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使用FMEA分析方法改进危急值报告与处理流程

2018-01-20王志黄良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检验科准确率科室

王志,黄良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e,FMEA)是一种系统性、前瞻性的分析方法,2001年美国医疗机构联合评审委员会 (JCAHO)首先提出将其应用于医疗风险管理中。根据美国医疗风险管理研究结果显示,医院如果能够掌握存在于各个环节的风险,那么风险的发生率会极大地下降[1]。特别是风险较高的地方适合用FMEA分析找出漏洞,加以改进。医院患者危急值报告与处理正属于此范畴。危急值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迅速给予有效干预,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则相反[3]。危急值报告处理有两个重要衡量指标:报告的准确率和医生处理的及时率。

危急值报告和处理由于链条长、环节多,容易发生信息传递丢失、信息错误等问题。据医务科2016上半年统计危急值报告总量1005人次,检验科915人次,占比91%。并调查了2016年度上半年危急值报告的准确率为75%,处理及时率为72%,均不够理想。因此医务科与检验科合作对检验危急值报告与处理流程进行FMEA分析,以求提高二者百分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6上半年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数据及临床处理情况。

1.2 方法 实验组使用FMEA现代管理工具分析以上流程漏洞,前瞻性发现危险因素,对现有流程进行改进。对照组维持现状,比较采取预防措施前后的危急值报告准确率、处理及时率两组间差异,采取EXCELL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3 确定主题 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的FMEA分析。

1.4 组成团队 2016年7月8日,组织成立由9人成的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FMEA小组。涵盖医务、ICU、急诊、护理、检验等科室,以上人员经过两次以上培训,均基本掌握了FMEA的临床应用。

1.5 制定危急值失效模式调查表 分别发给以上小组9位成员及其他26名经过FMEA培训过的医务人员打分,共发出35份表格收回后统计。

1.6 分析失效模型和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流程,找到危急值报告及处理相关的五种失效模式,23类潜在风险因素。医生方面有:危重患者病情诊断不清、对检测项目不熟悉、科室未制定相关临床路径、危急值制定不合理(缺项、范围)、未接到报告、接到报告未及时处理、处理不当。护士方面有两方面,一类是标本不合格引发的危急值:未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张冠李戴、急诊未及时采集或运送、标本采集不合格(凝固、严重溶血、脂血、通道)。另一类是接收错误包括:听错、记录错误、告诉医生错误、未告诉医生。检验科包括两类错误,一类是检测错误:仪器故障、试剂失效、操作失误、未作室内质控、未发现标本不合格、未经过确认程序。另一类是报告错误:记录错误、报告错误、漏报。

2 结果

2.1 发出35份表格,收回35份。

2.2筛选出200分以上错误,分析根本原因,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各个部门改进措施制定及实施:检验科充分听取临床对危急值意见和建议,根据科室患者特点修订了危急值项目和范围;培训了护士采集标本、保存、运送的正确方法;发放了电子版《检验手册》。护理部主要对护士采集标本进行了培训及考核,接到危急值的规范记录及报告医生时间进行了规定;医务科对医生接到危急值后处理时间进行了规定,必须在5min内到现场查看病人情况,判断是否符合,再决定下一步措施。

2.3 实施以上措施一个季度后,2017年1月对医院危急值报告与处理流程前五位影响因素RPN得分。见表1。

2.4 从LIS系统及病历中统计危急值报告准确及不准确数,处理及时及不及时数。进行比较整改前后差别,用EXCELL卡方检验。结果见下表2。

3 讨论

卫生部颁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对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临床对危急值报告的逐步重视,危急值的报告范围由检验危急值扩大到影像、超声心电、病理、血药浓度等,管理流程涵盖了危急值的项目与界限、危急值的无缝隙报告、危急值报告后的临床处置以及临床危急值的修订[4,5]。

通过对危急值报告与处理现状进行FMEA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加以实施,成效显著。从表1看出,整改措施实施后RPN得分显著下降,潜在因素RPN得分均控制在150分之内。表2表明两项关键指标:危急值报告准确率,处理及时及时率均显著上升。说明措施较为得当,实施有效。但是第一位因素还在100分以上,说明医生处理危急值能力还有待提高。医生业务素质是个长期培养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万腊根等报道,危急值分布有科室特点,医院ICU是高发地带[6]。特别是重点部门,如ICU、精神科、急诊科、心血管科等危急值出现较为频繁科室,更加强此方面培训和学习。因此对危急值报告与处理进行FMEA分析可以提前预见错误的发生,发现流程漏洞,并及时补救。是保证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有效举措。孙杰等报道利用信息系统也是较为有效的手段[7]。

表1 通过FMEA分析整改前后RPN得分表

表2 通过FMEA分析整改前后报告准确率和处理及时率统计表

总之。危急值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严格贯彻执行好危急值报告制度.是体现医院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8-10]。实验室应该将其纳入日常质量管理最重要的指标[11-13],医务部和科室质控小组要形成危急值的两级监管,将此项关系到患者安全的重要事情落到实处[14,15]。

猜你喜欢

检验科准确率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爱紧张的猫大夫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