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菜薹—小青菜—水稻高效栽培模式

2017-03-27姚满昌

长江蔬菜 2017年23期
关键词:菜薹遮阳网肥水

姚满昌

蔬菜种植区,由于多年连作,病虫害发生严重,为了缓解蔬菜生产过程中连作障碍对蔬菜的影响,我们通过对蔬菜品种、种植模式等进行改进,取得了一些成绩,结合仪征实际,探索、推广了紫菜薹—小青菜—水稻高效栽培模式,这样既不影响粮食生产,又能减轻蔬菜连作影响,同时促进仪征紫菜薹特色蔬菜发展,满足市民需求。此外,该模式合理利用了土壤肥力和温光等自然资源,且操作技术简便,便于农民接受,效益显著。

1 茬口安排

紫菜薹于10月初在育苗床育苗,11月上旬定植,次年1月上市,3月初结束;小青菜4月初整地播种,5月底收获;水稻5月上旬在秧池育苗,10月底收获。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紫菜薹栽培技术

①品种选择 紫菜薹选用抗病力强、抗逆性强、品质好、商品性好、适应仪征栽培的品种,如红杂60、十月红。

②培育壮苗、适时定植 10月上旬选择比较肥沃苗床育苗,播前施腐熟猪粪200kg/66.7m2,并深翻于土中,用旋耕机作业,使肥土混拌均匀。适量播种,苗床播种 60g/66.7m2,可供 667~1000.5m2大田栽培,根据大田多少选择苗床。处于炎热季节,上盖遮阳网育苗,育苗后做好苗期肥水及病虫害的管理工作。苗床肥力不足,幼苗生长欠佳时可追施速效氮肥。幼苗苗龄25~30天,达5片真叶应及时移栽。移栽前每667m2可施腐熟猪粪2500kg。栽前深翻整平,一般栽植行距40cm,株距30cm,667m2栽5500株,设施栽培的可降低种植密度。

③田间管理 移栽成活后结合浇水,及时追施苗肥,一般5~7天追施一次液肥,促苗生长,直至主薹抽出。菜薹形成期间需要充足肥水,及时追氮肥,以促进菜薹发育,并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每次采薹后注意补施催薹肥,高效复合肥25kg/667m2。紫菜薹怕旱又怕涝。受旱不但生长不良,而且容易发生病毒病;湿度大则易发生软腐病,做好墒田沟系排水,不能积水,应经常保持土壤潮润,但避免过旱过湿。入冬前要控制肥水,特别是露地紫菜薹,避免生长过旺而遭受冻害。

④采收 主薹生长至20~30cm且初花时为采收适期。采收时应从菜薹基部割取,保留少数腋芽,以保证侧薹粗壮。切口略倾斜,表面光滑,避免追肥浇水时积肥水,有利伤口愈合,减少病害发生,以免引起软腐病,可在晴天用多菌灵对水喷雾进行病害防治。采收期自12月下旬开始,视气候和抽薹情况,每3~5天采收一次,可连续收获至翌年3月,根据市场情况,决定采收期。

2.2 小青菜栽培技术

①整地、施基肥 施肥与整地相结合,中等肥力土壤应施腐熟厩肥2000~3000kg/667m2,高肥力土壤应施腐熟厩肥1000~2000kg/667m2,并配合施用适量蔬菜专用复合肥。混匀土壤和肥料,整平后作1.5~2.0m宽畦,耙平畦面。

②品种选择 选抗病力强、抗逆性强、品质好、商品性好、适应栽培季节品种,如苏州青、上海青。

③播种及浇水 每667m2用种2.5~3.0kg,用细土对好均匀撒于土中,盖上遮阳网,铺上喷灌带,浇足底水。

④揭去遮阳网 正常播种后2~3天,种子出芽率达75%以上,及时揭去遮阳网。

⑤肥水管理 根据土壤湿度情况及时补水,尽量保持土壤干干湿湿,有利于小青菜生长,如果苗长势差,可667m2用水对尿素5kg追肥,并用水再浇一次,防止烧苗。

⑥病虫害及防治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猝倒病,主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跳甲等,通过轮作,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减少病虫源;选用抗病品种,科学施肥,加强管理,增强抵抗力;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菜青虫、菜蛾用苏云金杆菌2000倍液防治。

