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氏埋线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

2018-02-05祁秀荣通信作者靳聪妮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1期
关键词:陆氏颈椎病颈椎

杨 琴,祁秀荣,通信作者:靳聪妮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省针灸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腧穴埋线疗法是在传统针灸基础上结合生物蛋白线或羊肠线发展起来的一种针灸治疗方式,可发挥针刺、经穴和线的综合作用,具有刺激性强、疗效持久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初,解放军医疗队在河北石家庄北宋村应用埋线疗法治疗哮喘病,开创了穴位埋线的先河[1]。1969年军医陆健在长期实验后设计的陆氏埋线针,材质坚韧、设计精巧、安全易行,融合了针刺、埋针、刺血、割治、 组织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和效应于一体,疗效显著而应用广泛[1-2]。目前,埋线疗法在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上,皆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跟随山西省针灸医院祁秀荣副主任医师学习,应用陆氏埋线法配合水针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

1 典型病例

患者,女,62岁,2016年8月13日就诊。主诉:颈部酸痛10年,右上肢体麻木6年,加重伴头晕1个月。患者伏案日久,于10年前自觉长时间伏案后出现颈部酸痛,无头晕及双上肢麻木,休息后可缓解,劳累及受凉后加重,6年前就诊于山西某医院,诊断为颈椎病,未接受治疗。1个月前劳累后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头晕,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精神、睡眠差,进食一般。查体:颈椎活动度前屈、后伸30°,左右侧屈各20°,第3~7颈棘突下压痛(+),双侧横突压痛(+),叩顶试验(+),旋颈试验(+),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侧(-)、右侧(+)。辅助检查:颈椎DR正、侧、双斜、张口位X片(2016年8月13日)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采用陆氏穴位埋线法配合水针治疗1次后,自觉上述症状减轻;25 d后行第2次治疗,症状明显缓解;35 d后行第3次治疗,至今随访,患者诉无不适特殊症状并参加社会活动。

按语:本案患者为老年女性,肝肾亏虚,且伏案日久成疾,受凉或劳累后加重,邪气入侵体表、经络、脏腑,使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久留于肌肉、筋骨,“不通则痛”,故就诊时可见上肢酸痛、麻木及头晕等多种不适症状。夹脊穴夹督脉伴太阳经而行,故能通调督脉之气,督脉为阳脉之海,针刺后能使全身阳气振奋,气血通畅;配合阿是穴,使气至病所,从而行气活血、通则不痛,诸症皆消。

2 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位,取C3、C5、C7夹脊穴为主穴,配穴取右侧肩胛内上角明显压痛点,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取3 mL利多卡因、7 mL氯化钠和1 mL地塞米松。先在穴位点注射出皮丘进行局麻,每穴用2 mL。再将浸泡于戊二醛消毒液中的羊肠线(长1~2 cm)置于皮丘下,右手持陆氏埋线针[1],缺口向下压线,同时左手中指绷紧穴位消毒区下方的皮肤,左手的拇指指腹对准埋线针的针尾部,配合右手(不用力,只撑住进针的角度),使针体与皮肤呈15°~60°夹角,方向朝向头侧进针,直至线头全部埋入皮下内,再进0.5 cm,将线体埋植于肌层。松开左、右手,快速出针。术后轻度挤压针眼出血,消毒后敷贴创可贴,2 d后揭除。嘱患者治疗期间忌食韭菜、生蒜、韭花、辣椒、鱼虾海鲜、白酒、牛羊肉等生发之品。

图1 陆氏埋线针结构示意图

3 陆氏埋线针

陆氏埋线针是特质结构的金属钩针(见图1),针尖成三角形,底部有一缺口用于钩割羊肠线,由三棱针尖、送线沟、针体、针柄构成。陆氏埋线可将2~4 cm长的羊肠线埋入穴位后形成1~2 cm的U型双线,对穴位刺激量集中,刺激面积大,比单线疗效高;其独特的三棱针尖,具有刺血、割治效应,可改善微循环。植入的羊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的过程,具有长期刺激穴位、发挥长效针感的作用[1],如《灵枢·终始》“久病者……深内而久留之”。

穴位注射局部麻醉,既实现无痛操作,又可发挥穴位封闭的速效作用,即《素问·皮部论篇》“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埋线时针眼处有少量出血,可排出瘀血,即《素问·针解篇》“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具有抗炎作用[3-4],改善微循环[5-6],即“血去则经隧通矣”。

4 小结

该疗法每次治疗时间间隔长,患者无须频繁往来于医院;治疗时选穴少,无须服药,无药物副作用;埋线针可重复利用,节约治疗成本,降低患者经济压力;埋线针特殊设计产生的综合治疗作用,疗效显著,适合各年龄段的颈椎病患者。祁秀荣副主任医师在多年临证实践中积极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念,指导患者正确的颈椎日常保养方法,告诫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这是防治颈椎病的关键。

[1]陆红研.陆氏穴位埋线源流与治疗特色初探[J].中国针灸,2015,35(S1):52-55.

[2]任树森.中医穴位埋线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11.

[3]徐斌.刺络放血疗法的血管生物学基础[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126-5127.

[4]于建江.“菀陈则除之”的临床体现[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3):65.

[5]吴峻,沈晓柔.刺血治疗前后微循环变化33例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9):553-554.

[6]陈小凯,吴虹,李旅萍,等.刺络放血法治疗颈椎病对ICAM-1影响的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08,4(3):60-63.

猜你喜欢

陆氏颈椎病颈椎
《陆氏三世医验》攻法特色探析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日本汉方医学对陆渊雷学术思想的影响研究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从陆维钊碑帖互补思想看其行草书风的形成与演变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