波消失、心室起搏室房分离或局部室房分开、心房及心室程序刺激呈递减传导为消融终点。能量设置为60 ℃、30 W,温控模式。

1.4.3 右侧旁道消融操作 Swartz鞘(SR0)辅助,经右股静脉送入消融电极。在三维模型引导下将消融导管送入靶点,消融电极头端指向瓣环位置。通过系统标测最早激动点(显性旁路为窦性心律下的V波,隐性旁路为S1S1=500 ms刺激右心室时的A波)为消融靶点。如操作时间超过60 min,则改为X线透视。每次放电均作标记、存储。δ波消失、心室起搏室房分离或局部室房分开、心房及心室程序刺激呈递减传导为消融终点。能量设置为60 ℃、30 W,温控模式。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基线资料

入选的零X线射频消融的PSVT患者共467例,按排除标准将9例排除出统计范围,共纳入研究458例。9例排除患者:4例为左右两侧旁路的AVRT;2例AVNRT合并AVRT;2例左侧旁道,年龄较大,腹主动脉严重迂曲,送入消融导管困难,改为穿间隔途径;1例右侧旁道的患者导管不能通过静脉,造影考虑为右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交界处陈旧性血栓。共入组458例,其中男213例(46.5%)、女245例(53.5%),年龄(47.39±13.30)岁;AVNRT 263例(57.4%),AVRT 195例(42.6%),其中左侧旁道147例(32.1%),右侧旁道48例(10.5%)。

2.2 电生理检查

在接受电生理检查的所有458例中,可调弯10极顺利到达CS的有302例(65.9%);穿刺锁骨下静脉送入固定弯10极CS电极的有156例(34.1%)。所有患者的检查均在零X线下操作完成,且过程顺利。

2.3 零X线消融成功率、消融导管操作及消融时间

2.3.1 消融导管零X线完成率比较 共379例(82.8%)在设定的时间内完成全程零X线消融。各品牌消融导管零X线消融完成率见表1。房室结双径路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旁道组:强生组优于惠泰组(χ2=9.471,P=0.002)、美敦力组(χ2=24.289,P<0.01)和圣犹达组(χ2=41.475,P<0.01);惠泰组优于美敦力组(χ2=4.430,P=0.035)和圣犹达组(χ2=15.179,P<0.01);美敦力组优于圣犹达组(χ2=13.592,P<0.01)。右侧旁道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生组分别与惠泰组(χ2=1.043,P=0.307)、美敦力组(χ2=1.043,P=0.307)和圣犹达组(χ2=0.000,P=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惠泰组分别与美敦力组(χ2=0.000,P=1.000)和圣犹达组(χ2=1.043,P=0.307)比较;美敦力组与圣犹达组比较(χ2=1.043,P=0.037),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表1 各品牌消融导管零X线消融完成率比较

2.3.2 房室结双径路消融中各品牌消融导管操作及消融时间 所有房室结双径路组患者的消融均在设定的时间内完成。强生组、惠泰组、美敦力组及圣犹达组消融导管的操作时间分别为(17.71±4.58) min、(17.51±4.42) min、(17.32±5.34) min和(17.69±4.64) min,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的消融时间分别为(208.0±83.9) s、(191.3±69.1) s、(201.8±81.6) s和(206.9±87.6) s,各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并发症

射频消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5/458)。其中,心包压塞1例,发生于左侧旁道组中的惠泰组。在零X线射频导管操作过程中,患者诉胸闷,随后X线透视及心脏彩超证实有少量心包积液,观察30 min后积液无增多,遂结束手术,术后3 d积液消失。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1例,发生于电生理检查中,可调弯10极电极进入CS未成功,将其导入右心室过程中,因操作原因致CRBBB。一度房室阻滞2例,房室结双径路组使用强生和圣犹达导管消融时各发生1例;以上2例患者术中、术后均给予地塞米松治疗3 d,观察1个月后随访,PR间期恢复正常。股动脉血肿1例。

