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代水墨色彩的主观性表达

2017-11-02沧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河北沧州061001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主观性水墨画水墨

刘 芳(沧州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论现代水墨色彩的主观性表达

刘 芳
(沧州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从现代水墨主观性色彩的缘起和现象切入,分析了现代水墨中主观性色彩的特征及成因,并与传统中国画色彩观念相比较。现当代水墨画家对主观性色彩探索和实验所取得的作品成果,主观性色彩在现代水墨中的尝试与应用顺应了时代审美的趋势,在当代性的语境下发现和研究主观性色彩的艺术价值,对于探寻现代水墨发展路径,推动水墨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现代水墨;主观性色彩;当代性

在传统中国画的艺术发展史上“水墨”与“色彩”似乎处于一个相互独立的状态,并有“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传统之说。在文化观上,经历了“儒家色彩观”“道家色彩观”“文人画色彩观”;在技法理论上,演进了“随类赋彩说”[1]和“墨分五色说”[2]。通过对这些色彩认识观点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绘画色彩的影响,以及中国传统色彩的“类象”与“心象”的问题。而现代水墨艺术中色彩的情感力和艺术表现,即色彩的精神性是通过色彩的主观性表达来体现的,这与中国传统绘画色彩观念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又由于主观性色彩在其情感传递和精神气质方面更加接近当代,现代水墨画家在寻求对传统中国画语言的突破方面越来越重视主观性色彩的运用,所以现代水墨中的主观性色彩研究就成为我们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近二十年来,现代水墨中色彩的运用日益显现,备受重视,也慢慢为学术界以及相关学者所关注。例如鲁虹的《现代水墨二十年》中提到“色彩大规模地引入了水墨艺术之中,为水墨画赢得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其意义是深远的”[3]。另外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的历史展开》[4],易英的《关于实验水墨的种种问题》[5],朗绍君的《郎绍君美术时评》[6],何桂彦所著的《颠覆与重建:当代水墨的变迁与突破》[7],都探讨了色彩在现代水墨艺术中的重要性。

一、现代水墨主观性色彩的缘起和现象分析

(一)关于主观性色彩的论述

色彩的主观性表达是相对于描摹再现客观固有色彩而言的。主观性色彩是指艺术家根据自然界提供的色彩所产生的丰富联想和深刻感受,并依托客观色彩为载体,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情感思想,运用提炼、突出、渲染、象征、隐喻、暗示等艺术手段对自然色彩进行解构重组,以强化艺术效果适应自己的表达需求。西方美学家曾指出绘画的主观性色彩是“有意味的形式”[8],作为有意味的形式,主观性色彩在绘画艺术中是最具情感表现力的因素之一,是艺术家的主观性创造,是独立于外部事物的一种新的精神性的现实,英国著名的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强调了艺术中的审美情感不同于生活中的普通情感,并以后印象主义艺术家塞尚为代表论证了形式感的主观性,针对情感与形式感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从而也深化了主观性色彩的内涵。

色彩语言的自由表达其实就是精神的自由表达。主观性色彩的产生与艺术家的艺术观念、情感思想、创作状态以及所处哲学背景密切相关。比尔特赫斯在《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中写道:“色彩是能够直接对心灵发生影响的手段,当色彩表面的印象发展成为深刻的内心体验,造成情感震动,像在一个回声里,心灵的别的领域进入共鸣”[9]。在西方艺术史上尤其从后印象派开始,运用色彩传递情感的表现性和象征性尤为突出,例如梵高、高更的色彩。这时外在对象或自然色彩只是艺术家表达情感思想的一个载体,是启发艺术家内在精神的视觉动因。这种主观性色彩在一般描摹再现肉眼所见色彩的画家和缺乏审美敏感的普通观者那里是体会不到的。艺术家的色彩个性既是其艺术生命个性的重要部分,只有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才能独立于艺术长河。相对而言,主观性色彩表达是一种情感因素和思维方式方法的结合,内心情感的表达来自于艺术家的直觉和感受,在这一点上又与中国传统绘画中体现的表意文化、意象审美不谋而合,中国画之用色因其历史文化和哲学土壤一贯注重主观性,在色彩认知上表现为对客观存在色彩的主观性格予以认定。例如《论语·八佾》中“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意思是在缣帛上施加彩绘的美丽女子之形象之所以美是因为这个形象统一在素色之中,以此比喻“礼后”[10]。认为“仁”是礼节仪式的思想内容,礼节仪式是仁的外在表现,即强调外在的表现形式必须从属于内在的思想观念,重视的是正常情感的感受与理念的结合,而不是认识模拟功能,从而把中国画对色彩的处理引向带有主观性的表现轨道。

