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术切除后组织嗜酸粒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2017-09-27卢大松冯勇军曾春荣王明靖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8期
关键词:弱阳性嗜酸鼻息肉

卢大松 冯勇军 曾春荣 王明靖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海南 海口 570311)

老年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术切除后组织嗜酸粒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卢大松 冯勇军 曾春荣 王明靖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探讨老年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术切除后组织嗜酸粒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鼻内镜术切除老年鼻息肉患者40例,以手术6个月内术腔完全上皮化和未完全上皮化的患者分为预后好组22例和预后差组18例。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苏木精-伊红染色的方法,研究两组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和IFN-α的表达,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术切除后预后与组织嗜酸粒细胞与TNF-α的关系。结果预后好组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的表达较预后差组弱(P<0.05);两组鼻息肉组织中TNF-α的主要细胞有固有浸润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腺体细胞,均定位于细胞质。在预后好组鼻息肉组织中,TNF-α的表达较预后差组弱(P<0.05);有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于鼻息肉组织的固有层,其中预后差组的嗜酸粒细胞TNF-α表达的总阳性率显著高于预后好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与TNF-α是影响老年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术切除后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嗜酸粒细胞与TNF-α在鼻息肉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且影响老年鼻息肉鼻内镜切除术预后效果。

鼻息肉;经鼻内镜术;嗜酸粒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

鼻息肉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结果,是鼻科常见疾病〔1〕。鼻息肉是一种以活性炎症细胞,尤其是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呼吸道黏膜炎性病变的鼻部表现,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既能抗肿瘤活性,又能介导炎性反应的一种分子量为17.35 kD的非糖基化蛋白,使炎性细胞活化,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管内皮细胞的表型诱变成炎症型,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在生理和病理发挥重要作用〔1〕。本研究探讨老年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术切除后组织嗜酸粒细胞和TNF-α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鼻内镜术切除老年鼻息肉患者40例,以手术6个月内术腔完全上皮化和未完全上皮化的患者分为预后好组22例和预后差组和18例。纳入标准:(1)均是单纯性鼻息肉患者,均>60岁;(2)患者均行鼻内镜切除术;(3)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有其他方面严重性疾病;(2)有感染性疾病。预后好组男15例,女7例,年龄62~78〔平均(65.68±9.65)〕岁,病程1~3年,平均(2.35±1.02)年,Ⅲ型7例,Ⅱ型9例,Ⅰ型6例;预后差组男13例,女5例,年龄63~77〔平均(64.85±10.23)〕岁,病程1~3年,平均(2.10±1.11)年,Ⅲ型6例,Ⅱ型8例,Ⅰ型4例。两组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经过一致的术前治疗及术前准备后均在同一组医师行鼻内镜切除术,在局麻情况下,行鼻内镜手术,根据术前CT结果及术中所见病变情况,一般采用切前组鼻窦开放是Ⅰ型患者,开放全筛、隐窝额开放并扩大上颌窦口是Ⅱ型患者,行全组鼻窦开放是Ⅲ型患者。Ⅲ型者或病变范围较广者采用哌替啶进行全身麻醉。术后采用凡士林纱条和填充海绵填充鼻腔。术后治疗方式基本一致,对出现并发症者积极治疗。根据病情安排患者出院,回家休养。患者出院后均遵医嘱服药,术后2个月内2次/w到医院复查,并用鼻内镜下清理术腔,分离粘连。在术后3~6个月,3~4次/d复查,并进行清理,直至满6个月。评价其术腔黏膜恢复情况。

1.3检测方法 (1)TNF-α:用10%的中性甲醛固定标本24 h,按石蜡切片常规操作后用一抗采用鼠抗TNF-α单克隆抗体(TNF-α单克隆抗体及链霉菌抗生素物蛋白-过氧化物酶转结法(SP)试剂盒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试剂行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每次染色均设阳性喉癌组织切片,用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一抗的阴性对照。(2)嗜酸粒细胞:将组织石蜡切片脱蜡、冲洗,PBS浸泡,3%H2O2去离子水及孵育后二氨基联苯胺(DAB)剂显色冲洗及苏木精复染、脱水、透明并树胶封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炎性细胞浸润状况,并在高倍视野Eos细胞计数。

1.4TNF-α和嗜酸粒细胞阳性标准 以出现棕黄染色颗粒的细胞质为阳性细胞。在5×5 mm2和6× 6 mm2条线的目镜上配计数格上计数10个阳性区域(400倍视野平均值),10个高倍视野未见或偶见1个阳性细胞为阴性,每计数格内阳性细胞计数<5个为弱阳性,6~10个为中度阳性,>10个为强阳性。而根据腺体及血管阳性计数:10个高倍视野未见腺体及血管为阴性,阳性个数所占百分比<30%为弱阳性,30%~60%为中度阳性,>60%为强阳性。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嗜酸粒细胞与TNF-α鼻息肉组织的表达 预后好组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的表达较预后差组弱(P<0.05);两组鼻息肉组织中TNF-α的主要细胞有固有浸润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腺体细胞,均定位于细胞质。在预后好组鼻息肉组织中,TNF-α的表达较预后差组弱(P<0.05)。见图1。

