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海县0~3岁儿童血细胞分析指标生物参考区间的建立

2018-01-20于正清徐剑勇孟进李礼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血细胞婴幼儿区间

于正清,徐剑勇,孟进,李礼

在进行医疗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或其他生理学评估时,通常需要将某个个体(通常为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与参考区间进行比较。生物参考区间是解释检验结果分析检验信息的一个基本尺度和依据[1]。实验室给临床提供检验项目可靠地生物参考区间,才能使临床对患者或健康体检者的诊断治疗有明确的指引[2]。然而,在我们日常使用的参考值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更没有通过一致性程序进行验证。近些年来,国内外亦有较多的学者[3-5]尝试建立了适合于所在实验室的生物参考区间,然而国内很多文献在建立参考区间时忽略了检测项目的一些影响因素或人群选择上存在缺陷,使建立的参考区间的可靠性大打折扣[6]。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更加系统性的过程来制定参考区间,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对实验室测试结果影响的各种因素[7],最重要的是建立的参考区间适合于本实验室。

1 资料与方法

1.1 受试对象 收集2016年1-12月份至滨海县人民医院行正常体检的0至3岁的儿童,共584例;分为0~1岁组:441例;>1岁且≤3岁组:143例。调查对象无任何影响检测结果的生理指标;未服用药物或进行饮食治疗;发育、精神正常,无血液系统、变态反应性、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寄生虫感染等疾病;3个月内无输血和手术史;1个月内未患任何疾患。

1.2 实验仪器 采用Sysmex XS-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严格按照SOP文件操作,使用与仪器配套的质控品(批号1:31130802;批号 2:31120803)。

1.3 样本获取 按标本操作程序采集全血标本,选用手指采血,采用WHO推荐采血部位以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尖内侧为宜;采血时轻轻按摩采血部位,使中指或无名指尖自然充血,消毒局部皮肤后,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适度捏紧采血部位,右手持触压式一次性采血器自指尖内侧迅速刺入,以稍加挤压血液能流出为宜,采血至事先配好的EDTA-K2抗凝小试管中。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3软件录入数据,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参考值分组判断采用Z检验,参考值范围确立为均值±1.96标准差(x±1.96s),均数比较采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年龄组及男女之间分组结果 结果显示,0~1岁及1~3岁两个年龄段男女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需分组;而0~1岁及1~3岁之间WBC、RBC无分组需要,但Hb、PLT则需要分组。见表1。

2.2 正态检验结果,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95%置信度的参考区间以平均数+2s(x±2s)计算,非正态分布则按百分位数法(5%,95%)计算,见表2;由表2中的偏度和峰度计算可看出0~3岁儿童的白细胞不服从正态分布。

表1 各年龄组及男女之间Z检验分组判断

2.3 参考区间比较 本次调查的0~3岁儿童血常规各项参数的参考区间与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的成人参考区间比较,皆有一定差异,见表3。

3 讨论

血常规检测在医院中是使用最广泛的检测指标之一,而手指末梢血因有取血量少、疼痛少、创伤小、易操作,更易为婴幼儿患者及家属所接受。由于自动化的血液分析仪有各自检测原理和检测系统,末梢血和静脉血的采血部位的不同,都会造成参考区间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8,9]。因此,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建议每个有条件临床实验室应根据不同检测系统建立各自人群特征的参考区间[10,11]。

本调查采用了584例0~3岁的婴幼儿作为健康参考个体,经过统计学分析各年龄段的血细胞指标在性别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无需分组,WBC与RBC在年龄组组间亦无分组必要,在实际临床使用中一般也不建议过多地分组,避免给临床诊断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合并后的WBC与RBC参考区间分别为(5.7~13.0)×109/L 和(3.98~5.12)×1012/L,其中0~1岁婴幼儿的Hb与PLT的参考区间分别为 (100~130)g/L、(199~479)×109/L;1~3 岁婴幼儿的 Hb与 PLT的参考区间为 (107~138)g/L、(198~413)×109/L。与表3中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成人参考区间比较发现:儿童的WBC与PLT的参考区间上下限均略高于成年人,造成的主要原因是:骨髓是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的主要场所。而红骨髓是参与造血的骨髓,有着活跃的造血功能。不同年龄的人群红骨髓的分布是不同的。5岁以下的儿童全身的骨髓腔内均为红骨髓,5~7岁后骨髓中心开始出现脂肪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逐渐开始脂肪化[12],因此,在儿童阶段的血细胞数量要高于成人阶段;但是儿童的RBC和Hb比成人略低,这是由于生理原因造成,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13]。

表2 各年龄段儿童血细胞指标的正态性检验

表3 参考区间比较

各指标的参考区间与上海地区报道[14]的较为一致,除PLT有一定的差异,但与《全国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15]所规定的婴幼儿参考区间有明显差异,特别是血小板(100~300×109/L)的差异更为明显偏高,引起偏高的原因与手指采血途径有关,挤压手指容易造成组织液混入和细胞碎片的产生,易对血细胞分析仪技术产生假性偏高[16],由于目前小儿血常规检测仍以末梢血为主,若采纳该参考区间需要在标本种类中注明末梢血,同时需要与临床医生沟通并达成一致。

在此次调查中只包含了0~3岁的婴幼儿,年龄段分组不是太充足,缺少3~12岁年龄段的儿童标本,下一步将继续研究。鉴于此次调查的明显差异,有必要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建立适合本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健康婴幼儿血细胞各参数参考值范围,以供临床参考,准确诊断疾病。

猜你喜欢

血细胞婴幼儿区间
你学会“区间测速”了吗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全球经济将继续处于低速增长区间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