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

2017-09-04郑二龙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政治学科培育核心素养

郑二龙

[摘 要] 概述了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了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组织时政分享、开展体验式教学、畅通学生旁听审议途径、组织社会实践等途径以实现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核心素养”一词自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后,就成为我国普教阶段教育改革的灵魂与方向,各学科以此为依据积极把培养学生具有该学科的核心素养定为新课改的重要目标。高中政治学科作为培养学生德育,引领与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课程,有效地挖掘和实现其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和方法,掌握关于该学科的重要观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综合来看,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治认同

通过对高中政治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赞赏我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二)理性精神

通过高中政治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分析问题,善于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反思、积极进取,对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促进社会和谐。

(三)法制意识

通过高中政治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崇尚和遵从法律,树立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依法履行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在现实生活中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培养法治的思想、认知和态度。

(四)公共参与

通过高中政治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当家做主的责任感,了解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和方法,能够以沟通、协商、对话等方式依法表达诉求,从而有序参与国家治理和监督,维护公共利益。

二、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在教育新课改的背景下,也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关注时事热点,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现在的高中政治学科具有综合性、特殊性和发展性等特点,特别是在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来后,再不能墨守成规、照本宣科,应时刻关注国际、国内社会大事,开拓视野,在信息时代,价值观多元的现状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引导学生养成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价值观取向,增强政治认同。

(二)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

在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不应只局限于教材和大纲的要求,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教授学生新的学习观和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变单向传授为双向互动式学习。此外,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载体、教学途径等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注重体验式教学,倡导社会实践等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法制意识。

(三)注重专业发展,变认知立意为实践能力立意

高中政治教师在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下,应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深度和广度,满足学生不断提升的专业发展要求。在传授政治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时候应注重探究性、实践性教学,提升学生的公众参与能力,促进学生以实践求认知,以参与促提升,改变以往说教式积累,更加注重学生参与、实践的现实性活动,变认知立意为实践能力立意,从而培育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大幅提升。

三、基于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方式创新

(一)组织时政分享,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强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诸多国内、国际时政热点能够在短时间形成学生热议的焦点。着眼于增强高中生的政治认同,政治学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仿新闻联播,在课前开展三到五分钟的时政播报,学生从近期新闻媒体等关注到的国家出台的一些方针政策为导向,如三农问题、促进企业发展等政策信息,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分享,深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关注国际大事,对比各国发展道路,阐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发展中国。关注国际形势,了解西方政党选举、博弈等政治活动,对比了解东西方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这样的教学设计,化纯粹的理论灌输为现实东西方社会活动的观察体验,从抽象的被动式培育变为具体的主动式学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我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获得由衷的赞赏和认同。

(二)开展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高中政治学科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模式,创设小型生活情境,将生活融入教学,把高中政治学科要求的核心素养融入到学生的体验式教学中。例如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学生分组以推销者的身份自行设计苹果手机的推销词,从售卖者的角度体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同时采用“换位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分享和指出自身及他人存在的异化消费观,最后以经济分析师的身份引出理性消费观念。这样的教学设计,利用角色效应,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促进学生的体验式成长。让学生培养自我反思与批评、自我校正与发展的思维品质,通过体验学习,以小见大、由此及彼,提升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深入学习、培养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倡导的理性精神品质。

(三)畅通学生旁听审议途径,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以往的高中法制教学主要是课内抽象灌输,课外以所谓的普法宣传,如拉横幅、观看普法宣传片等为形式,虽也实现了课内、课外互动,但形式大于内容,学生的法制意识尚停留在认知的层面上裹足不前。国家和各级地方应筹划、建立政治学科学生旁听现场法庭审议制度,畅通政治学科学生旁听审议的途徑,在不涉及国家秘密,且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件上,鼓励学生在校方或教师的带领下现场旁听审议过程,以真实的审议境况开展现实的法制教学,这对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无疑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学生法制意识的觉醒,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四)组织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公众参与能力

社会实践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公众参与能力的培养。教学应突破在教室的有型课堂,深入到社会实践中,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迁移到社会实践中。如针对身边某一区域的环境污染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社会实践,通过调查问卷或走访周围居民等方式,深入调查环境污染的源头,了解居民的合理诉求,集体协商和讨论解决方案,积极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在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鼓励学生向当地有关管理部门或执法部门进行对话、协商,并提出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学生公众参与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变学生由旁观者向组织者、实践者转变,促进学生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断转变和提升,不断达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参 考 文 献]

[1]张露.中学政治核心素养:内涵、特性及培养路径[J].教育导刊,2017(1).

[2]方培君.让学生终身受益——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6).

[3]刘海.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课堂转向[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

[4]刘颖.思想政治学科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

[5]王馨乐.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探析[J].才智,2016(19).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政治学科培育核心素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初中政治教学应当强化思想教育引导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体系构建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