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业规划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2018-01-25王平汪小布

克拉玛依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认知能力人才培养

王平+汪小布

摘 要: 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文章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南昌工程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的学业规划状况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业规划意识较为淡薄,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都存在一些问题,且学业规划执行力不足,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的因素之外,还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息息相关。针对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学业规划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学业规划;专业选择;认知能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7.06.09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王平,汪小布.大学生学业规划现状的调研与分析[J].克拉玛依学刊,2017(6)50-55.

对于刚入学的青年大学生而言,如何扣好入学的“第一粒扣子”对整个大学生活至关重要。系好了这颗扣子,就等于为以后的人生打好了基石。从托管式的基础教育(被动学习)到自主式的高等教育(主动学习),国内高校大学新生往往会通过一段时期的“磨合”逐渐适应。然而,许多青年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渐渐失去了高中阶段的升学压力,在面临大学期间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时往往迷失方向,导致学习动力缺乏和学习效果不佳,进而影响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学业规划是大学生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对自身的特点、兴趣以及社会需求深入分析、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发展方向,制订学业发展计划的过程。[1]15加强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现状的研究对于学生、教师和学校都具有积极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南昌工程学院部分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以期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学业规划现状。

本研究主要利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学业规划现状的调查问卷》,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对在校约800余名本专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涵盖了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和人文与艺术学院,每个学院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46份,有效率为93.2%。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性别、年级、专业的均衡比例,以减少样本过度集中所产生的结果分析误差。调查结果利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

一、大学生学业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3年,张恒亮结合西方国家的有关学业规划教育情况率先提倡在我国开展学业规划教育[2],但涉及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研究只是近些年才开始的。当前我国各高校已开始将学业规划纳入日常的教学和学生管理中。

自2010年开始,南昌工程学院已连续开展了六届大学生学业规划比赛活动,并开设了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几年的努力,学生对学业规划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关于学业规划的重要性,笔者设置了大学期间对学业进行规划有无必要、通过学业规划是否能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学业规划与学业成就有无关系三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学业规划是否有必要的问题时,有26.9%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有59%的学生觉得有必要;通过学业规划,有7.8%的学生能完全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48.7%的学生表示能基本了解,认为完全不了解的仅有4.3%;通过学业规划比赛等有关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明确学习目标和增强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业进步,有58.2%的学生认为学业规划与学业所取得的成就有非常大的关系,11.2%的学生认为有关系(相关数据见表1)。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大学期间进行学业规划教育比较认同,也能认识到对大学学业进行规划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学校虽然在学业规划教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1.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意识仍然较为淡薄

近年来,高校入学的学生基本都是90后,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对他们来说,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父母对自己所做的各项安排,高中时学习计划也大都由老师制订。久而久之,他们对于自己以后的学业和人生缺乏主动思考。根据调查发现,在所学专业选择依据上,有37.8%的学生完全听从父母或者亲戚的意见,还有15%的学生是被调至本专业的,真正依据自己兴趣的占47.2%(见表2);在回答学习和生活中是否有明确的目标问题时,仅有20%的学生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13.5%的学生有比较明确的目标,但66.5%的学生目标模糊或者没有目标;有32.2%的学生上大学以来进行过学业规划,30.2%的学生不清楚,37.6%的学生完全没有进行过学业规划(见表3)。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制订学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依然淡薄,积极主动规划大学学业生涯的学生相对较少。

2.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较差、学习目标模糊、自我定位不准

自我评估是学业规划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全面客观的自我评估是科学进行学业规划的前提,在整个学业规划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自我评估的内容包括对自己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和各方面能力等;自我定位就是在很好地认识自我以后,确立自己将来在社会上所處的位置和大概的行动方向[3]8。然而当今大学生往往自我认识能力较差,导致自我定位不准。调查显示,对自己兴趣、性格和特长非常了解的学生仅有18.9%,17.7%的学生比较了解,但是更多的是对自身的兴趣特长认识模糊不清、不确定的学生达到45.3%;在面对是否了解本专业未来就业趋势和就业方向问题时,36.6%的学生十分清楚,46.2%的学生不确定,对就业方向认识较为模糊,7.4%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并对未来感到迷茫;18.1%的学生十分了解行业需求并做了非常清晰的学业规划,40.3%的学生部分了解,30.6%的学生不确定,还有11%的学生完全不清楚也没有做相应的规划(见表4)。由此可以看出,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们由于长期接受应试教育,对于进入大学以后想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往往处于迷茫状态,学习过程中也缺乏明确的目标,对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缺乏合理的规划。endprint

