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林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调查

2017-01-06

高教论坛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文科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科

崔 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农林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调查

崔 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愈加凸显。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将研究生划分为工科、文科、理科和农科4科,对每科学生各取10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研究生存在自卑、抑郁、过度敏感、嫉妒、自傲、社交恐惧症等心理问题,并探讨了造成这些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措施。

研究生;心理健康;成因;对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引言

研究生属于高层次人才,是大学中的佼佼者,其年龄、学习和生活方式较之其他大学生和一般人群有较大的差异。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在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高校研究生学业、就业、情感需求和经济状况等压力日益增加,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愈加凸显,研究生因心理障碍引发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日渐增多,抑郁、自杀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心理障碍给他们自身、学校和社会带来了危害。目前,学术界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性别、年级、学科等多维度的研究,成果虽然丰硕,但仍存在不足:第一,与大学生群体相比,学者对研究生群体的关注度仍旧较低;第二,国内学者主要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年级的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横向研究,而对同一群体、不同年级的研究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的纵向研究较少。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实际调查,进一步探讨研究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笔者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在校研究生分为四大类,即:工科、理科、农科和文科,每科100个调查样本,由此共抽取400个样本。利用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设计调查指标。根据SCL-90量表1-5分的测量等级,任一项因子分≥3分表示不正常,总体分≥160分表示不正常。依据总体测量结果,400个被测样本除强迫症状外,其余各项都不满足因子分≥3,但总分≥160分的样本却有20个,占总样本数的5%,按人数从高至低排序依次为:农科6个、理科5个、文科5个、工科4个,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表1 各学科样本总分不正常统计表

一、研究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研究生群体在年龄层次、社会阅历、认知方式、学习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其成为心理问题高发人群,研究生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卑和自傲心理

研究生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现是因怀疑自己而产生的自信心下降,自我评价降低。具体来说就是,第一,科研方面,与学业、科研取得丰硕成果的优秀硕博生相比,感到自己的研究举步维艰,成就感低,从而认为自身天赋不足不适合搞科研,缺失内部向上的动力,体会不到科研的乐趣;第二,就业方面,与能够顺利找到高质量工作的学生相比,自己在学业成绩、参与活动、荣誉获得等方面的成就很少,同时找工作时屡次受挫,缺乏竞争力,从而怀疑自己觉得自身找不到工作,即使能够找到,工作的质量也很低[1]。

自傲心理的主要表现为,研究生在步入一个更高的学习阶段后,经常会得到周围人的肯定,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极度自傲,突出表现为: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最好的,对别人的看法不甚在意甚至批评,在科研中觉得自己的课题是别人想不到且做不到的;以自我为中心来处理人和事,缺乏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过分追求自我利益,忽视他人利益;缺乏合作精神;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

(二)抑郁心理

研究生的抑郁心理主要表现为:第一,注意力分散、思维迟缓、自我否定;第二,科研和生活态度消极,积极性降低;第三,失眠、易疲劳。面对自己及家长对未来发展的高期望、导师对学生的高要求、学校对研究生毕业的高标准、社会对研究生就业的偏需求,研究生因对未来的担忧而产生焦虑、失眠等情绪。

根据学科分类,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的抑郁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学科样本抑郁情况统计表

表2结果显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抑郁心理得分的总体均值为1.14分,其中抑郁状态均值得分最高的是工科类研究生,其次是农科类和文科类,得分最低的是理科类研究生。虽然各学科之间的均值相差不大,但仅有理科类研究生的均值得分低于全校研究生的总体水平。SCL-90量表以抑郁因子得分2.5为界,在调查样本中,只有1名工科类研究生的心理状态接近抑郁水平,其余学科都没有,说明相对于其他学科学生来讲,工科类研究生的压力最大。

(三)过度敏感和嫉妒心理

研究生的过度敏感心理主要表现在科研和人际关系方面。第一,科研方面,当科研成果多次得不到导师认可时,研究生很容易产生过度敏感心理,主要表现为认为导师不喜欢自己,导师找自己就是批评自己,在论文考核和答辩时觉得老师提问就是觉得自己的论文质量不高,不想让自己通过。第二,人际关系方面,研究生与其他学生群体相比,个体的独立空间更多,朋友数量更少,人际关系出现淡化,对于性格典型内向的研究生来说,过度敏感心理主要表现为非常注意细节,觉得周边的人经常针对自己、议论自己。

研究生的嫉妒心理主要表现为:不能容忍别人的进步与成功;看到差距自己不是努力迎头赶上,而是希望他人退步、失败或犯错;否定别人的优点,扩大别人的缺点;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处处设卡,封锁消息,甚至诋毁他人。