(二)现代水墨中主观性色彩形成的原因

二十世纪末期,现代水墨勃兴,这是传统水墨在新的社会条件和文化语境中合逻辑的发展。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既与传统中国画保持着内在联系,又受到西方现代艺术观念与样式的影响,并以此显示自己的文化身份。在现代水墨的范畴内,当代水墨艺术家更加注重内在情感和身体情绪的宣泄,张扬生命激情,富于精神力度,强调自我意识和文化批判意识,在表达形式上重视艺术语言的变革,因此带来的是多种创作手法和表现方式应运而生。从近三十年水墨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艺术家已经在中国画的艺术框架内外对水墨画的某种属性,例如笔墨、造型、构成、设色、审美趣味、入画标准等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无论是立足传统还是借鉴西方,现代水墨画中色彩语言的变革也正是基于现代社会背景下艺术审美新视角的外界刺激和艺术家们企图打破固有文化程序,寻求自身突破的内在诉求,在现代水墨画的发展中建立了新的审美秩序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文化气息。一些优秀的现代水墨画家在色彩的运用和表达上已经进行了诸多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并开采出具有学术价值的宝贵经验。而主观性色彩的运用在表现性方面与现代水墨中所体现的艺术家注重内心表达、情感传递、哲学思想更为贴切,在语言探索方面又与传统中国画色彩观念和西方色彩构成方式同时存在共性与差异,这种极具表现力和语言突破口的主观性色彩表达自然备受重视,也是现代水墨大规模引入色彩的必然,主观性色彩语言的实践为现代水墨画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意义深远。

1.外在原因

从客观角度来看,艺术作品都会受到其所在时代的影响,体现时代特征与文化气息。中国当代艺术家正在遭遇全球化语境和随之而来的市场考量,时代的价值观、审美观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艺术创作方式更加多元化。

在当今中西文化相互冲撞与融合、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互对峙与统一的时代背景下,受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重精神和表现论的艺术观以及“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的冲击影响,现代水墨艺术家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水墨艺术中的审美要素。西方现代绘画艺术从后印象派开始已大大拓展了绘画色彩的表现道路,传递着自我、精神、内心、感觉,并把由此带来的个人体验提升到了“存在”和“真实”的地位。其主观性色彩中张扬的艺术个性和生命激情给此时寻求自我解放的中国艺术家们提供了别样的视角和艺术参考。现代水墨艺术家们正是在此凭借自身强有力的实验探索精神大胆借鉴和吸收西方色彩的主观性表现方法和构成方式,为中国水墨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

2.内在原因

传统中国水墨画色彩观的发展长期受到古代哲学观的影响和文人画色彩观的制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逐渐发展成以墨之玄素为主要色彩的文人画脉络,并取代宫廷绘画色彩和民间美术色彩成为中国画之正宗。因此,中国画的色彩观念在中国历经几千年的时间一直在缓慢的发展,鲜有突破。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刚刚从十年文革转向改革开放,艺术渴望回归本体,当代生活的丰富多彩与都市文化的炽热给大家带来新的审美诉求,恬淡悠远的黑白图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现实世界认知与感悟的需要,需要新的色彩语言来适应水墨艺术家们的情感表达和个性解放。正如造型、笔墨、构成、图示、内容的改变,主观性色彩对于水墨的影响,也不只是一个表层介入问题,更不单单是拿来主义,为变而变,而是艺术规律和人们普遍审美心理的结合,是画家时代责任感的自觉。现代水墨艺术家们需要不断地更新传统色彩体系,从自身民族艺术和时代诉求出发挖掘现代水墨画发展的有益因素,开创色墨交融的新传统。

