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特岗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影响
——以河北省特岗教师为例

2017-11-02佟立荣康立娟沧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沧州061001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特岗优秀教师师德师

陈 玲,佟立荣,陈 蕊,康立娟(沧州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互联网+”对特岗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影响
——以河北省特岗教师为例

陈 玲,佟立荣,陈 蕊,康立娟
(沧州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在“互联网+”的时代,特岗教师们的师德师风建设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是课题组进行调查访问的初衷。通过调查访问和分析发现,96%的特岗教师每天接触网络,大多数特岗教师热爱教师职业,能够自觉选择网络的正面信息,发挥网络在教学、师生沟通方面的积极作用。

特岗教师;互联网+;师德师风

2009年到2016年间,河北省公开招聘特岗教师约三万多人,覆盖64个县,他们作为教师队伍的一支新生力量,对基础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岗教师的队伍都是“80、90后”的年轻人,如今只身前往老少边穷地区任教,他们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都受到严峻地考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部提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1]。特岗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因此迎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课题组结合国内外学术界对师德师风的研究,结合河北省特岗教师的特点,进行了调查访问。据此,分析“互联网+”对特岗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影响,为特岗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

课题组对河北省内不同地区的在职特岗教师进行了调研,通过网络发放问卷、发放纸质问卷和座谈会三种形式进行调查。课题组根据河北省特岗教师的特点,设计了“特岗教师师德师风调查问卷”,问卷共设计调查问题41个,调查内容包括特岗教师的基本信息、职业认同感、责任感、教学科研情况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针对问卷中难以设计的问题,精心编制了访谈提纲,以保证调查更加完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中专门设计了“互联网+”对特岗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影响的题目。

调查问卷通过问卷网和课题主持人在给特岗教师授课时发放。调查期间共发放纸质问卷200份,回收有效纸质问卷188份,有效回收率为94%;回收网络有效问卷309份;座谈会则是在课题主持人对特岗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随机召开,对不同性别、年龄、任教学科、任教学段的120名特岗教师进行了座谈访问。调查访问的对象共计617人,其中男教师占15%,女教师占85%;专科学历占16%,本科学历占82%,研究生学历占2%。这些特岗教师中,在幼儿园任教的62人,占1%;在小学任教的487人,占79%;在初中任教的123人,占20%。他们现任职务包括任课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校团委负责人等,其教龄分别为1-5年不等。

一、“互联网+”对特岗教师工作生活的影响

(一)每天的上网时间

调查表明,受访教师中基本不上网的有25人,占4%;每天上网1小时以下的有148人,占24%;每天上网1-3小时的有401人,占65%;每天上网4-6小时的有37人,占6%;每天上网时间在6小时以上的有6人,占1%。绝大多数的特岗教师业余时间都会上网,上网人数达到总人数的96%。可见,“互联网+”对“80、90后”特岗教师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

(二)上网目的和使用的网络媒体

调查结果显示,特岗教师们上网的目的依次是:获取信息、学习、指导学生、社交需要、娱乐休闲、消磨时间、其他;上网经常使用的网络媒体主要有:即时通讯工具(如QQ、微信等,占95%)、社交网络(如人人网、开心网等,占9%)、网络舆论活动(如微博、博客、论坛等,占42%)、网络直播媒体(如网络电视台,占18%)、网络点播视频(占46%)、新闻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等,占34%),见图1。年轻的特岗教师们上网浏览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互联网+”传递的庞杂信息、多元思想及观念深刻影响着他们对信息、事件的认识与判断,甚至影响他们已形成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图1 特岗教师使用网络媒体的调查

(三)使用网络与学生互动的情况

17%的受访教师表示“几乎不会通过网络与学生互动”,36%的受访教师表示“偶尔通过网络与学生互动”,47%的特岗教师则表示“经常甚至总是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总之,“互联网+”更加密切了学生与老师的接触。学生已不满足单调的课堂,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如QQ、微信、邮件等方式与教师交流,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交流的内容不限于课本知识,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在“互联网+”的视阈下,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在8小时之外与学生顺利、高效地沟通,成为特岗教师们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关注的热点问题及获取途径

调查显示,大家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排序如下:文化教育、时事政治、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生、娱乐八卦、体育新闻、其他(见图2)。获得这些信息的渠道通常是新闻媒体官网、新闻类博客、微博、人人与微信公共号、大型门户网站、其他人转载发布的信息、政府部门网站、贴吧论坛等。从特岗教师们关注的内容以及获取信息的渠道可以看出,网络是其获取外部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他们运用网络主要是为了获取知识甚至直接用于工作。

