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匍行性穿通性弹力纤维病1例

2018-01-17王延龙黄馨仪丁立娣夏建新庞传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通性角化丘疹

王延龙,张 钰,杨 磊,黄馨仪,丁立娣,夏建新,庞传超*

(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皮肤科,吉林 长春130041;2.长春市中心医院 皮肤科,吉林 长春13004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4岁,因双侧面颊淡红色粟粒大小丘疹,逐渐增大2年于2005年1月来我院。患者自述2年前面部有冻伤史。初于右侧面颊出现粟粒大小淡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丘疹逐渐增大如高粱粒大小,排列成环形及不规则形状,并逐渐表面角化,形成角栓,部分陈旧皮疹剥出角栓后逐渐吸收,消退,遗留萎缩性疤痕。但仍在原皮损周围出现新发皮疹,曾自行外用“尿素软膏”治疗,皮疹未见明显好转。近半年,皮损数目增多,波及左面颊及左耳前。平素身体健康,否认糖尿病、肝肾疾病及其他疾病病史。无青霉胺用药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双侧面颊及耳前见正常皮色或淡红色粟粒至米粒大小角化性丘疹,质硬,部分丘疹表面如黑头粉刺样,能剥离出角质样物质,皮损成片分布,排列成环状、弓形状、匍行状、地图状、虫蚀状及各不规则形状。环形皮损中央萎缩,呈正常肤色,环的外周见粟粒大小淡红色充实性丘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取环形皮损边缘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部分表皮穿通,形成管道,其内有嗜碱性碎片及混合性炎细胞浸润,真皮上部可见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细胞浸润,并见嗜碱性碎片。真皮深层见由多数多核巨细胞形成的慢性炎性肉芽肿改变。醛复红染色显示:真皮乳头层及穿通管道内见大量变性弹力纤维。诊断:匍行性穿通性弹力纤维病。确诊后给与口服阿维A胶囊,每日30 mg,外用他扎罗汀凝胶,3个月后面部丘疹基本平伏,遗留萎缩性疤痕,随访1年未见复发。

2 讨论

匍行性穿通性弹力纤维病(elastosis perforans serpiginosa,EPS)由Lutz于1953年以匍行性毛囊性角化病首次报道,此病少见,近年国外有几家报道,国内曾报道1例播散型匍行性穿通性弹力纤维病[1]。本病好发儿童及青年,病因不明,多发生于Down综合症、Wilson病长期用青霉胺治疗者[2,3],其次也有家族发病及发生于系统性硬皮病,糖尿病胰岛素依赖、肾疾病的报道,也可与Ehlers-Danlos综合症、成骨不全、弹力纤维假黄瘤伴发,也有无任何内脏损害而发病者。在长期用D-青霉胺治疗的Wislon病中,除易出现EPS外,还易出现弹力纤维假黄瘤及其他变性疾病如皮肤松弛等,因此,有学者认为D-青霉胺诱导的EPS与皮肤松弛为同一发病机制[4]。本病好发部位为颈、面、四肢、腋下等,也有报告发生于龟头者,皮损特点为淡红色或正常肤色的角化性丘疹,直径约2-5 mm,排列成环状、匍行状、马蹄状或不规则形状。环形皮损中央有不同程度萎缩。本例患者皮损发生于面部,不伴有内脏疾病及其他遗传疾病,也无青霉胺治疗史,但发病前有面部冻伤史,考虑冻伤也有可能导致真皮弹力纤维变性而从表皮穿通排出。该患皮损特点及病理检查均符合EPS的诊断,临床上需要和穿通性毛囊炎、Kyrle病和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相鉴别。此4种疾病均为经表皮穿通排出性疾病,临床很相似,不同的是穿通性毛囊炎排出的是卷曲的毛发,Kyrle病穿通排出的是角化不全和角化过度组织,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穿通排出的是变性胶原,而本病排出的是变性的弹力纤维。

猜你喜欢

通性角化丘疹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不可判定性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向量问题中的通性通法
通性通法驾驭选考题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
待定系数法:向量中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