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新疆巴州经济发展思路探析

2018-01-25雷俊

克拉玛依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经济发展

摘 要: 文章从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特征入手,分析“新常态”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经济面临的新的发展环境和机遇,从中高速发展、结构优化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三个方面提出了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经济;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7.06.07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雷俊.新常态下新疆巴州经济发展思路探析[J].克拉玛依学刊,2017(6)42-45.

“新常态”一词首次出现在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表述之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1]同年7月,在中南海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他又一次提到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新常态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中国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经济新常态的重大论断,对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推进科学发展,做好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的经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新常态下巴州经济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和机遇

一是巴州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为巴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党中央从全国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将新疆定位为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运输通道,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又提出将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从州域看,巴州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通道、第二条出疆大通道、中巴经济走廊和南北疆大通道结合部,东南临青海、甘肃、西藏两省一区,西北与新疆8个地州市接壤,区位和战略优势十分明显,为巴州扩大与内地和疆内合作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党中央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快实施以及大力推进向西开放,这些都为巴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是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新疆的特殊政策,为巴州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党中央将新疆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出台了一揽子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政策措施,召开第五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援疆工作,“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加大了对巴州的支持力度,为巴州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当前,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经济工作方针以及自治区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为我们破解稳定难题、转变发展方式、冲破改革藩篱,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三是巴州明显的开放性、融合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势,为巴州经济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巴州党委、政府提出“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开发建设巴州的发展思路,即要调动地方、兵团及中央、自治区驻州企业三股力量的积极性,把兵团、中央和自治区驻州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与地方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共同开发建设巴州。同时,确立全州“一盘棋”、一个规划、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指导思想,把“走开放性、融合型经济发展路子”作为经济发展战略,以石油为轴心,坚持“一盘棋”的思路,凝聚地方、兵团、石油及其他中央、自治区驻州单位的力量,有力地促进了巴州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近年来,巴州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社会事业、民生改善等方面成效显著。

二、新常态下实现巴州经济中高速发展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换挡降速,不仅要保持合理的速度、继续做大,更要提高质量效益、着力做强,说到底就是要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2]18。

巴州作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通道和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必须把自身放在全疆乃至全国经济大格局中谋划,放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中定位,加快培育形成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努力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支点,要紧紧抓住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大机遇,坚定不移“走开放性、融合型经济发展路子”,坚持全域经济发展“一盘棋”的思想不动摇,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载体,凝聚地方、兵团、石油、铁路、民航、金融及其他中央、自治区驻州单位和对口援疆的经济力量,从松散型合作转向机制化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实行强强联合,以强带弱,联合打造坚实的、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航母式经济共同体,建立集约化、规模化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经济联合体和企业集团公司,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区域经济大融合,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大潮中站稳一席之地。

巴州要抓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做到“西出”“东联”“上路”“下合”8个字。“西出”即重点面向中亚和东欧向西开放,加快与霍尔果斯、阿拉山口通道建设,并在这两处建立“前店”,积极支持州内企业通过“前店”走出去,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搭建平台,消化过剩产能,加大州内农副产品、轻工产品、纺织服装、建筑材料在中亚和东欧市场的开拓力度,形成以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为“前店”、巴州为“后厂”“仓库”的格局,从而进一步为巴州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物流节点和向西开放的进出口商品加工制造基地创造先决条件,打造一条“由路而盛”的开放性经济发展道路。“东联”含有两个意思:一是产业援疆、对口支援,对接河北省工业园区,联合建设外向型园区,高水平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二是将中亚和东欧商品通过巴州营销到东部,把南疆及巴州本地特色农产品送往东部。“上路”即巴州要主动搭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班车,为国家、自治区和巴州各族群众作贡献、谋利益。“下合”,即巴州区域内在“一盘棋”思想指导下,地方、兵团、石油、金融、铁路、民航及其他中央、自治区驻州单位和对口支援的河北省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区域大融合,包括经济社会和维稳的大融合,为巴州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endprint

三、新常态下实现巴州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有利于巴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创新发展环境,做好巴州产业的提质、增效和升级。要实现巴州经济持续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要围绕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挥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就业主渠道作用,提高消费服务供给能力,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3]39。

一是拓宽发展深度空间,使农业“接二连三”。 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提高农业竞争力,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与产城融合相结合,与农民增收、脱贫攻坚相结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培育农业新业态。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和质量安全监管,深度开拓农产品市场,扩大特色农产品在内地市场的影响力和占有率。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推动工业经济扩容提质,使工业回归“加工”和“制造”的本性。按照“提升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向上下游、中高端延伸,把巴州六大优势产业做精做深。提高产业门槛,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壮大经济规模,提升工业整体质量和水平,在更高水平、更高层面上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持续健康发展,保持巴州新型工业化走在南疆前列。深度拓展油地共建和产业合作模式,加快实现由单一油气勘探开发向精细化工和炼化纺一体化转变,把巴州建成国家级油气生产加工产业基地。推动非石油工业集约化发展。巩固、拓展优势矿产加工业,发展下游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鼓励钢铁、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强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产业,按照“一城六园”规划布局和产业定位,向上与化纤产业对接,向下发展服装服饰制作,推动建立技术领先、上下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扶持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发展。加强工业创新驱动能力建设,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互联网+”产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 “智慧巴州”建设。

三是让第三产业和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新引擎,推动生产型服务业向社会化、专业化、高端化延伸,生活型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转变。强化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推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提升“西部胜景·美在巴州”品牌影响力,谋划和支持“农业休闲旅游”和“工业旅游”的发展,鼓励发展城市旅游和建设展览场馆与营销一体的新景点。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加速推进农村和社区电子商务,加强大中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积极引入电子商务新业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动形成以商贸物流、城乡配送、金融物流、智慧物流为重点,其他专业物流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培育特色餐饮、家政服务、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新的消费热点,构建多点支撑消费增长的格局。

四、新常态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国家为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巴州转方式、調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厚植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机遇。新常态下,过去靠投资、拼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不惜代价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思想已经摒弃,当前要实实在在抓扩大就业、提高百姓收入,从而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激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潜力,切实让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

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大力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就是要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巴州要借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机遇,构建“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内协同发展新机制。

一是要提高资源共享的程度,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为此,必须要加快建设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商品市场,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使这些商品和要素通过市场打破各种行政壁垒,在公开、公平竞争的条件下实现优势组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经济效益。要严格实行“非禁即入”的市场原则,即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每个市场主体都可以自由进入。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确保各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二是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是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创造良好环境。按照国家支持新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产业的要求,抓住政策机遇,推动国有和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股央企,积极参与油田区块开发。支持各类企业参与油气下游产品精深加工和油气田基础设施投资。要切实加快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大力推进“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发展一批技术先进、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打破制约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各种壁垒,提高巴州民营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努力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上取得突破。

三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建成“审批事项最少、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地州。加快建立政府权力、市场准入、政府责任“三个清单”,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政府各部门要认真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真正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上来,打造“无主管部门”的企业。要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行政机关和公务员思想作风建设,不断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参考文献:

[1]李文.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EB/OL].http: // opinion.people.com.cn / n / 2015 / 0602 / c1003-27088631.html,2015-06-02.

[2]宋圭武.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驱动力[J].红旗文稿.2015(4).

[3]张立群.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潜力何在[J].人民论坛,2016(17).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经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对策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