图2特岗教师热点关注问题调查

特岗教师都是“80、90后”,他们成长在一个信息的时代,再加上工作的环境相对较为贫困,娱乐设施也很少,所以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还是很大的,无论是学习还是休闲,绝大多数的特岗教师都离不开网络。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部分教师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乃至高尚职业道德的养成,对特岗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互联网+”对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

(一)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

通过座谈我们还了解到,特岗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各大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对于优秀教师宣传力度的加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群年轻教师对未来的规划。从特岗教师选择特岗的原因以及他们对于人生的未来规划看,其目标都较为明确,甚至大多数老师表示会把教师职业当做一生的事业来做。同时也有个别特岗教师担心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师职业有冲击,因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不受时间、地点地学习,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直接作用会降低。

在座谈中,我们也充分感受到绝大多数特岗教师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他们认为特岗教师的岗位对自己而言是实现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一次极好的机会。但是互联网所提供的新职业新岗位,仍然对部分特岗教师有吸引力,调查中有2%的特岗教师表示愿意有机会尝试“互联网+”提供的新职业。

(二)对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度

调查显示,表示“对相关法律规定很熟悉”的教师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2%,表示“对教育相关法律比较了解”的教师占72%;表示“不太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的教师占16%。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是通过网络媒体,20%的受访者表示是通过教师培训和教师资格的相关考试了解了相关规定。可见,互联网是对特岗教师相关法律法规普及的主要途径。

(三)教师惩罚学生和反思个人教育行为的情况

在座谈中我们发现,对于惩罚学生这个问题,特岗教师们比较敏感,无论他们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怎么样,但他们对于一些传统的惩罚学生的方法,比如罚站、罚劳动、罚跑步、严厉训斥、讽刺挖苦、打手心等方法都是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来源于近些年媒体对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批评性宣传,特别是网络媒体对于一些虐童事件、教师体罚学生的恶性事件的连续报道,以及各大论坛对相关事件的追踪讨论,这些信息对他们影响颇大,绝大多数特岗教师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可见,互联网信息传播之广之快,对于特岗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甚大,而网络媒体的强力正面宣传是特岗教师形成良好师德师风的助推器。

(四)特岗教师心中的优秀教师

本题设四个选项,是多选题。选择“优秀教师首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看学生成绩”的教师有50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82%;选择“优秀教师首先遵纪守法,其次看学生成绩”的教师99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6%;选择“优秀教师应该能赢得多数学生的喜爱,学生成绩较好”的教师有185人,占被调查总数的30%;选择“优秀教师应首先看学生成绩,其次看教师工作态度”的教师19人,占被调查总数的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2],特岗教师熟知并赞同,其信息来源也是网络媒体。他们还认为优秀教师远远不是一些数字、一些奖章可以概括的,优秀教师所付出的心血与他们所得到的表彰及实惠是不相符的。在座谈中我们发现,优秀教师的概念在他们心中更加饱满、更加感性,在网络上流传的一些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远比及格率、升学率更能打动他们,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年轻人所特有的朝气和希望。

三、结语

根据问卷调查以及座谈记录可知,有96%的特岗教师平时都会上网,网络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快捷的学习手段,同时也会使一些人不知不觉误入歧途,不能自拔。在网络生活中,每个人的年龄、性别、身份、性格都统统被淡化,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好恶把自己设计成某种类型的人,然后生活在自己构建的一个虚拟的花园中,但是到了现实生活中则有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纪律、道德约束着教师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能在纷繁的网络生活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每一名特岗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对教育管理部门而言,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促进特岗教师提高政治觉悟、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专业成长,筑牢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对《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EB/OL].[2017-03-21].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509/t20150907_206045.html.

[2]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4-09-10(05).

TheInfluenceof“Internet+”ontheConstructionofSpecial-postTeachers’ProfessionalMorality:TakingSpecial-postTeachersofHebeiProvinceasanExample

CHEN Ling, TONG Li-rong, CHEN Rui, KANG Li-juan
(Marxism Department,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Cangzhou, Hebei 061001, China)

In the era of “Internet +”, it is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task group to investigate what influence will be exert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post teachers’ professional morality. Investigation, interview and analysis show that 96% of the special-post teachers contact with the internet every day. The majority of them love their profession and can consciously choose the positiv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making it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eaching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pecial-post teachers; internet +; teachers’ professional morality

G451.6

A

2095-2910(2017)03-0081-03

[责任编辑尤书才]

2017-07-18

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互联网+’视域下河北省特岗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编号:No.201603010115。

陈 玲(1963-),女,山西岚县人,沧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佟立荣(1984-),女,河北沧州人,沧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特岗优秀教师师德师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可能
——记全国优秀教师朱阿娜
优秀教师
辽宁:特岗计划驰援卫生院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优秀教师
“特岗计划”边远地区教师补充机制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