A:预后差组嗜酸粒细胞;B:预后好组嗜酸粒细胞;C:预后差组TNF-α;D:预后好组TNF-α图1 两组嗜酸粒细胞与TNF-α表达(DAB,×400)

2.2两组嗜酸粒细胞与TNF-α表达的差异 有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于鼻息肉组织的固有层,其中预后差组嗜酸粒细胞表达总阳性率为83.33%(阴性3例,弱阳性5例,中度阳性7例,强阳性3例),显著高于预后好组的50.00%(阴性11例,弱阳性7例,中度阳性3例,强阳性1例)(P<0.01),预后差组TNF-α表达总阳性率为77.78%(阴性4例,弱阳性7例,中度阳性5例,强阳性21例),显著高于预后好组的40.91%(阴性13例,弱阳性6例,中度阳性2例,强阳性1例)(P<0.01)。

2.3Logistic回归分析 组织中嗜酸粒细胞与TNF-α是影响老年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术切除后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见表1。

表1 Logistic回归分析法

3 讨 论

嗜酸粒细胞的浸润和明显的间质水肿是鼻息肉的病理学特征〔2〕。细胞因子在鼻息肉的发病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NF-α是可活化各种炎性细胞的初级炎性因子,能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也具有多种促炎生物活性〔3〕。TNF-α能延长嗜酸性粒细胞的存活时间和使其活化通过上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还能直接损伤鼻息肉上皮在刺激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毒功能情况下〔4〕。本实验结果表明TNF-α在血管系统的广泛作用下能导致鼻息肉间质水肿、炎性浸润和腺体增生,还能同时使部分结构细胞受刺激而释放细胞因子,从而使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聚集而分泌多种白三烯、前列腺素、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等炎性介质,增加鼻上皮细胞吸收钠离子和分泌氯离子,增加水分吸收,使组织水肿加重,最终导致鼻息肉的发生〔5〕。间质中的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也是鼻息肉的特点,其中嗜酸粒细胞为主要炎性细胞之一〔6〕。本研究结果提示嗜酸粒细胞对鼻息肉的发生和复发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嗜酸粒细胞在鼻息肉组织中活化状态和浸润较为显著。研究显示,嗜酸粒细胞在鼻息肉组织的浸润程度与预后和复发显著相关〔7〕。Eotaxin 和Eotaxin-2是嗜酸粒细胞的两种趋化因子,能选择性的与趋化因子受体(CCR)3受体结合而趋化和活化嗜酸粒细胞,而这两种趋化因显著高于正常鼻黏膜在鼻息肉上表达,提示鼻息肉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Eotaxin等趋化因子通过对磷酸性粒细胞(EOS)的趋化和活化作用有关,且鼻息肉组织中Eotaxin-2的表达显著增加,提示鼻息肉复发可能是因为Eotaxin-2通过对EOS在鼻黏膜局部的聚集〔8〕。本研究还提示在术前重视患者血清中嗜酸粒细胞与TNF-α控制治疗,可能会改善老年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术切除后预后效果。

1陈祖尧,余 玲,梁灼萍,等.TNFα-和MMP-9在鼻息肉嗜酸粒细胞浸润过程中的作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2):54-7.

2李 康,杨 静.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机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综合版,2012;35(3):70-2.

3曲 玲,张月琴,陈 静,等.肿瘤坏死因子α、环氧合酶2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其信号通路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2;12(1):47-50.

4王 敏,冯竹玉,郑家法,等.TNF-α及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在激素治疗中的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5):787-8.

5牛丽娟.白细胞介素-5和肿瘤坏死因子-a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9):19-20.

6贾艳辉,王艳军,亚力坤·亚生.嗜酸性粒细胞性和非嗜酸性粒细胞性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部分临床对比研究〔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2(5):370-3.

7隋 丽,陈 冬,马晓峰.老年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肺功能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0):2629-31.

8马晓峰,柴 丽,陈 冬,等.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形成中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5):927-927.

〔2017-04-11修回〕

(编辑 袁左鸣)

R765.25

A

1005-9202(2017)18-4634-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8.097

卢大松(1984-),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良恶性肿瘤的治疗研究。

猜你喜欢

弱阳性嗜酸鼻息肉
ER弱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弱阳性的检测分析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鼻息肉不起眼,但别小觑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MRI平扫在肾脏嗜酸细胞瘤与嫌色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急性腹痛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一例
同侧乳腺嗜酸细胞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
不规则抗体筛查弱阳性结果对临床输血的意义
易误诊的嗜酸粒细胞胃肠炎1 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