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反应蛋白与血沉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

2017-01-15于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期
关键词:活动期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

于峰

C反应蛋白与血沉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

于峰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血沉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测定方式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C反应蛋白与血沉指标及临床表现。结果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为(9.42±6.54)mg/dl,阳性检出率为93.33%;血沉测定结果为(20.43±5.72)mm/h,阳性检出率为53.33%。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行C反应蛋白及血沉测定,对其诊断、疗效、预后有重要价值。

类风湿性关节炎;C反应蛋白;血沉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炎性滑膜炎为主且无明确病因的慢性系统性疾病,主要特征包括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侵袭性、对称性关节炎症,通常合并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及关节外器官受累,严重时可造成功能丧失或关节畸形[1,2]。C反应蛋白是一种敏感的炎症标志物,其浓度会于急性创伤或感染时急剧升高;而血沉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故两者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3,4]。本文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其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2.37±9.26),全部患者均符合2012年早期RA(ERA)分类诊断标准,并行C反应蛋白与血沉测定。患者临床表现以关节痛、肿、胀、晨僵为主。

1.2 测定方法

1.2.1 C反应蛋白 方法选择免疫透射比浊法,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稀释系统中聚乙二醇的作用下,由液相析出形成微粒,致反应液出现浊度,其中正常值<0.8mg/dl,轻、中度异常为1~10mg/dl,显著异常为>10mg/dl[2]。

1.2.2 血沉 方法选择魏氏法,1.6 ml静脉血加入0.4 ml的3.8%枸橼酸钠溶液混合,再将抗凝血置入200 mm长的魏氏圆柱管内,待红细胞自然下降后,用毫米/小时(mm/h)表示距离[3]。

2 结果

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如下:1~10mg/dl者21例,>10mg/dl者9例,平均C反应蛋白值为(9.42±6.54)mg/dl,其中检测指标呈阳性28例,阳性检出率为93.33%;血沉测定结果如下:平均距离为(20.43±5.72)mm/h,其中16例检测指标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3.33%。

3 讨论

3.1 C反应蛋白其真正的正常范围尚无明确,这是因为正常人体每天均会出现轻微损伤,易引发C反应蛋白水平的轻度升高。成人血液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约为0.05mg/dl,大部分健康人的C反应蛋白浓度较0.2mg/dl低,少数妊娠妇女的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多数新生儿于出生第3天仍可检测出C反应蛋白,并于出生7 d后消失。当浓度<1mg/dl时,可视为无意义或正常的升高,当浓度为1~10mg/dl时,可视为中等程度的升高,当浓度>10mg/dl时,可视为显著升高[4]。如患者并发炎性疾病、感染、组织损伤、手术创伤、恶性肿瘤、组织坏死等情况时,C反应蛋白会于几小时内迅速增高,并于24~72 h达至高峰,比正常水平高出十倍、百倍甚至千倍,待疾病控制后,再于24 h内下降至峰值浓度的一半,其血浆浓度半衰期约为4~6 h[5-7]。C反应蛋白的上升速度、幅度、持续时间等与组织损伤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故与传统检查项目相比更为灵敏可靠。在各类活动性风湿性疾病中,C反应蛋白升高的程度各不相同,在成人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Still)疾病中,C反应蛋白会显著增高;在多发性大动脉炎中,C反应蛋白会中等程度升高;在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中,C反应蛋白会轻度升高甚至不升高[8-10]。其中临床常见超高水平C反应蛋白(>6.4mg/dl)的风湿病包括成人Still病、系统性血管炎、反应性关节炎或伴全身症状及急剧进展的关节软骨破坏的类风湿关节炎。

值得一提的是,约98%的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的C反应蛋白会升高,约92%缓解期患者的C反应蛋白显示正常,可作为关节炎活动判断的重要指标。除此之外,解释C反应蛋白水平时还应注重个体化,其绝对值不可直接反应关节受累的具体情况,例如患者主要表现为小关节受累时,其C反应蛋白的水平常较以大关节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低。由于80%的狼疮患者合并发热症状,故判定其发热性质极为重要,而C反应蛋白的测定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有无合并感染的判定方面,具有很大价值[11,12]。研究发现,大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的C反应蛋白为正常水平,仅有少数患者会轻度升高,即便患者病情严重时,其C反应蛋白升高的程度也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低[13]。需注意的是,当C反应蛋白>6mg/dl时,可怀疑患者为狼疮合并感染。

