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针疗法应用举隅

2017-04-05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腹针关元中脘

张 伟

(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09)

腹针疗法应用举隅

张 伟

(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09)

R249.7

B

1004-2814(2017)12-1452-02

笔者用腹针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效果较好,举例如下。

1 颈椎病

刘某,男,56岁,2016年10月18日初诊。1年前因提重物而出现颈项僵硬不适活动受限,伴右肩胛内缘处疼痛,用云南白药膏后病情明显缓解。此后反复发作颈项疼痛,并出现右肩胛内缘处疼痛,1周前右上肢发麻、胀,长时间玩电脑后症状明显。曾多次用针灸、拔罐治疗,症状时轻时重。1周前又因玩电脑出现颈项及肩胛内缘处疼痛,且疼痛呈针刺样及触电样,伴右上肢发麻、胀,持物力减。检查颈5~7椎棘突及右侧椎旁压痛,右肩胛内缘压痛,颈部向右侧活动不利,右上肢活动自如,头部叩击试验阳性,Eaten试验阳性,Spurting试验阳性,颈椎X摄片示颈生理屈度消失,颈3~7椎体骨质增生,颈4~6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磨损。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取中脘、下脘、关元、商曲(左)、滑肉门(右)、石关(右)。针刺后嘱活动颈项及右上肢,约10 min后疼痛、麻木减轻,留针30min。起针后疼痛、麻木明显减轻,治疗5次后症状消失,活动自如,巩固治疗5次,嘱少玩电脑多运动,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颈椎病属中医“项痹”范畴。脾肾两虚,骨失温煦,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客于颈部筋骨,局部气血失和,日久瘀血痰湿痹阻;或低头久坐,而致足太阳经经气不行,不通则痛。中脘健脾益气,关元补益肾虚,两穴合用健脾益肾;石关、商曲在腹部全息图中是颈与肩的结合部,滑肉门为阳明经穴、全息图中与肩部相对应,下脘在腹部全息图与第7颈椎相对应。诸穴合用,有健脾益肾、舒筋强骨、通络止痛之功。腹针疗法是以神阙为中心的一个微针系统,通过针刺腹部经穴可调节脏腑精气输布功能,故能治疗颈椎病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

2 肩周炎

赵某,女,61岁,2016年6月23日首诊。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肩关节疼痛,卧床尤甚,口服布洛芬可缓解,1周前疼痛加重,服用布洛芬缓解不明显。查右侧肩关节无红肿,前屈、外展、后伸活动受限,右侧三角肌前后缘、肩锁关节结合处压痛明显,肩关节X线提示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右侧肩关节周围炎。用腹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取中脘、商曲(左)、滑肉门(右),平卧位取穴后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留针30 min。治疗后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明显好转,2个疗程后病愈,随访1年未复发。

按:肩关节周围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病因多与脾肾虚、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有关。腹针疗法以生物全息理论为基础,利用腹部神厥理论,针刺腹部经穴达到通络止痛的作用。中脘是胃之募穴,胃与脾相表里,针刺中脘可健脾;滑肉门是足阳明胃经穴、腹四关之一,对应人体的肩部,有滑利关节的作用,胃经多气多血,针刺滑肉门可疏通气血,改善肩部疼痛症状;商曲为足少阴肾经穴,在全息图中位于颈与肩的结合部,取健侧之穴以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之义。诸穴合用,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以缓解疼痛。

3 慢性腰肌劳损

潘某,女,71岁。2015年9月11日就诊。10年前因搬家劳累后腰骶部疼痛不适,用麝香壮骨膏后症状缓解。此后每于劳累或受凉后病情反复,需外用膏药或口服止痛药方得以缓解。1周前因邻居呼喊转身再次出现腰骶部疼痛,无明显双下肢放射痛。经卧床休息,用奇正消痛贴后无明显好转。查两侧腰骶部肌肉变薄,压痛明显、以刺痛为主、以骶部为甚,双肾区叩击痛阴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腰椎X片提示腰椎骨质增生,L3-4、L5~S1椎间盘膨出。舌色淡暗,边有齿痕、苔薄腻,脉像弦细。西医诊断为腰肌劳损。中医诊断为腰痹,辨证为肾虚血瘀,治以益肾活血、化瘀止痛。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肓俞、气穴(双)、气旁(双)、外陵(双)。针刺后疼痛较前减轻。治疗5次后,症状减轻,已无被动体位,行走较前轻便,转腰灵活。治疗10次后已无腰痛,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腰痛病机为失于濡养或气滞血瘀。腹针疗法对急、慢性腰痛均有较好疗效,治疗时应区分虚证或实证。肓俞、气穴(双)、气旁(双)、外陵(双)对应腹针八廓图定病位而强腰脊,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对应引气归元补虚而定病性。诸穴合用,健脾益肾、通经活络祛瘀,标本兼治。

4 坐骨神经痛

刘某,男,66岁,2016年6月22日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晨起出现左下肢疼痛,行走困难,时轻时重。外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针灸、口服止痛药等治疗后病情好转。此后疼痛反复发作,2天前骑三轮车后疼痛再次加重,呈持续性疼痛。症见左下肢疼痛,左腿跛行,左脚尖不能着地。查L5~S1棘突左侧肌张力增高,压痛明显,左秩边穴压痛伴下肢放射痛,呈刺痛,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诊断为坐骨神经痛、辨证为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止痛。取水分、气海、关元、气旁、气穴、外陵、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治疗3次后疼痛明显减轻,治疗9次后疼痛消失,继续治疗3次后随访3个月未复发。

按:起病原因不明,加之病情迁延日久,故考虑为气虚血瘀。水分可消炎止痛,气海、关元补肾益气,气旁、气穴理气活血,外陵、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对应腹针八廓图定病位,可疏通左下肢经气。诸穴益气通经、化瘀止痛,故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较好。

2017-08-07

猜你喜欢

腹针关元中脘
《针灸大成》关元穴应用规律探析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火针中脘治疗冻疮作用机制初探
腹针结合浮针治疗颈源性耳鸣病案1则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腹针配合神阙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验案1则
独灸关元穴效应探析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