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比较研究

2017-09-03刘春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摘除术鼻息肉息肉

刘春阳

(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石桥 115100)

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比较研究

刘春阳

(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石桥 115100)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鼻息肉摘除术两种方式对鼻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4例鼻息肉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给予鼻息肉摘除术、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38%、94.5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复发率分别为27.03%、5.4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对鼻息肉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鼻息肉;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鼻息肉摘除术;疗效

鼻息肉为鼻科临床治疗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其指的是鼻黏膜长时间存在炎性反应而引发的组织水肿[1]。鼻息肉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严重影响。本次研究应用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对37例鼻息肉患者进行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74例对象均为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鼻息肉患者,以随机数字法作为根据进行分组,74例患者被平分为2组。对照组37例,其中,单侧为16例,双侧为21例,患者性别:男20例,女17例;年龄:20~49岁,平均(30.8 ±1.6)岁;病程:2~16年,平均(3.3±1.1)年。观察组37例,其中,单侧为15例,双侧为22例,患者性别:男21例,女16例;年龄:21~48岁,平均(31.1±0.4)岁;病程:2~17年,平均(3.5±1.2)年。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上,2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该2组存在相互比较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鼻息肉摘除术进行治疗,具体治疗如下:对患者实施局部浸润麻醉和表面麻醉之后实施具体手术操作。患者取仰卧位,仰起角度为30°。对单发性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时,在直视下凭借息肉钳将息肉蒂部夹住,然后直接将其咬除,或者使用圈套器套除;对多发性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时,快速、准确地直接将息肉摘除,并将筛窦。术中出血量较多的患者需将其病变组织送走检验科进行检验;凭借圈套器彻底去除后鼻孔息肉[2]。术后,给予患者纤毛功能恢复剂和抗生素,并对患者实施腔喷雾糖皮质激素治疗,严格按照规定时间清理患者鼻腔。

观察组给予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在对患者进行鼻息肉摘除术治疗的基础上再实施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具体治疗如下:在手术过程中,待筛泡显露之后,凭借直头咬钳将筛泡壁咬破,直接进入组筛窦,循这个缺口一直向前,彻底将前组筛窦气房去除。在实施此操作的过程中,必须防止筛前动脉受到损伤,否则会导致近心端回缩后出现眶内血肿。完成前组筛窦的咬除操作后,分别向外方、下方、后方扩大操作,彻底将后组筛窦气房去除。将存在于腔内的病变组织清除至蝶窦前壁,伸人钳子的深度约为7.5 cm。将中鼻甲保留作为内界,彻底将窦内病变、筛窦气房放除。将去除术中筛房必须保证开放的充分,将窦内息肉全部摘除。如果患者的中鼻甲存在病变,需考虑进行实施部分或全部摘除。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分不同阶段分别将取出鼻腔填塞物。术后3~4周之内需定期对术腔进行清理,彻底清除结痴、水肿样肉芽、血块等。

1.3 观察指标:给予患者相应治疗后对患者进行1~1.5年的跟踪随访,观察患者治愈情况、复发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并做详细记录。

1.4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内镜检查结果显示,窦口具有良好的开放状况,窦腔黏膜上皮化,未存在任何脓性分泌物;好转: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实施内镜检查结果显示窦腔黏膜有部分区域存在一定程度的肥厚、水肿或有肉芽组织存在,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存在;无效:患者接受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未见任何改善,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存在手术腔粘连,窦口完全闭锁或明显狭窄,有脓性分泌物和息肉存在。治愈率+好转率=治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方法:应用SPSS18.0版本的统计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行t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间相互比较存在显著性。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观察组为94.59%,观察组明显著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n(%)]

2.2 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术后,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2例(5.41%)、4例(10.81%)患者出现并发症,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1~1.5年的跟踪随访,对照组共有10例(27.03%)患者病情复发,观察组有2例(5.41%)患者病情复发,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

3 讨 论

患上鼻息肉后如不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导致咽喉炎、中耳炎以及心、肺脏器功能损伤等诸多严重并发症发生,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因此,加强对鼻息肉的有效治疗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方式对鼻息肉患者进行治疗。临床上应用较早的鼻息肉手术方式为鼻息肉摘除术。但是该种手术不是彻底根治性手术,术后复发率较高。战晨光[4]等研究应用中对36例鼻息肉患者实施鼻息肉摘除术,患者术后复发率高达33.33%。在实施鼻息肉摘除术的基础上再实施鼻内筛窦切除术可促进窦内病变黏膜得到彻底清除,有效避免息肉复发,且手术安全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促进患者得到更快康复[5]。但是在应用该种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表现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灵活掌握相关操作,手术必须要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进行,保证术野的清晰,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保证动作的轻柔,同时需加强对患者术中的反映进行密切观察,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在本次研究中,对37例鼻息肉患者实施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进行治疗后,该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均有显著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鼻息肉患者实施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可促进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疗效更加确切。

[1] 李金山.60例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并筛窦开放术治疗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5(20):214-215.

[2] 赖志华,钟玉红,汤素琴.鼻内筛窦开放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306-307.

[3] 沈敏,万俐佳,姜义道.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治疗鼻息肉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估[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 7(5):317-318.

[4] 战晨光,赵炜,郝洁.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11(9):608-609.

[5] 古闯逸,何健波,罗永志.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200例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2014,14(14):665-666.

R765.25

:B

:1671-8194(2017)21-0051-02

猜你喜欢

摘除术鼻息肉息肉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鼻息肉不起眼,但别小觑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高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分析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