3.大学生学习毅力不足,缺乏对学业规划的执行力

学业目标制订后,大学生必须要有具体的措施、办法来保证实施。没有具体的行为,学业目标就如同镜中花、水中月一样不切实际。为能实现自己的学业目标,大学生需要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目标。在学习时间的利用问题上,笔者设置了平均每周课外学习时间这一问题。从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时间利用问题不容乐观,仅有11%的学生每周课外学习时间在20小时以上(见表5)。很多大学生往往在制订学业规划后,便将学业规划方案搁置一旁,或者在实施方案过程中缺乏实际行动,导致学业规划未能有效实施或实施后毅力不足未能很好地坚持,最终无法完成当初所定的学业目标任务。在回答制订学业规划后是否能坚持执行时,有40.6%的学生表示可以执行,但有39.2%的学生表示难以坚持执行,还有20.2%的学生不清楚;在对待学业规划执行效果上,仅有7.8%的学生感到非常满意,23.7%的学生觉得满意,40.6%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规划执行效果不满意(见表6)。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学业规划效果呢?通过调查发现,自身惰性导致学业规划没有很好执行的占到56%。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毅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不足,这些都会影响学业规划的贯彻执行。因此,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制订学业规划,更要鼓励学生克服自身惰性,督促学生将规划认真落实下去。

4.专业认同度低,缺乏学习动力

专业认同或专业承诺,是指大学生出于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同而愿意付出努力的学习态度,主要包括情感承诺、持续承诺、经济承诺和规范承诺[4]102。研究表明,专业认同度越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5]50。对专业认识的不清晰,淡化了部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从而失去学习的内在兴趣和动力,出现厌学、考试不及格等现象,进而影响学业规划的合理制订[6]78。学生填报志愿时,大多数是听从家长或亲戚意见,或者是被调剂至所学专业的,只有47.2%的学生是出于个人兴趣选择所学专业(见表2);在被问及是否喜欢目前所学专业时,仅有32.6%的学生喜欢所学专业,更多的学生是不确定和不喜欢,甚至还有6.4%的学生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见表7)。

二、大学生学业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学业规划中之所以存在以上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学校和家庭社会环境的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

作为学业规划主体的大学生本身的因素无疑是决定大学生学业规划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如今的大学生在入学以后往往学业规划意识淡薄,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不够了解,自我认知和定位也不够准确,导致整个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学业目标,找不到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进而导致学习倦怠等现象,影响自我的成长;有的学生虽然在入学初期对自己的学业进行了美好的规划,但由于自身的执行力不足,缺乏对目标规划的长期坚持,导致学业规划出现严重偏差甚至半途而废。

2.学校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一些高校更多专注于学校教师的科研工作考核,对学生的学业规划教育不够重视。

一是高校没有建立一支稳定而专业的辅导队伍。学业规划的制定,不仅需要大学生对学业规划有足够的认识,更需要学校有关老师的指导。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学业规划教育工作主要依赖于高校辅导员,而高校辅导员所学专业五花八门,对学业规划理论掌握不一,这就导致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教育时缺乏专业性;同时,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几年学生工作后,有的调往学校机关单位、有的转为专职教师、有很多不再从事学生工作,流动性较大。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不专业性和不稳定性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的学业规划教育。

二是高校在开展学业规划教育的形式上较为单一。目前,高校开展学业规划教育的途径主要是依靠授课、讲座和学业规划比赛等形式,缺乏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

三是学业规划教育缺乏阶段性、系统性。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工作普遍存在着“抓两头”的现象,即针对大一新生做的入学教育和大四学生所做的就业指导教育等相关工作,往往偏重于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学业规划过程的管理。学业规划教育在入学时对大一新生虽有一定的指导意義,但由于高校对学生的学业规划缺乏有效的跟踪指导、学业督查和警示,导致高年级学生学业规划的有效性普遍降低。

