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7-09-04金春焕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数学实验探究教学

金春焕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实验已成为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如何更好地组织好数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数学实验的功效,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从数学实验的开发、拓展、整合等方面做深入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 数学实验;教学;探究;有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实验已成为数学高效课堂一个有效途径。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在富有挑战性、实验性的情境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大胆实验,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如何更好地组织数学实验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实验的功效,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一、深度挖掘,让数学实验成为教学常态

数学实验,应成为数学课堂学生学习的一种常态。一堆小棒、一把尺、一张纸、一个圆片等,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都能有效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学中,教者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要深度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实验素材,予以学生更多数学实验的机会,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这样的课堂才更有趣,学生才会有收获。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0、1、2、3、4”五个数和乘号组成一个乘积最大和一个乘积最小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时如果盲目让学生去调试,花费很多时间最终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更不能理解其中蕴含的规律。为此,我们在深入研讀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设计了这样的数学实验,先用“1、2、3、4”四张纸片和乘号摆一个最大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学生通过调试,很快发现两个乘数最高位上数字应该是3和4,然后3后面放2,4后面放1,并发现两个乘数越接近,乘积越大,借助前面实验积累的经验,再探究0的放法时,学生很快摸索出思考方法,并理解其中的规律,化难为易,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二、合理开发,让探究过程更有意思

数学实验中,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是一个不断思考、提升的过程,加强数学实验的开发与设计,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的过程才显得有意思。新苏教版教材教学内容后增设了动手做的栏目,旨在通过数学实验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根据教学实际对实验进行了二次开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对实验方法、数据记录、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指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六年级学习了认识体积后,教材设计了一个测量土豆体积的动手做实验,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探究土豆、螺丝、水果等一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方法,我们对实验进行了新的设计,开发了一节《测量不规则的物体体积》的实验课,这节课是在实验室进行的,教学时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较好地掌握了生活中的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感悟到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实验中,学习兴趣盎然,探究氛围浓厚,思维活跃,对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数学思考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适度拓展,让知识建构更有意义

在数学实验教学中,知识的形成有时需要教者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实验内容进行适度拓展与延伸,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创设适合儿童特点的生活情境,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让知识构建过程更有意义。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千米》一课时,由于学生只知道一千米很长很长,对一千米到底有多长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教材创设了让学生到操场100米跑道上走一走的教学情境,通过实地数一数走100米的大约需要的步数,推算出走1000米大约需要的步数,这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的实验方法,是学习数学的一种好方法。事实上,孩子对一千米到底有多长还需要有更深刻的感知与体验,为此,我们对教材进行了拓展,结合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设计了一个《千米之行,始于足下》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学校出发,步行经过几个景点,到达目的地,整个行程大约是1千米。学生通过实地体验一千米的行程,再通过撰写数学日记,记录千米之行的感受,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一千米的认识与理解,这种深刻的数学体验活动,让学习过程更有乐趣,知识建构更有意义。数学融于生活,寓教于乐,进一步丰盈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丰富了学生的数学体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巧妙整合,促学知识的共同生长

数学与很多学科之间都有联系,每门学科有自身的学科特点,若能将数学学科中实验教学巧妙地融入其他学科,寻求之间的共性,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情感、技能和谐统一,知识间的共同生长。教者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发掘其他学科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让“跨界”课堂成为学科整合的亮点。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学习了正反比例的知识后,教材安排了《大树有多高》的综合与实践课,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物体的高度与影长关系,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又涉及科学课上太阳高度对影长的影响的科学知识,教学中,教者进行了巧妙的整合,效果较好。又如,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节综合与实践课《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中笔者将这节课融入体育课中,课前对数学与体育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寻求共同性。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身体练习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对身体的变化,发展体质,养成科学锻炼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中要用到数学中求均数的方法。数学课堂本节课的任务主要是巩固平均数的相关知识,以及通过具体的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能力。本节课安排在体育馆进行,教学中学生置身于运动的情境中体验、测量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深入地了解运动前后身体变化的规律,巩固了平均数的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掌握了科学锻炼的方法,从而将数学与体育课的目标有效地融合,达到和谐统一。学科间的有机融合,更彰显了数学课堂的魅力与活力,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总之,数学实验教学作为数学课程改革的新领域,对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思维能力的提升、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它更需要我们每位数学教师积极去实践、思考,寻求最佳的方案,切实体会到数学实验教学的价值所在,从而更好地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

[参 考 文 献]

[1]董林伟,孙朝仁.“好玩”的数学——初中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6(3).

[2]王海峰.数学实验设计,不妨从教材出发[J].小学数学教育,2016(7-8).

[3]喻平.教育实验的教育价值[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6(3).

[4]郭庆松,候正海.数学实验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数学实验探究教学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