二、现代水墨中主观性色彩语言的研究

在现代水墨色彩的探索方向上,一部分中国水墨艺术家在追求语言创新的同时或多或少地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色彩表现性因素,而精神内涵上则更多地保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作品的创作手段和艺术思想能够为中国当代审美范畴所接受,更易产生共鸣。而另外一部分水墨艺术家的作品更加贴近国际艺术观念,色彩的主观性运用更加冷静理性,使之成为当代艺术语言建构的一部分。所以同是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但是因为思想观念的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水墨形态与艺术风格,从而使色彩语言的主观性表达在现代水墨中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实验性姿态,极具当代性特征。

(一)现代水墨中主观性色彩语言的特征

1.画面视觉效果呈现色墨交融的新体验

从当代人的视觉经验及内在需要出发,解构传统笔墨的表现规范,打破宣纸、毛笔、水与墨构成的稳定结构,把水墨与空白构成的关系转换为点、线、面、色构成的新关系,并借鉴西方色彩构成理论中对色彩相貌、情感、明度、纯度、冷暖、面积的科学理论分析,适当吸收色彩的设计性手法和保留色彩再现性要素。笔墨形态根据画面表达的需要延续或转变,墨色在传统固有身份和视觉色彩身份中进行变幻,也有的画家使用空白与色彩明度的变化给画面注入光色效果,在视觉传达上体现怡情舒适、协调统一的色彩面貌。在技法手段上常使用中国画颜料以外的色彩,如日本颜料、韩国颜料,甚至广告色、水彩色、墨彩、岩彩等,有时运用加胶、加矾或脱胶、脱水等特殊制作技法,使画面表现力更加丰富。

2.墨色退居次要位置或完全消失

色彩的表达方式以借鉴西方绘画的表现性手法提炼强化带有情感内化的色彩直接作画,运用色彩构成的张力和色块组合的对比规律营造画面氛围,强调色彩的韵律节奏,真正达到以色代墨,以色传情,保持灵感和激情的鲜活性。其实这种表现手法,一部分画家在作画过程中借鉴了传统文人画中“以色当墨”一说,在颜色与宣纸的作用中保留了毛笔的书写性痕迹和传统墨色中的空灵、呼吸感。墨色的浓、淡、干、湿,皴擦、点、染,此时完全被颜色的深、浅、明、艳,磨、折、揉、搓所代替,“积色”代“积墨”的运用同时加强了作品的厚重感和力量感,使画面色彩产生联想性、象征性、神秘性、音乐性,体现主观性色彩生命的真实存在。

3.主观性色彩语言的抽象性和独立性

主观性色彩与抽象性造型和抽象性笔墨相结合,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浪漫热抽象和理智冷抽象的表现因素,结合中国画色彩的主观性和社会性特征,发挥中国画颜料的独特性质地,色彩语言也更具抽象性和独立性,体现的是哲学性的思维方式和更加主观自觉的艺术创作方法。

现代水墨艺术家在主观性色彩语言的探索还有很多,不尽一一道来。现代水墨艺术家也在进行着大量的实验和探索,他们以当代人的感受方式贴近现实,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当代水墨的表现领域,在艺术形式上表现的更为多样性,因此具有了开创性的意义。

(二)现代水墨主观性色彩与传统中国画色彩的比较

以黑白为主的中国水墨画色彩有其产生的特定历史文化和哲学背景,中国画色彩观念的演变自有其系统。谢赫六法中“随类赋彩”的主张是要作画者表现物的属性而不去模仿物的现象,要求画家必须对丰富的客观色彩世界加以高度的概括提炼,而这过程本身就存在主观审美的选择空间。对固有色的突破正是在唐代工笔重彩发展至成熟阶段水墨画出现之时,可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墨分五色”的色彩追求与道家对自然同趣的追求,禅宗的人生哲学,文人画家淡泊超逸的审美是一脉相承的,所谓“五色令人目盲”皆因面对自然本质的朴素追求。此后以“玄素”为主要色彩的水墨画发展成为中国画的主流样式。

