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4例

2017-07-07罗璧玉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乙型疏肝病毒性

罗璧玉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1400)

针灸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4例

罗璧玉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140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疏肝健脾;针灸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坏为主要病变的常见消化道传染病,是我国的高发疾病之一。本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减退、厌恶油腻、肝大、肝功能异常,部分可出现发热、黄疸等。本病中医学属于“肝著、肝着、肝胀”、“肝瘟、疫黄”、“肝热病”、“黄疸”、“胁痛”等范畴。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6年10月我院针灸门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18岁~65岁,平均(33.1±10.1)岁;病程0.5 a~5 a,平均(3.3±0.5) a。观察对象均经过药物等治疗。

全部患者符合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诊断标准。排除孕妇以及处于哺乳期女性,合并有其他系统性疾病者,有其他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取百会、印堂、合谷、太冲穴,用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的华佗牌无菌针灸针,规格为0.25 mm×25 mm,直刺或斜刺进穴位,得气后行泻法,留针30 min后拔出。取膈俞、胆俞(四花穴),以三棱针点刺,再以玻璃罐拔罐,留罐1 min后拔出,并清理局部伤口。将5 a陈艾绒搓成麦粒大小,依次于脾俞、中脘以香点燃,至患者觉灼热疼痛时夹走,每穴位施灸5壮。隔天治疗1次,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其中痊愈:乏力、肝区痛、纳差、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化验检查肝功能恢复正常,抗-HBs(+),计24例,占70.59 %;好转:上述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化验检查肝功能恢复正常,抗一HBc(+),计7例,占20.59 %;未愈:治疗满3个疗程临床症状仍无明显改善,肝功能异常,化验检查HBsAg、HBeAg、抗-HBc还是阳性为无效,计3例,占8.82 %。总有效率为91.18 %。

表1 3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效果 例

4 典型病例

陈×,女,38岁,2015年6月7日就诊。主诉:右侧胁肋部隐痛1 a。现病史:患者诉近1 a来出现右侧胁肋部隐痛,神疲乏力,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纳呆,厌油腻,腹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 a。查体:肝脏肿大,压痛(+),叩痛(+)。舌暗红,苔白腻,脉弦。辅助检查:HBsAg(+)、HBeAg(+)、抗-HBc(+),ALT 182 U/L。治疗方法:针刺百会、印堂、合谷、太冲穴,得气后行泻法,留针30 min后拔出。于膈俞、胆俞(四花穴)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再留罐1 min后拔出,并清理局部伤口。于脾俞、中脘行麦粒灸,每穴位施灸5壮。隔天治疗1次,3个月后症状基本缓解,肝功能恢复正常,HBsAg(+)、抗-HBe(+)、抗-HBc(+)。

5 讨 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学属于“肝著、肝着、肝胀”、“肝瘟、疫黄”、“肝热病”、“黄疸”、“胁痛”等范畴。“胁痛”、“黄疸”病变涉及脏腑主要是肝、胆、脾、胃[2]。笔者从多年临床观察所得,肝炎患者多数出现纳差、腹胀、泄泻、胃脘痛、乏力等脾胃不足之症状。

总结原因如下:从中医五行理论来看,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太过,必乘脾土。《素问·五机真藏论》指出,肝可“传之于脾”。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亦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均指出“肝病”和“脾胃”的关系。

从慢性乙肝的致病病邪来看,《内经》所载:“溽暑湿热相搏,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瘅而为跗肿。”说明发生黄疸与感受湿热疫毒有关。湿热疫毒之邪内侵,隐伏血分,逐步造成气血失调和正气亏损是慢性乙型肝炎最基本的病机[3]。脾土喜燥恶湿。湿热蕴毒久居不去,日久留滞体内,必损伤脾土,造成脾胃功能下降。

少数患者经过误治,进食过量清热解毒药物,或自觉体热而误食过量寒凉食品,亦会逐步损伤脾胃。李普老中医多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亦指出:“疏肝不忘理血化瘀必兼益气,驱邪不忘扶正尤需顾及脾肾”[4]。临床上因着重于清泄肝火而寒伤脾胃者不在少数。

故本病的治疗着重从“肝”、“脾”两脏论治。

笔者运用针灸治疗本病,以疏肝理气、清营解毒、健运脾胃为治则。处方选用针刺百会、印堂、合谷、太冲。百会穴中医称为“三阳五会”,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及足厥阴肝经之会,位居头之巅顶,为百脉聚会之处,有清热平肝熄风之功效,印堂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二穴合称“百印穴”。太冲为肝经原穴,可治疗肝本脏的疾病,与合谷合称“四关”,二穴一升一降,一阴一阳,为调理气机、疏肝解郁之要穴。以上穴位均用泻法,共奏疏肝行气、清泄肝火之功。膈俞、胆俞合称四花穴,行刺血拔罐之法,以达凉血泄热、活血行气、疏泄肝胆之效。脾俞为脾脏之背俞穴,中脘为胃腑之募穴,艾灸取此相表里脏腑之俞募配穴,可温中行气、健脾益胃。

此针灸处方从“疏肝”、“健脾”论治,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取得较佳疗效。

[1] 王贵强,王福生,成 军,等.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9(5):570-589.

[2]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19-120.

[3] 陈增潭.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13(4):193-195.

[4] 李素领.李普老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J].陕西中医,2008,29(9):1204-1205.

修回日期:2017-03-22

本文编辑:朱庆文

R512.6+2

D

1006-978X(2017)02-0015-01

2017-02-15

猜你喜欢

乙型疏肝病毒性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藏医催泻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回顾性研究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郑州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诊断水平调查分析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