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氟哌啶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2017-12-19姚奇青李高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认知功能

姚奇青 李高敏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帕利哌酮缓释片与氟哌啶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6例首发的、符合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氟哌啶醇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定量表(SCoRS),分别在治疗后4、8、12周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PAN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8周,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后4周(P<0.05);治疗8周与治疗12周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4、8、12周,两组患者的SCo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4、8、12周后试验组SCoRS评分分别为(30.89±9.16)、(30.11±7.45)、(28.01±8.4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与氟哌啶醇都可以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帕利哌酮缓释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效果显著优于氟哌啶醇,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帕利哌酮缓释片; 氟哌啶醇; 认知功能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2.0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2-0075-03

精神分裂症为致残性慢性精神类疾病,患者临床常发生认知缺陷、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等很多临床症状[1]。氟哌啶醇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临床中,被认为是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金标准”,但临床治疗中,患者常会出现高催乳素血症、锥体外系反应等并发症,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2-3]。文献[4-5]临床研究证明,利培酮为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而帕利哌酮缓释片为利培酮的重要活性代谢产物,具有独特的ORS缓释技术,实现持久而且稳定的释放,剂量无需滴定,1次/d,服用方便;且不经过肝脏CYP450酶系2D6酶代谢,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小[6-7]。其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为分析帕利哌酮缓释片与氟哌啶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本文对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86例首次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根据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患病周期<1年,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均大于70分;入院前1个月未进行任何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药物依赖患者、酒精中毒患者、妊娠妇女等。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患者年龄19~60岁,平均(35.6±10.2)岁;平均病程为(0.59±0.42)年。试验组中,男25例、女18例;患者年龄18~59岁,平均(34.3±11.2)岁;平均病程为(0.63±0.40)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氟哌啶醇(国药准字:H33020585;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剂量由小增大,在两周内增加至治疗所需剂量,平均剂量为(20.68±10.38)mg/d;试验组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批准文号:H20140278;Janssen-Cilag International NV(比利时)生产]治疗,剂量由小增大,在两周内增加至治疗所需剂量,平均剂量为(5.6±2.2)mg/d。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可对症实施普萘洛尔、苯海索、地西泮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PANSS评分:利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表(PANSS)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进行评分。评分越低表明患者情况越好。(2)认知功能评分:利用SCoRS认知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SCoRS评估量表由20个生活中的日常问题和1个总体功能量表组成,分别经患者、评定者和知情者进行评估,主要对过去2周内两组患者的日常认知能力进行评估,患者评分越高,则表明认知能力损伤越严重。本研究应用中文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对PANSS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在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后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与治疗12周同组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oRS评分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Co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4、8、12周,两组患者的SCoR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4、8、12周后SCoRS评分分别为(30.89±9.16)、(30.11±7.45)、(28.01±8.4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endprint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oRS评分比较 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4周 治疗8周 治疗12周

对照组(n=43) 44.76±10.97 39.60±9.95* 34.71±10.61* 32.64±8.54*

试验组(n=43) 45.02±11.03 30.89±9.16* 30.11±7.45* 28.01±8.43*

t值 0.021 3.218 3.384 3.694

P值 >0.05 <0.05 <0.05 <0.05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认知功能障碍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会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负担,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9]。本文的研究表明,帕利哌酮缓释片和氟哌啶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着显著的控制作用;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和8周后,PANS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但治疗后12周与治疗后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治疗8周时,已达到临床最佳效果;治疗后4、8、12周,两组患者同时间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帕利哌酮缓释片和氟哌啶醇控制患者临床症状效果相似。

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的主要伤害为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损伤,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较优的改善效果[10-12]。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治疗后4、8、12周,两组患者的SCo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4、8、12周后SCoRS评分分别为(30.89±9.16)、(30.11±7.45)、(28.01±8.4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帕利哌酮缓释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效果显著优于氟哌啶醇。而两组患者在治疗后,PANSS评分均有了显著降低,临床症状改善较为显著,这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较为一致,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患者精神症状改善,其认知功能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综上所述,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相比,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作用更显著。然而,患者认知功能状态、残留阴性症状、患病周期、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等都会对患者的康复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见,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因素较为复杂,分析出不同因素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的影响对患者的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偏小,观察时间短,今后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采取多方面的评估,以验证该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魏春玲.帕利哌酮与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社会功能影响[J].药物评价研究,2015,38(5):542-545.

[2]刘美玲,刘晓军,缪兴芳,等.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功能的影响[J].中國新药杂志,2012,21(4):419-422.

[3]陈宇晖.奥氮平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记忆功能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7):90-91.

[4]李彪,迟正锁,陈贝,等.氨磺必利、帕利哌酮缓释片、奥氮平对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记忆功能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5):14-17.

[5]陈发展,周卉,陆峥,等.可变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12,24(9):2297-2301.

[6]司天梅.新型抗精神病药帕利哌酮缓释剂[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2):118-120.

[7]霍金国,赵靖平.非典型抗精神病新药:帕利哌酮[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9,36(2):119-122.

[8]杨亚妮,蔺华利,张海艳.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奋乃静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9):1195-1197.

[9]成瑞博,邱亚峰,王娟.奥氮平与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效果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2):116-120.

[10]王雁芬,陈晓慧,孙平平,等.阿立哌唑、哇硫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1):45-47.

[11]张喜艳.奥氮平和利培酮及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34-37.

[12]刘林晶,刘家洪,唐伟,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4):249-252.

(收稿日期:2017-07-19)endprint

猜你喜欢

认知功能
运动员执行功能与反社会行为及攻击行为的关系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单灶卒中后脑梗死部位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认知信息平台的设计研究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七氟烷和丙泊酚对老年肺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七氟烷和丙泊酚对老年肺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激素替代治疗对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