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氏扳动法在临床中的经验体会

2018-02-05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1期
关键词:棘突动点病理性

成 严

(北京按摩医院,北京 100035)

“我下面所要叙述的,一没有范文模仿,二没有现成的资料参考,仅仅是靠自己所掌握的肤浅而又不系统的解剖、生理等医学理论知识与50年亲自临床的实践体会和教训写成。主要是为了抛砖引玉,写出来给同仁们做参考。诚恳地盼望着同仁的批评指正。”北京按摩医院知名老专家师瑞华老师在传授技能时如是说。师氏扳动法是师瑞华老师从临床经验中总结出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扳动类手法,现提供给大家,仅供参考。

1 扳动法的主要功能与适用范围

扳动法好学易懂,操作简单。在临床上若运用得当,可获得立竿见影、手到病除的奇效。但若运用不好或用之不当,也存在着50%的病情突然恶化的风险。所以师瑞华老师一直认为扳动法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技巧性手法。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作为一名专业的按摩医生,仅掌握几种灵活协调的扳动手法动作是远远不够的。在做扳动法前,医生必须具备全面掌握病情病理变化的知识水平和针对具体病情病理的需要及时正确地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症手法以及治疗方案的能力。绝不可做见歪就正、见弯就扳的鲁莽大夫。当扳则扳,不当扳绝不动。严禁把扳动手法当作自己的“兴趣性”手法,不负责任地随心所欲地乱扳乱动。

2 扳动法的适应证和非适应证

扳动法的使用范围很广,适应证也很多。临床上常见的椎体棘突病理性偏歪,或症状和体征都与偏歪棘突直接相关者,且通过各种检查排除扳动法的非适应证因素者,都属于扳动法的适用范围,可运用扳动法治疗。

师瑞华老师认为,偏歪棘突周围没有明显压痛,自觉症状与体征也与偏歪棘突无关者,原则上不考虑应用扳动法整复。不适用按摩科扳动法的病证主要有:①先天性脊椎发育不良,椎弓根狭部不连导致的腰椎滑脱、佝偻病、脊柱裂等,后天疾病导致的脊柱畸形,如类风湿脊柱炎、骨结核、骨癌以及压缩性骨折等因素导致的脊柱变形等;②有颈椎、腰椎和胸椎手术史、放化疗史,带有心脏和颈动脉支架,重度骨质疏松症者;③妊娠期女性。

3 使用扳动法前注意问题

(1)在临床工作中,一旦决定给患者施用扳动法,治疗前首先要对其身体素质与所患病证的全过程有全面的了解。若患者是初次发病,要询问清楚其发病的详细情况,如是撞伤还是扭伤,是摔伤还是拉伤,是弯腰取物致伤,还是负重转身发病等,做到心中有数。若患者有反复发作病史,要询问清楚其反复发作次数和发作频率、接受的治疗,以及引起这次发病的主要原因等。

(2)认真查病情,寻病位,判断要准。首先请患者做主动运动,观察患者是不能转动还是转动困难。再通过触诊进一步探查是关节错位还是骨折,是伤筋还是肌肉拉伤,病灶在深层还是浅层,做出明确的判断,绝对不允许轻率地使用扳动法。

(3)通过确认病位、掌握病情,确定可以用扳动法治疗的患者,在施术前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在临床上常见以下3种情况:①有的患者为了尽快解除痛苦,自愿接受医生用扳动法治疗,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和思想压力。医患配合默契,因此施用扳动法成功率极高。②有的患者理智上愿意接受扳动法,同时又有怕痛或怕扳坏的恐惧心理。患者虽口头同意接受扳动法治疗,但施术时精神恐惧、表情痛苦,把抵抗力量运于全身。这类患者可暂时不予扳动法治疗,需加强医患沟通,等待其消除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后,再施用扳动法治疗,以提高成功率。③有的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极强,唯恐将其扳痛或扳坏,坚决拒绝扳动法治疗。这类患者,在临床上绝对禁止施用扳动法治疗。严禁在临床上施用强制或偷袭性方法给患者用扳动法治疗。