通过中国画从“固有色”到“墨分五色”的演变我们可以窥视到,传统中国画色彩语言系统有其高度概括、高度浓缩的主观色彩的艺术特色,重表现、重主观情感意志的传统审美特点。这与现代水墨中追求个性、追求自我、追求艺术本体的表现性因子相暗合,在精神脉络上其实呈现出某种“藕断丝连”的关系。而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艺术家更是从东方特有的文化艺术中吸收了色彩主观性表达的艺术手法,后印象派绘画的变革便是例证。但传统中国画色彩观相对忽视了色彩的丰富性和表现力,缺乏现代感,需要色彩的觉醒和体现时代精神的水墨色彩的实践,进行从色彩意趣到表达表现的艺术观念的转变,这就需要我们既不盲目从古,也不能简单嫁接,因此现代水墨画中主观性色彩的进入有其本身的艺术规律和历史必然性,也体现了水墨的革新一定是在其内部自省挖掘完成的艺术主张,所以现代水墨画要在当代艺术中体现其位置身份还要在审视自身水墨传统的基础之上。

三、关于现代水墨中色彩主观性表达的探索和实践

早在20世纪初中国画家就已经开始在色彩的表现和运用上进行了变革,他们均以水墨画为核心,有的结合民间艺术中的色彩表现形式,有的吸收西洋绘画中的色彩语言探索水墨语言的多种可能性。例如林风眠开创出了写意的现代彩墨风格,虽仍运用传统水墨工具,但突破了笔墨、章法等限制,更加强调主观色彩和画面构成,使画面注入了主观情感因素。此后李可染、吴冠中等大家打破了笔墨的独立性,水墨画由写意推进到抽象,通过水墨与色彩相结合开创彩墨新风格。他们对色彩、形象、画面构成等视觉因素的使用,对传统水墨的贫色缺憾给予了有力的辅正和补偏,让我们看到艺术大师突破传统的不懈努力。直到80年代,在85思潮的基础之上,中国水墨画进入一个新兴时期。中国水墨画艺术家在寻求中国画新出路和传统语言突破的实践中涉及了大量色彩实验和探索。其中主观性色彩的应用无论被水墨艺术家深入研究成为自己个性化语言的一部分,还是仅出现在艺术家的某阶段作品中成为表达方式之一,都给人们带来全新视觉体验,同时也得到很多评论,褒贬不一。这正是主观性色彩在现代水墨范畴内极具实验姿态和时代气质的一种体现。

(一)现代水墨艺术家对主观性色彩语言的探索和实践

在当今经济繁荣发展,文化多元化,思想空前解放的社会背景下,现代水墨艺术家对于主观性色彩语言的研究更加值得我们关注。马蒂斯说过:“如果线条是诉诸于心灵的,色彩是诉诸于感觉的,那你就应该先画线条,等到心灵得到磨练之后,才能把色彩引向一条合乎理性的道路。”[11]现代水墨画家们以色塑形、以色达意,完全脱离了对自然色彩的机械搬运,也不尽是中国画传统绘画中主观的、程式化的色彩,表现出了水墨画家对画面色彩极强的经营和控制能力,达到了色彩主观性表达的自由境界。

例如目前,在国内现代水墨研究领域以色彩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法的画家田黎明打破了以墨为主的传统水墨格局,实现了以色为主的新表达,引入了西方印象派的光色组合作为画面主要手段,吸收色彩构成法,运用色彩冷暖、明度、纯度的变化增加了画面层次,细腻微妙的色彩变化营造出一种虚淡空灵、静逸超然的诗意空间,他的光与色并非印象派追求的科学的光色构成,而是加入了画家的主观情感色彩,散布在画面的光斑打破画面的深度感和空间限制,显现出阳光沐浴下的生命活泼和平淡宁静,丰富了用水墨材料表现光色效果的能力。在制作技法上,田黎明在运用传统没骨、烘染法的同时,还创造性地使用了围墨、融染、阴阳法等多种技法,并在色中加墨、墨中加胶、色中加粉,降低色彩的纯度明度和饱和度,增加了色彩的表达手段。在作品《蓝天中》《游泳》《山水》系列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色彩和光斑带来的视觉朦胧感,他的《都市》系列画面则大面积运用了较为纯净的绿、朱膘等颜色浅染,光色浸没人物的脸部,呈现出现代都市人徘徊焦虑和神往心灵归所的的矛盾气息,这时“笔墨”中的“墨色”已转化为“黑白灰”中“黑”,墨的身份的解放使其在丰富的色彩运用中非常自由,色与墨的融洽反而更加显现出独特的笔墨韵味。田黎明的这一手法构成了田黎明水墨语言的最大特点,在中国水墨画主观性色彩的表达上做了很好的典范。