⑦采收 当植株长到20cm,施用的农药达到安全间隔期时,适时采收。

2.3 粳稻栽培技术

①备种与选种 选用南粳9108品种。药剂拌种,氰烯菌酯浸种,对水稻恶苗病预防效果好;或者用亮盾 (25g/L咯菌腈+37.5g/L精甲霜灵)+锐胜(噻虫嗪)拌种,对水稻恶苗病、纹枯病、稻瘟病有普防效果。

②育秧及苗床管理 a.精整苗床。秧池墒宽1.5m。

b.营养土准备。大田准备细土100~110kg/667m2,其中底土 80kg/667m2,盖土 20~30kg/667m2,盖土不需要拌壮秧剂。机插每667m2用壮秧剂1袋(每袋 0.8kg),拌细土 80kg。

c.适期播种。前茬小青菜收获早,粳稻可安排在最佳播期内进行,一般5月10~15日播种,在秧池内育秧。

d.适宜播量。生产中,每盘播露白芽谷160g,即每1cm2平均播芽谷2.5粒。

e.适期移栽。5月底移栽,最迟不能超过秧龄20天,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

f.注意防病治虫。关注秧池田病虫害,尤其是稻瘟病的发生情况,在栽前3天普治一次稻瘟病、稻蓟马等,做到带药移栽。

g.起运秧。机插秧随起、随运、随栽。起运秧时应尽量减少秧块搬动次数,保持秧块尺寸,起秧方式是先起软盘,后小心卷起软盘内秧块,叠放于篮筐或运秧车上,堆放层数一般以2~3层为宜。

③大田准备与机插 a.大田耕整。大田耕整时要做到“平、净、实”。

b.基肥施用。基肥为配方肥45%(17-13-15)22.5~27.5kg/667m2+尿素 5.0~7.5kg/667m2。

c.大田机插。机插时,株距控制在12cm以内,每穴平均栽秧苗3.5株左右,以保证大田插足6.3万基本苗。晴天高温一定要避开中午高温期,以免产生严重灼伤,造成基本苗不足。

④大田管理 a.活棵分蘖期。培育壮株大蘖,施2次分蘖肥。栽插7天后施一次分蘖肥,667m2施10kg壮秧剂加5kg尿素,并结合使用小苗除草剂化除。再过7~10天,667m2施7.5kg左右尿素。

b.拔节长穗期。适时多次轻搁田,7月10~25日,机插稻分蘖势强、分蘖期长,对土壤水分敏感,应特别强调轻搁,每次搁田应尽量使土壤不起裂缝,切忌重搁,避免造成有效分蘖死亡。

灵活施用穗肥 ,一般于7月下旬8月初,第二节间开始伸长,即搁田结束、倒3.5叶期,667m2施45%复合肥(15-15-15)10~20kg加 7.5kg尿素。

c.开花结实期。水稻出穗后一般不需再施肥,如叶色明显落黄,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加适量叶面肥,进行根外喷施。

出穗至其后的20~25天,稻株需水量较大,以保持浅水层为主,即灌一次水后,自然耗干至脚印塘尚有水时再补上浅水层。

出穗25天以后,采用间歇灌溉法。即灌一次浅水后,自然落干2~4天后再上水,且落干期应逐渐加长,灌水量逐渐减少,直至成熟。

d.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部门测报情况进行防治。

3 产量与效益分析

该种植模式一般紫菜薹产量1200kg/667m2,单价 11元/kg,产值13200元/667m2;小青菜产量800kg/667m2,单价 10 元/kg,产值 8000 元/667m2。水稻产量 600kg/667m2,单价 2.5元/kg,产值1500元/667m2,全年产值 22700 元/667m2,效益12000元/667m2以上。该模式不仅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比以往传统种植稻麦模式效益增加20倍以上,同时能与仪征市传统蔬菜紫菜薹结合起来。此外,通过水旱轮作,解决了仪征市蔬菜连作障碍问题,特别是紫菜薹老生产区问题,有效控制病虫害及提高土壤肥力。通过推广,辐射带动周边地区高效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增加,带动了农民致富、农业增收。

猜你喜欢

菜薹遮阳网肥水
家乡的蕻菜薹
宋六陵的月光
遮阳网
脱水油菜薹加工技术简介
早春水难肥,了解原因最重要!正确肥水,这三样必须补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沿海缢蛏养殖春季肥水技术
不同遮阳工况下温室作物冠层辐射场与温度场的CFD分析
既要环保,还要产量,鱼和熊掌如何兼得——谈新形式下如何肥水
春来菜薹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