(4)近期采集的影像资料是将其作为确诊依据或还是将其作为参考资料,需要医生依据当时的病情,视具体情况做出判断。因为影像资料只能客观反映组织结构的现状,有时候不能全面反映病证的真实内涵。如临床上常见到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资料,CT报告显示“左侧侧隐窝填塞,神经根受压”,但是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均反映在右侧,这样的影像资料没有准确地反映出患者发病的真实情况。当然,这并不是否定影像资料在临床中的重要作用,而是作为一名按摩医生不能完全依赖影像资料治疗,应该全面检查、明确诊断后,再对症治疗。

4 制订扳动法治疗方案应注意的重点

在临床上按需要整复的脊柱的不同节段,患者选择什么体位配合治疗,是直接关系扳动法是否一次成功的重要因素。根据棘突偏歪的具体位置,选择扳动的动点。正确的扳动动点,不仅关系到扳动法是否能一次成功,而且是病情是否会突然恶化的决定因素。另外还需认真考虑是向患侧扳动还是向健侧扳动。

(1)扳动的方法。在整复脊柱棘突病理性偏歪时,因临床上施用的扳动法有多种,需要采取的体位也各不相同,没有固定模式做标准,完全以医生自己的身体条件、技术熟练程度和个人的工作习惯而决定。用之得当,各有所常。在这里浅谈笔者的具体做法。①颈椎扳动法:整复上位颈椎(C2~3)棘突病理性偏歪时,多令患者取坐位,用牵提拇指按推法整复。整复中段颈椎(C4~6)棘突病理性偏歪时,根据患者的颈部周径大小和颈肌张力的高低,有时令患者取坐位,以上椎为动点,用旋颈掌根按推法整复;有时令患者俯卧位,以上椎为动点,用旋头拇指推顶法整复。整复下位颈椎(C6~7)棘突病理性偏歪时,令患者取俯卧位,将枕头垫于胸前锁骨以下,以上椎为动点,用旋颈掌根按推法整复。②胸腰椎扳动法:在整复上位胸椎(T1~5)棘突排列紊乱时,患者取站立体位,用牵体侧胸挤压法整复。在整复中段(T6~10)胸椎棘突排列紊乱时,患者取正坐位,用扳肩膝顶法整复。在整复下位胸椎(T11~12)棘突排列紊乱和腰椎(L1~4)棘突病理性偏歪时,患者取侧卧位,根据病情需要,以上椎为动点或以下椎为动点,采用定位侧扳法整复。鉴于第5腰椎的解剖特点(棘突短小)及其所处环境(其两侧有髂后上棘内侧)的保护,在临床上常采取以下两种方法整复:一是令患者取侧卧位,以上椎为静点,以骨盆为动点,采用旋盆扳动法整复;二是令患者取坐位,用旋体拇指推拨法整复。

(2)定位病灶。认真探查病灶所在的准确位置,同时探查临床上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体征与该椎间隙的关系。若有直接关系,需要进一步查明由此引起的棘突偏歪,是出现在病灶上椎,还是下椎。将这些现象都检查清楚,不仅能给整复时扳动动点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整复顺利复位创造有利条件。

(3)确认不正椎骨的位置和偏歪棘突的方向。明确病灶上下椎骨不正的位置,即可给整复时动点的选择提供依据。掌握棘突偏歪的方向,即可辨别椎骨小关节内部的病理变化,即判断出是病灶上椎的下关节面出现了前移或后错,还是病灶下椎上关节突出现了前移或后错。若病灶上椎棘突向患侧偏,则表明是上椎下关节面出现前移错缝,向健侧歪就提示为该关节面出现了向后移动;若病灶下椎棘突向患侧偏,就表明是病灶下椎上关节突出现前移错缝,向健侧歪就提示该关节突发生了后错移动。根据师瑞华老师在临床中的观察,病灶在上椎的发病率高于病灶在下椎的发病率;棘突偏向患侧的发病率高于棘突偏向健侧的发病率。

以上就是师氏扳动法在临床应用上的一些经验体会,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猜你喜欢

棘突动点病理性
棘突记忆合金内固定装置生物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动点图象类问题的求解策略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腰部针灸取穴的一种新方法探析
巧用信息技术有效解决“二次函数动点问题”
病理性醉酒的病人在发病期间杀人,构成犯罪吗
搓腰
——壮肾
一类动点路径模型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