在现代水墨发展的道路上,水墨画家王彦萍运用画面构成和色彩的主观性表达方式使自己的艺术之路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脉络和独具特色的艺术个性。王彦萍的笔墨和色彩透露着内心的敏感和单纯,是一种心理意识的诉说,她的色彩纯净明快,有海水一般深沉透彻的蓝色,有鲜艳欲滴的红色,还有灿烂绚丽的黄色和沉郁幽静的紫色。这些心灵幻化出的色彩与墨色交融互渗,透过宣纸与色彩肌理的柔软呼吸,出没在极简大气的平面造型和时空错落的画面构成中,例如作品《屏风系列》把观者带入梦境一般奇幻瑰丽的世界。王彦萍画中的色彩是激情的,她经常使用大面积的对比色,但涂色质地力求饱满厚重,在积墨积色的同时强调留下笔触痕迹,并选用带有纤维纹路的宣纸,画面完成后不加托裱,直接呈现宣纸的起伏、柔软和质感,整体亲和朴素,所有大块纯色、对比色和一切形体出没于宣纸的肌理褶皱之间,作品的呼吸感油然而生,弥漫于画面之中。王彦萍的色彩带有音乐的节奏和律动,是内心情感抽象化的真实色彩,使人联想到“深夜里的巴赫,诗性的勃拉姆斯”,安静低调,静水流深。《母与子系列》《红鸟》《春》《仲夏》《秋》《冬》《黄色气球》等作品均是画家作为女性心灵自写的作品,也是女性特有的情感表达。沙赫泰尔在《论色彩与情感》中曾经说过“人对色彩的经验和他对情感的体验之间,实际上有类似的地方。因为不管是在色彩经验发生的时候,还是在情感经验发生的时候,我们自身同样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12]。对女性艺术家而言,她们的情感经历都留有深刻的色彩印记,天生具有较高的色彩敏感度和丰富的色彩细胞。所以,在众多女性艺术家的创作中色彩自然成为渗透情感的重要手段。对于女性画家所蕴藏的色彩敏感性,也随着现代水墨中笔墨的解放和语言的突破大胆地流露出来,这种天性潜质的挖掘不仅使她们更加完美精确地传递了心灵,同时也为现代水墨艺术语言的拓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另外,其他一些水墨艺术家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对色彩的主观性运用做了较好的注解。例如画家陈平的部分作品,在对画面进行构成性分割的同时,在水墨基调上用广告色染画蓝天和红房子,把透明的水墨与不透明的粉色结合起来,用独特的色调反差造成一种现代气息。蒙古艺术家海日汗深受西方表现主义大师夏加尔、苏丁、蒙克等的影响,运用表现性色彩保留传统水墨抒写性特征的同时强化了作品的原始宗教气息,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面貌。朱伟的“没骨画法”使最讲究的线向后隐退,画面加强了色彩的需求,颜色鲜艳大胆。晁海的积墨、积彩手法表现着陕西农人顽强厚重的地域特色,最大限度地凸显了视觉语言的冲击力。油画家出身的王炎林将陕西民间艺术鲜明的色彩和造型融入水墨画实践,创造出笔墨恣意、造型夸张,并具有超现实意义的新语境。还有新一代青年水墨艺术家的作品在色彩语言大胆运用的同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不同以往的审美方式。例如在一些70后、80后水墨画家的作品里,色彩成为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分别具有指代性、隐喻性、象征性的特点,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二)在现代水墨中对色彩主观性表达的尝试

水墨画创作过程中,自我感受极为重要,新的审美语言的显现往往隐含在最初的个人真实感受之中。在水墨创作过程中,笔者注重内心情感的体验和表达上的契合,不断磨合抻取,直至精确的语言方式出现。