3.家庭因素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顺利进入大学就万事大吉,不再像中学那样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关注。很多大学生异地求学,不再受父母的管束,便对自己放纵、沉迷网络、忽视学习,导致挂科重修甚至厌学。家长对大学生的学业也没有具体的要求,缺乏对学生规划的指导和督促。

三、加强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依据以上大学生学业规划和学习的现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笔者从高校学生工作的角度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意识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与塑造功能,高校应充分发挥这一功能,在校园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意识。高校虽然有一年一度的学业规划比赛,但参与面大都局限于大一新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学校有关部门可以适当开展相应的学业导航活动,做好学生学业规划的全程指导,依据各年级的不同特点,做好阶段性指导。如在大一可以开展关于“如何度过大学生活”的主题讨论活动,并帮助学生储备各种关于学校概况、专业和就业前景等信息,引导学生对大学学业做初步规划;大二年级可以增加专业方面的指导,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并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对学业规划进行优化;大三可以以考研为主题开展相应的活动;大四年级可以开展就业方面的指导与训练。通过各阶段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能及时调整优化学业规划并积极执行,为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各级学生会组织、班集体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这些组织在学业规划工作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学校可以依托学生组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帮助学生提高各种能力。endprint

2.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加强学生学业规划指导教育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工作一般都由学生辅导员担任。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众多,导致不能很好地向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业规划指导。基于此,建立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和高素质的学生学业规划指导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理论培训,提高辅导员队伍在学业规划教育中的专业性;同时也可以在学校设立学业导师以加强对学生的各项个性化辅导。学业导师要有较为丰富的教学和社会经验,可以由校内具有职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教师、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博士和教授担任。为保证学生学业指导质量,要严格控制学业导师所带学生的人数,原则上一位导师不超过20人。学业导师的任务主要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有个性地帮助学生制订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业目标;对具有一定科研潜力的学生进行发掘,并进行一定的学术科研训练;督促学生认真执行学业规划,并认真总结评估各个阶段的目标实现情况以便作出相应的调整。

3.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保障学业规划覆盖大学学习全过程

目前,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伊始就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南昌工程学院已将这门课程纳入大学生的必修课。但是,该门课程一般为18学时,且主要安排在大学一年级。修完这门课程后,学生基本上很难再系统地接受学业规划或者职业规划教育的有关知识。由此,笔者认为学业规划教育应该覆盖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条件允许的话,以大学生学业规划或职业规划为主题的课程可以分设在大学四年中,每年安排一定的课时量。课程内容可以根据各个年级的特征,适时安排相应的学业规划教学内容,从而将学业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强化课堂教学管理,加强专业指导教育,提高学生专业认同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探求真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倾向性活动。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7]68。调查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亟需加强学生的专业指导。课堂教学是专业指导教育的一种较为便捷的途径,在对待引起学习兴趣的因素问题调查上,有34.3%的学生认为是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人格魅力,教师的授课水平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尽量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指导教育,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提高学生的学业规划执行力

高校教师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大学生学习目标与学业规划指导,尽早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结合自身的专业兴趣和爱好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业生涯规划。学业规划在制订以后,很多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立即按计划行事,导致既定的学业目标无法实现,这就需要对学业规划进行强化。学业规划的强化就是要学生在执行计划之前充分运用想象,详细罗列出达成学业规划的好处[8]86,并且要让学生将整个大学学习目标分解为每个学期的目标,引导他们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围绕每个阶段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进而产生更大的执行力,保障学业规划目标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职能部门、教师和學生的通力合作。对于学校而言,在开展学业规划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意识;对于教师而言,要积极将学业规划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和规划指导;作为学业规划主体的学生更应积极充分认识自我,制订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业规划,并努力将自己的学业规划认真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步入社会后,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机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刘燕,王飞.高校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工作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11(8).

[2]张恒亮.学业规划[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李强.做好大学生学业规划 迈好大学学业第一步[J].文教资料,2006(3).

[4]许长勇,贺立军,吕正仪.大学生专业承诺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2).

[5]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1).

[6]曾波,房海宁.大学生学业规划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9).

[7]宋艳.大学生学习现状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1(4).

[8]周西安,王立军.高校大学生学业规划研究[J].教育探索,2012(4).endprint

猜你喜欢

认知能力人才培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高校案例调查及启示
无人驾驶车辆认知能力测试方法
我国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培养思路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游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