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对垂体瘤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8-01-20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鼻蝶垂体瘤切除率

刘 陆

(营口市中心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3)

垂体瘤是一种颅内肿瘤,主要发生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多发生于青壮年时期,男性多于女性。垂体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及放射治疗三种,其中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及经颅切除术两种[1]。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对这两种手术方式的对比,研究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在治疗垂体瘤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82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实验组患者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6.8±3.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35.7±2.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具有同质性(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垂体瘤的诊断标准;②经头颅CT及MRI检查、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支持诊断标准;③同意加入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不能确诊的可疑病例者;②麻醉药物过敏者;③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④拒绝加入实验。

1.3 方法:对照组经颅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手术操作方式为:全麻后仰卧位,上身略抬高15°~30°,具体位置与入路不同而进行相应的变化,选择损害较重侧或肿瘤向鞍旁伸展较为明显的一侧进行手术,头皮切开,打开骨瓣,切开硬脑膜,进入鞍区,显露肿瘤,切除肿瘤,颅内手术入路方式主要有经额下、额颞入路。

实验组以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具体手术操作方式为:手术准备与对照组相同,术中以患者的右侧鼻孔为手术入路,使用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黏膜,辨认蝶窦开口后进行蝶腔,在神经内镜的引导下,切除蝶窦的纵横隔,采用刮匙、取瘤钳及吸引器等切除鞍内肿瘤,切除后检查是否有肿瘤组织残存,如有残存则需切除,在进行鞍内穿刺时避免伤及视神经沟及颈动脉压迹,在鞍底硬脑膜处做“十”状切口,切口位置不可超过底硬膜与鞍隔的交界面,术毕,上、中鼻道填塞碘仿纱条,但下鼻道不可填塞,以保证鼻腔通气,术后2~3 d取出碘仿纱条。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率、住院时间、复发率及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显效为肿瘤消失,术后各项指标得到改善;有效为肿瘤细胞明显减少,术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好转;无效为肿瘤细胞稍有减少或无变化,术后各项指标稍有变化或无变化[3]。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SSPS18.0处理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85.6±23.7)mL,住院时间为(6.4±2.1)d;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46.8±12.3)mL,住院时间为(12.7±3.7)d;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相比,实验组少于对照组(t=14.676,P=0.000);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短于对照组(t=9.482,P=0.000)。

2.2 肿瘤切除率及复发率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为92.7%(38/41),对照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为73.2%(30/41),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χ2=5.51,P=0.019);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发现实验组患者复发率为2.4%(1/41),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17.1%(7/41),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相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χ2=4.99,P=0.026)。

2.3 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其中显效18例(43.9%)、有效21例(51.2%)、无效2例(4.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其中显效14例(34.1%)、有效18例(43.9%)、无效9例(22.0%);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χ2=5.15,P=0.023)。

3 讨 论

垂体瘤是颅内鞍区肿瘤中的一种良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阶段,垂体瘤的临床表现为激素分泌异常、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垂体卒中和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症群,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发育功能、学习及工作能力[4]。在垂体瘤的治疗中,药物及化疗在治疗过程中有很多的缺陷,故而以手术治疗为主,目的是消除垂体瘤引发的占位性影响,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需在保护垂体功能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切除病灶,减少不良影响,有效预防病灶的复发。

传统的垂体瘤切除术采用的经颅垂体切除术,包括经额下、额颞下等入路,这种手术方式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对患者的预后有极大的影响,且病灶易残留,造成术后易复发[5]。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手术方式的研究,逐渐出现了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这种手术方式在手术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手术视野,可以彻底清除病灶,减少复发,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入路短、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的优点,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保证手术治疗效果[6]。在上述实验中,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这是由于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入路短、对组织的剥离及损伤较轻,故而出血量少;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这表明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实验组肿瘤切除率(92.7%)高于对照组(73.2%),实验组复发率(2.4%)低于对照组(17.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1%)高于对照组(78.0%),这是因为微创手术视野清晰,手术精确度高,病灶清除较为彻底,降低复发率,提高了治疗效果。综上所述,垂体瘤患者采用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切除术治疗,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提升肿瘤切除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1] 罗勇,王凡,陈治军,等.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9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2):49.

[2] 王玉玉,李刚,李毅,等.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2):2681-2682.

[3] 张烨,朴浩哲,姚冰.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煳除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8):41-43.

[4] 刘旭,郑涛,朱家伟,等.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6):588-590.

[5] 刘续磊,张蕴增,李瑞峰,等.内镜辅助下经鼻蝶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94例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2):16-17.

[6] 赵磊,张福志.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23(7):179-180.

猜你喜欢

鼻蝶垂体瘤切除率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不同类型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垂体瘤卒中及垂体瘤头痛的关系研究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原则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的腔内突出型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结局分析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