3.2 血沉 成年人的血沉正常值如下:男性约为15 mm/h,女性约为20 mm/h,女性通常高于男性。在风湿病中,不同的风湿病患者,其血沉升高程度也各不相同,绝大多数骨性关节炎患者与纤维织炎患者的血沉正常,仅有约10%的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沉会升高,而成人Still疾病患者的血沉基本为百分之百升高[14];在各种类型的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血沉均有所升高,其中全身型患者的血沉测定相当高;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约75%的患者血沉会升高,其中少数患者可不伴有临床疾病活动表现;当患者为风湿性多肌痛、多发性大动脉炎等疾病时,其血沉会普遍升高[15]。当患者为反应性关节炎时,其血沉会明显增高,多>60 mm/h。据相关文献报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如患者发病时血沉>100 mm/h,则预后通常较差。需注意的是,血沉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对患者病情变化的辅助观察,血沉的加快程度和病情轻重程度相关,于活动期加快,并于病情好转时减缓,而非活动期的血沉则可恢复至正常范围,故血沉的测定能够大致的推测出疾病的发展与治疗效果的观察[16,17]。

综上所述,C反应蛋白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但不可仅依靠单次测定结果进行判断,应结合临床采取动态检测来综合分析。而血沉通常被视为粗筛试验,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亦不可单凭血沉的数值来判定某种疾病,同样需要和其他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结合分析,才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而两者测定方式结合应用,可相辅相成,提高诊断结果的正确率。

[1]蔡光先,廖亮英,宁泽璞,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湖南中医杂志,2011,27(3):54.

[2]罗孟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价值.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9):1568-1569.

[3]杨永昌,张淑艳,贾志凌,等.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及C反应蛋白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评价.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6):781-783.

[4]万兴,李良,秦建华,等.C反应蛋白在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3):77-78.

[5]李玉新,林艳,曹国琳.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生活质量观察1例.中国实用医药,2014,9(26):192-193.

[6]孟庆防.C反应蛋白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的意义.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10):109-111.

[7]陈玮,黄振兴.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意义.医学临床研究,2010,27(2):289-290.

[8]鲁新友.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几种炎性指标血清水平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4):2080-2081.

[9]刘鹏,高利霞,观美华,等.C-反应蛋白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6):2082-2083.

[10]朱旭明,丁小青,杨燕.类风湿因子、快速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20):3007-3008.

[11]李生梅.高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血沉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9(3):183.

[12]金粉勤,薛锋.4项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联合检测意义.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4):649-650.

[13]尤鑫,闫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血沉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9-30.

[14]潘丽丽,孙晓麟,王天.红细胞沉降率与C反应蛋白升高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1):32-34.

[15]刘鑫,杨霞芳.高敏C反应蛋白 类风湿因子和红细胞沉降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探讨.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7):3808-3809.

[16]刘振江.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有关检测指标的研究进展.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2):16-19.

[17]邵建伟.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淮海医药,2012,30(6):530.

Application value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YU Feng.Fushun City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Fushun 113015,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its application value.MethodsRetrospectively analyze C-reactive protein an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index of 30 cas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and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ResultsA total of 30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had C-reactive protein determination results as(9.42±6.54)mg/dl,positive detection rate as 93.33%,and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as(20.43±5.72) mm/h,positive detection rate as 53.33%.ConclusionC-reactive protein an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show important value for its diagnosis,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Rheumatoid arthritis; C-reactive protein;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1.028

2016-10-17]

113015 抚顺市传染病院

猜你喜欢

活动期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
转录因子Egr2/Egr3在类风湿关节炎寒证中的作用机制
藏医催泻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回顾性研究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左振素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与特点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血清HBcrAg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中的变化
养阴化瘀方联合强化西药方案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研究
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