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4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2018-01-20苏丽霞耿伏生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铜绿单胞菌耐药性

苏丽霞,耿伏生

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地分布于人体呼吸道、肠道、皮肤及空气、水、土壤、自然界中,是医院感染的一种主要病原菌[1,2]。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致使其多耐药现象严重,且由于各种侵入性操作的治疗不断上升,从而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和耐药越来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3,4]。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以及其耐药性,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监测。本文探讨24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旨在能够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选自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液、血液、尿液、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248株。医院感染入选按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5]。

1.2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严格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6]进行分离培养,病原菌应用ID32GN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ATCC27853)。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6]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判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和比例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科室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特点 24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重症监护室分离出123株,最多,其余依次分别为呼吸科45株、心内科30株、神经内科20株、脑外科15株、骨外科9株、泌尿外科6株。见表1。

表1 临床科室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特点

2.2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 见表2。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非发酵、氧化酶阴性的一种革兰阴性杆菌,以呼吸道最为常见。本结果表明,24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以呼吸科最多。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是会造成患者呼吸道感染,全身性感染及创面化脓性炎症等,且该革兰阴性菌会引起包括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及肺炎等多种感染[7,8]。近年来相关危险因素报道表明,广谱抗菌药物长期使用、侵入性治疗、基础病、白蛋白量、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及合并感染为发生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报道认为侵入性操作时病原菌主要黏附于机体腔道表面和器械表面,分泌多糖蛋白形成生物被膜,从而致使消毒困难,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9]。

表2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n=248)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主要是在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前提下,使得菌株的耐药基因出现了改变,即菌株染色体基因突变,同时部分细菌产生抗菌活性酶,如金属酶、氨基糖苷钝化酶、β-内酰胺酶等[10]。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内发生外膜孔蛋白变异,从而产生β-内酰胺酶,改变菌体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降低细菌细胞外模的通透性,进一步阻碍药物有效作用于病变组织。此外,有研究报道认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还与以下几方面相关[11,12]:⑴主动外排系统能够随时将抗菌药物排出和泵出体外,在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中主动泵出系统起着主导作用;⑵生物膜形成,可阻挡抗菌药物、抗体及白细胞杀灭细胞。

本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阿米卡星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敏感率较高。为降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应加强消毒隔离制度,增强自身抵抗力,以及限制使用抗菌药物为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根本[13,14]。此外,还需加强病原菌监测,以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同时还需不断加强抗菌观念,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消毒器械,恢复黏膜正常生理功能,对降低耐药菌株、提高抗感染治疗、控制医院感染以及延长抗菌药物使用周期等具有重要意义[15,16]。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应严格根据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敏感性,按照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从而避免抗菌药物滥用致使细菌多药耐药的产生以及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猜你喜欢

铜绿单胞菌耐药性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