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沟通的艺术和效果

2017-11-27徐琦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1期
关键词:家校沟通沟通艺术

徐琦

【摘要】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其中“育人”比“教书”往往显得更加重要。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的教育,培养合格健康的“人”,是每位教师的职责所在。然而近几年来,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越来越多了,与家长进行有效而良性的沟通与互动,引导家长更好的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家校沟通 沟通艺术 沟通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1-0180-02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家庭教育的问题,有的孩子在父母包办一切的溺爱下,形成了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狭隘等诸多心理缺陷,有的孩子双亲挣扎在最低的生存线上,忙于糊口而无暇受到顾及和教育,自卑、抱怨、消极、厌世、网瘾、早恋、旷课、逃学等问题集于一身。亲子教育专家董进宇在《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中指出: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家庭教育的重点在于塑造孩子的精神人格。因此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与家长进行有效而良性的沟通与互动,引导学生生命的主导者——家长也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主动的跟老师沟通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艺术。

一、利用家长会进行思想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平台,利用好每次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思想沟通十分重要。我在入校第一次家长会上,先在黑板上写了“以德为先”四个大字,然后对家长们说:“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到环境好,风气好,什么都好的学校里上学,接受最好的教育。现在大家来到了这里,环境怎么样不仅在于学校,决定权还在家长的手里。只要每一个家庭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了,你的孩子就会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换句话说,你期望自己的孩子在一种怎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你希望他跟什么样的孩子在一起,你就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怎样的人。”接下来,针对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问题,我强调了要树立三种意识:责任意识、他人意识和集体意识。

所谓责任意识,就是让孩子明白以他们现在的年龄和角色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上应该分别承担怎样的责任,明确以后就要身体力行,如果有不负责任的行为,就要让孩子自己承担相应的后果。做为家长要守候在孩子的成长之外,不可以事事包办代替,更不可以替孩子承担后果,否则孩子永远没有长大的一天。为了让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说:“我们很多家长剥夺了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实践过程,一个在生活能力上属于残疾人的孩子,他能有独立的思想、坚强的毅力、勤奋的精神、灵活的头脑等等未来生活必备的优秀习惯和品德吗?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后才着急,于是开始不满、批评、责骂、甚至对孩子大打出手。现在请家长静下心来想一想,孩子目前的状态是谁造就的?”

所谓他人意识,就是张扬自己个性要以不妨碍他人为前提,否则就是任性。心中要时刻有他人,不管在哪里都要考虑到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可以随便伤害他人,每个人权利的保障是建立在不侵犯他人权利的基础之上,时刻牢记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训诫。

所谓集体意识,和前面说的环境意识是一样的道理,就是做为某一个集体中的成员,你不能没有任何作用,希望周围的一切因为有你的存在而美好,这或许是一个人生命的最大意义。

第一次家长会后很多家长开始积极地配合我的工作,在第二次家长会上家长们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家长讲的孩子知道对可就是不听。这里面起决定作用的是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这些决定了父母和孩子在家里的情绪习惯,没有良好的情绪就没有执行力。我向家长们推荐《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鼓励家长从书中去学习教育的艺术,沟通的技巧。在接下来的每次家长会上请一位家长讲自己的经验来互相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利用班级刊物建设心灵家园

班级刊物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是育人的重要手段。我负责的这个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来自于外来务工家庭,父母初中学历居多,甚至有不认识字的家长。家长们忙于生计,根本无暇教育孩子,这意味着家庭教育在个别家长和孩子身上根本就没有着力点,在家长会上讲的什么教育理念、方法、艺术,有的家长根本都不理解,因此我选择创办班级刊物来构建一个新的教育平台。

第一期我推荐了《呵护心灵,善待生命》,并在之后附上了读后感:这篇文章选自咱班一位同学的母亲送我的一本书。初读之后便感觉如饮甘露,如沐春风,愉悦和快乐的感觉渐渐浸润整个身心。这些天来,每当心情低落时,我就回读这篇文章,希望从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力量,而每回它都能使我带着情绪走入,带着心灵的宁静和愉悦走出。非常感谢这位家长对我工作的理解和关怀,这种关怀使我心里充满了快乐与感动,更给了我工作的无穷的动力,我想最好的感恩之举便是将这么好的东西与大家共享,让这份关怀流入我们这个百人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心里,让每一个家人都能体会到这种被呵护、被关怀的美好感受,都能从中得到心灵的滋养,都能感受到爱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奉献!

此举得到了家长热心的回应,后来举行了《让生命充满爱》的班会,很多家长和孩子热泪盈眶,其中不乏外表坚毅、刚强的父亲们,家长和孩子手拉手,泪眼相对,倾心交流,此次活动拉近了家长与孩子心灵的距离,使亲子沟通更顺畅。

三、以点带面,做好个案处理

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不同,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和轨迹,做好个案处理,不仅有助于解决问题对象的具体问题,还能够以点带面逐渐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形成正向的发展趋势。

例如在第一次家长会后W同学的妈妈主动留下来对我讲了她的家庭现状,夫妻俩人正在闹离婚,她担心這种情况会使孩子感到自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想请我跟孩子谈谈心,解决这个问题。我问她:“你还没对孩子说出你的担心吧?”她说:“没有。”我对她说:“我不需要对孩子说什么,相反,我需要对你说几句,因为问题的关键在你的身上。本来孩子心里什么问题也没有,你这一担心,反而让孩子产生了别人会歧视她,欺负她,她会出现自卑的认识,这就是心理暗示。你担心什么,什么就会成为现实,所以,要改变的是你,只要你是自信、坚强、乐观、快乐的,你的女儿就自信、乐观、坚强、快乐的!”挫折在生活中是打击还是动力和财富,是绊脚石还是垫脚石,全在于自己是否有一颗坚强而乐观的心灵,这是每位家长和学生都应深深感悟的道理。

综上所述,在学校教育中,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要坚持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将学生培养成生活和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为学生的未来奠基。作为教师,如果我们的目光只集中在分数上,而看不到学生的品格与才艺,真的可以算是教育的一种悲哀,意味着从学生时代开始到职业生涯结束我们每个人都是分数的奴隶,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工具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掌握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先改变自己再改变家长,最终受益的是孩子的终生。

参考文献:

[1]姜灵灵. 家校沟通中有效性因素分析[J].亚太教育,2015,(32):231.

[2]赵彤.浅谈家校沟通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6,(08):214.

猜你喜欢

家校沟通沟通艺术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浅谈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艺术
浅析沟通艺术在农村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师生的沟通艺术研究
浅谈企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中沟通艺术的创新
新时期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寻找家校沟通中的润滑剂
微信
“请”家长不能太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