3 讨论

X线透视下行心脏介入手术对患者及术者均会产生潜在的辐射损害,尤其是致癌风险与辐射剂量呈高度相关性;对于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孕妇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特殊人群等,当其必须行射频消融时,X线就成了禁忌[3]。低剂量X线甚至零X线一直是术者追求的目标。自三维标测系统问世以来,射频消融技术更趋成熟。近年来,应用三维标测系统引导室上速导管消融的研究[4-9],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得以证实。然而,盲目追求零X线是目前临床上应该避免的倾向。

本研究中,术者应用Carto3系统及EnSite Velocity系统进行零X线下PSVT射频消融已有2年,认为上述三维标测系统都能快速构建出心血管腔的三维几何模型;可以标注出希氏束区域位置并设置警示标识,以尽量避免损伤;消融过程中,能多体位显示导管位置,提示导管的贴靠程度,精确标记消融靶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消融。但Carto3系统的导管兼容性差;而EnSite Velocity系统可连续记录任何一根电极导管在心血管腔内的移动情况,显示散点状轨迹图,更适合零X线下行PSVT射频消融。因此本研究中使用的三维标测系统为后者,所选择的导管都是临床上常用的规格比较齐全的导管。

文献[4]、[5]均指出,EnSite系统引导下的房室结双径路、右侧旁道的零X线消融能获得较理想的成功率。本研究结果与之相似,所有房室结双径路的消融均在设定的时间内完成。强生组、惠泰组、美敦力组及圣犹达组消融导管操作及消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例右侧旁道室上速患者中,46例在设定时间内完成,4个品牌消融导管的完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有较高的成功率(90%以上)。尽管在房室结双径路、右侧旁道的零X线消融中所使用的强生、惠泰、美敦力及圣犹达导管的设计理念不尽相同,但4种消融导管应用的效果相当,因此皆可选用。这是因为消融导管可以细标希氏束区范围,三维显示三尖瓣环,便于引导消融导管进一步精细定位;当不易准确定位旁道位置时,可以全程记录消融导管移动标测的位置和相应的电位变化,再回溯确定最佳靶点;也可以通过激动标测来确定靶点位置。消融过程中,在三维引导下能够精确定位消融导管,进行旁道阻断,而且消融导管容易通过三维定位再次回到有效靶点进行巩固,右侧旁道时使用SR0辅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相应地缩短了手术时间。

逆动脉行三维引导下的左侧旁道消融面临较大的挑战。本研究结果显示,在30 min内总完成率仅47.6%(70/147);强生组、惠泰组、美敦力组及圣犹达组完成率分别为88.9%(32/36)、56.8%(21/37)、32.4%(12/37)和13.5%(5/37),强生组显著优于其他各组;惠泰组优于美敦力组和圣犹达组。产生以上差异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消融导管逆行经主动脉进入左心室到靶点位置难度较大(须经过主动脉瓣、腱索及乳头肌才能到达消融位置),导管在左心室中操作困难,逆动脉途径时,不易到达消融位置;二是各个品牌的消融导管头端的柔顺性、通过性、可操控性及设计理念不同,一些导管不完全适用于在零X线下操作。本研究中,圣犹达消融导管应用于左侧旁道射频消融时,其完成率仅为13.5%,操作中发现导管跨越主动脉瓣和到达靶点均有困难,所有失败病例在X线透视下均完成了射频消融。分析原因在于圣犹达消融导管的头端柔顺性差,逆动脉途径时,不易在零X线下操作,并且因左心室结构复杂,零X线下操作时也难以建立精确的三维模型,强行操作将面临室壁穿孔的风险。应用圣犹达导管消融左侧旁道时,临床操作中发现,穿间隔途径可有效避免上述风险,因此,使用圣犹达导管行左侧旁道消融时,我们推荐穿间隔入路。惠泰组1例在左侧旁道零X线射频导管操作过程中,发生心包压塞症状,X线透视及心脏彩超证实有少量心包积液。故在零X线下行左侧旁道消融时,我们推荐强生的nonNAV A弯(黄把)、B弯(红把)消融导管,其头端较柔软,通过性好。零X线下,由于D弯(蓝把)弯度较大,难以安全有效地到达靶点,易出现导管头端顶于心室游离壁或钩挂于腱索乳头肌的情况。零X线下射频消融与传统X线透视下操作有所不同,为保证安全,故对于左侧旁道射频消融,我们推荐上述两种导管。因本研究为单中心、小样本的研究,仅对零X线左侧旁道射频消融进行了初步探讨,仍需大规模前瞻性对照研究。期待随着器械的改进、技术的成熟,对于左侧旁道的零X线消融出现更合适的消融导管。