在创作过程中,首先内心有一个不得不表达的冲动,这种内心的情感和认知通过与色彩的结合象征性地表露出来,《傲视》中红色的使用传递的是强烈真实的存在,而色相偏冷的曙红此时是对悲凉无奈的此种情感的最好注解。在创作步骤上事先确定大概需要的造型,随着画面的生发和偶然性一步步推进,控制确立辅助性色彩和画面的构成方式,画面做到大开大合,墨色的厚重与色彩的强化形成强烈对比。最近的《我的洛水》《理性的诞生》以及《有毒》《夭夭》等作品调整了色彩在画面中的面积,尝试各种色彩构成关系对画面的作用。在画面制作技法上减弱书写性笔墨,增加积色积墨手法的比重,调整色彩的冷暖度,添加宿墨效果与色彩融合,使画面更加厚重,笔触墨迹留有揉搓、磨折的深痕,作品整体散发出紧张、骚动的气息,弥漫着无上的空寂与孤独感。笔者坚持在独有的情感体验中压取语言方式,构成杂形混色的画面质感。

在这几个系列的创作过程中,针对现代水墨画语言的主观性色彩实践有一些体会。主观性色彩的生发不是凭空而来,而是画家在平时写生和生活观察中的敏感内心体验,当此种联想暗合画家某种表达需要时,便会自然而然地带入到创作过程中。是画家自身智性的直觉和自觉的体现,在此创作系列从感性向理性过渡阶段,冷静的思考和运用色彩的多种表现方法,使作品最终接近表达的终点。其实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偶然性因素也是一条潜在的控制手段,如若加以引导,与表达需要相契合,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大胆取舍的同时又要重视每一次灵感契机,对自然流露的画面因素进行及时抓取,并对其进行有益大胆的实验,这种方式对语言的提取是极有益的。每一个画家在日常的绘画实践中都是一步一步地向着自我的追求迈进,而大量的实验和思考正是靠近理想中的语言突破的保证。

四、结语

中国水墨画的色彩语言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在不断地拓展着自己的形式,在数千年的艺术进程中,色彩要素在绘画的每个阶段都承担着不同的使命。而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占有主流位置的水墨画色彩却一度被忽视,但我们不能凭空否定水墨色彩在当代语境中的价值,最好的方式是将其放在整个艺术发展的趋势中来考察。中国水墨画的变革也会存在于水墨画发展的全过程,而色彩语言的转变作为变革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是其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借用西方光色理论,还是融入传统色彩观念,现代水墨中色彩的主观性表达是合时代的当代语境的产物。相信随着当代水墨画家的积极探索,现代水墨中的主观性色彩运用还会有新的突破,并会成为现代水墨语言组成的重要因素。

[1] 谢赫.古画品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 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4] 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的历史展开[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5] 易英.关于实验水墨的种种问题[J].艺术生活,2008,(3):21-22.

[6] 郎绍君.郎绍君美术时评[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7] 何桂彦.颠覆与重建:当代水墨的变迁与突破[J].艺术评论,2011,(5):51-56

[8] [英]克莱夫·贝尔.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

[9] [德]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10]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1] 谢博.线条—画者内心情感的外化表现[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12] 张欣荣.自然色彩的人性化表情[J].装饰,2003,(12):86-87.

[13] 鲁虹.中国当代艺术30年[M].台北:台湾艺术家出版社,2011.

[14] 曹玉林.当代中国画体格转型[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15] [意]克罗齐.美学原理[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16] 曹意强,范景中.20世纪中国画“传统的延续与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17] 贾方舟.现代水墨的趋势与前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99,(3):19-23.

OnSubjectiveExpressionofModernInkPaintingColor

LIU Fang
(School of Fine Arts,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Cangzhou, Hebei 061001, China)

With the subjective expression of modern ink painting color as the main lin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tures and causes of the subjective color in modern ink painting by comparing it with the color concep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Contemporary ink painters have made achievements in subjective color exploration and experiment.The application of the subjective color in the modern ink painting conforms to the aesthetic trend of modern times. To discover and explore the artistic value of subjective color in the contemporary context has profound significance for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modern ink painting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k art.

modern ink painting; subjective color; contemporaneity

J204

A

2095-2910(2017)03-0099-06

[责任编辑尤书才]

2017-07-21

刘 芳(1980-),女,河北河间人,沧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助教,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水墨创作与研究。

猜你喜欢

主观性水墨画水墨
牡 丹 (水墨画)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水墨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安静的水墨画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泼尽水墨是生平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当代水墨邀请展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