本研究电生理检查过程顺利,虽然仅65.9%的可调弯10极CS电极顺利到位,但可避免零X线下穿刺锁骨下静脉带来的风险。

本研究被排除在统计范围之外的9例患者中,3例为血管异常。有2例年龄较大(各为75、78岁)的左侧旁道PSVT男性患者,腹主动脉严重迂曲导致送入消融导管困难,改为穿间隔途径;1例显性右侧旁道的患者,消融导管不能通过静脉,造影考虑为右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交界处陈旧性血栓。因此在患者存在血管解剖异常而未事先了解的情况下,导管通常难以顺利移动到位。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无法探明所有的解剖异常区域,此时只能借助X线透视行解剖造影或参照骨性标志来评估导管的立体空间位置。

本研究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58)。除了较重的心包压塞1例(发生于左侧旁道组的惠泰组)外,其余病例病情较轻,为射频消融中常见的CRBBB、一度房室阻滞及股动脉血肿。我们认为零X线下导管消融操作的时间越长,风险越大。如在限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零X线射频消融,送入导管有困难,则必须分析原因,结合X线透视进行消融。

综上所述,零X线下PSVT消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节点现总结如下:① 选择合适、熟悉的三维标测系统,笔者推荐EnSite系统。②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和术者的操作习惯,选择合适的消融导管;强生、惠泰、美敦力和圣犹达这4个品牌的导管对房室结双径路、右侧旁道消融都适用,电生理检查时建议先使用可调弯10极CS电极。③ 术者根据自身的情况设定零X线的手术时间,本研究中设定房室结双径路、左侧旁道消融为30 min,右侧旁道为60 min。④ 房室结双径路零X线消融有较高的成功率。在三维模型上准确标记出希氏束走行是关键,即将希氏束在三维模型上形象地逐点标记出,我中心习惯以黄色点标记,可形象地显示希氏束走行,消融时确保导管远离希氏束。⑤ 右侧旁道消融时依靠激动标测,辅助使用SR0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⑥ 左侧旁道消融时推荐强生的nonNAV A弯(黄把)、B弯(红把)消融导管。⑦ 术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中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结合不同的三维体位缓慢推送导管,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⑧ 术中如怀疑有导管操作并发症,必要时须及时采取X线透视观察。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等.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 33(1):2-15.

[2] 陈丽华, 卫展扬, 莫静兰, 等. 单纯室上速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 26(5):331-334.

[3] Perisinakis K,Damilakis J,Theocharopoulos N,et al. Accurate assessment of patient effective radiation dose and associated detriment risk from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procedures[J]. Circulation, 2001, 104(1):58-62.

[4] 屈百鸣, 钱琳艳, 车贤达, 等. 三维电场导航系统非透视引导下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1, 25(2):108-110.

[5] 刘小青, 周旭, 杨刚, 等. EnSite NavX引导无X线透视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右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 15(4):275-278.

[6] 李宾公, 王梦洪, 郑泽琪, 等. 三维标测指导下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J]. 江西医药, 2012, 47(5):451-452.

[7] 侯炳波, 姚焰, 张奎俊, 等. 减少术中X线曝光剂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4, 18(5):353-356.

[8] 林利, 高路, 崔烺, 等. 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儿童阵发性心动过速[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3, 17(4):294-297.

[9] 钱琳艳, 邹海, 车贤达, 等. 三维导航下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术的疗效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 2016, 96(35):2821-2824.

猜你喜欢

房室消融靶点
消融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预激双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1∶2房室传导1例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肝肿瘤的微波消融治疗
心力衰竭的分子重构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