表3各学科样本敏感、嫉妒情况统计表

根据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评量表,从敏感性、怀疑性和世故性三方面对研究生的过度敏感和嫉妒心理进行初步描述,从表3的统计结果来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的敏感性均值为5.05分,各学科学生中均值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文科类5.83分、理科类5.12分、农科类4.78分、工科类4.77分,四类学生相差较大,且文科类和理科类研究生的均值得分高于样本总均值,工科类和农科类低于总样本均值,说明文科类研究生的心理敏感性最强。怀疑性的总体均值为3.64分,按学科分类来讲,均值得分最高的是理科类研究生,其次是农科类和文科类,工科类的得分最低,且与理科类相差较大,同时,除理科类研究生外,其余学科研究生的怀疑性得分都低于样本总体平均值,说明理科类研究生与人相处时的怀疑心理最重。世故性方面,总样本的均值为5.06分,各学科的均值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文科类5.17分、理科类5.10分、工科类5.02分、农科类5.01分,学科相差不大,文科类和理科类研究生的均值高于样本总体水平,说明文科类研究生在处理事情时较为老练圆滑。依据SCL-90量表中敌对因子的得分情况,统计结果显示,400个调查样本中只有1名文科类研究生的得分高于2.5,可能存在敌对心理。综合两个量表的分析结果,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文科类研究生的敏感和嫉妒心理最为强烈,其次是理科类,农科类研究生最不强烈。

(四)社交恐惧倾向

研究生的社交恐惧倾向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和公共场合发言两方面。公共场合发言方面主要表现为在学术交流会、论文答辩等场合,经常脸红、紧张、头脑空白,词不达意,不能准确、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面对老师、同学的质疑感到手足无措,不能应对。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研究生对公共场合活动的积极性率降低,不愿参与公共活动,产生社交恐惧。

表4 各学科样本人际关系情况统计表

从表4可以看出,依据SCL-90量表中人际关系敏感的因子得分,400个样本中,有7个样本的因子得分高于2.5,占到总样本数的1.75%,其中理科、农科、文科类的研究生各2个,工科类研究生1个,说明研究生总体上基本都有人际关系敏感问题,且各学科差异不大。依据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评量表中的乐群性、紧张性,统计结果表明:在乐群性方面,样本的总体均值为5.21,四类研究生的均值得分中,只有文科类研究生的得分高于平均水平,为5.98分,其余的理科类、农科类、工科类的得分依次为5.08、5.05、5.04,这三类相差不大,但与总体水平和文科研究生的得分都差异较大;在紧张性方面,样本总体的平均得分为4.93分,四类研究生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理科5.21、工科5.08、农科4.69、农科4.60,理科和工科研究生的紧张性得分高于总体平均值,说明理工科学生的紧张性心理最强,社交恐惧心理最严重的。

二、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按照累计百分比达到75%、特征根大于1的准则,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选取了三个主成分,具体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主成分载荷矩阵

从表5可以看出,学习环境、教学环境、校园环境在第一主成分上的载荷绝对值较大,即与第一主成分的相关系数较高;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在第二主成分上的载荷绝对值较大,即负相关程度较高;科研压力、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在第三主成分上的载荷较大,即相关程度较高。因此,可将主成分归类命名为环境主成分、人际关系主成分、压力主成分。

(一)环境变化引起适应不良与心理失衡

卡特尔人格量表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方面,被调查样本的均值为25.4,高于17分的不太适应新环境者,低于27分的有成功希望者,说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普遍较好,但环境的变化使得研究生在心理上对成功的希望较低。与其他学生群体相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周围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两方面。

在学习方面,第一,课堂环境的变化。与之前的课堂教学相比,研究生的课堂环境主要表现在上课规模明显较小、教师教学的引导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第二,课后作业的变化。与研究生之前的学习阶段相比,研究生的课后作业的主观性和开放性更强,更多表现为老师给出一个课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课程考核方式多以提交论文的方式进行,且对论文质量的要求更高。第三,学习方式的变化。研究生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导师只是学生学习和科研的引导者,主要还需学生自己的努力。第四,学习氛围的变化。研究生的学习地点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图书馆,经常是一个人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在生活方面,一方面,研究生的大部分时间是个人单独度过,学习及科研时间的增加,使得研究生的空闲时间明显减少,参与活动的频率降低,个人经常是孤独、单调地完成研究生阶段的求学;另一方面,刚入学的研究生普遍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但面对学习、科研等的压力后,加之导师的引导者角色,学习、生活、科研、就业等许多方面的问题都需要自己独立面对和解决。

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研究生在没有充分心理准备的基础上,造成因理想与现实间的较大偏差而产生适应不良,心理失衡,影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

(二)人际关系不协调引起恐惧忧虑

研究生群体的人际交往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师生关系方面,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制,结果使得研究生与自己导师的关系较为密切,与其他导师的关系相对疏远,导致研究生与老师的总体关系疏远,影响师生关系。在生生关系方面,研究生年级和班级规模的减小,使得他们的人际交往范围缩小至同宿舍、同导师和同实验室的同学,交往人数数量下降,且个体间在研究方向、性格、个人年龄、兴趣、生活阅历、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加之科研压力的增加,导致人际交往时间减少,生活中彼此不可避免的摩擦,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在缺少倾诉对象的情况下,研究生很容易出现社交退缩现象,产生恐惧、忧虑、焦虑等情绪。400个被调查样本在人格内外向性方面的平均得分为5.2,说明样本总体的性格偏向内向型,具有这种性格的人通常较为羞怯和谨慎,与人交际方面多被动,不善交际且为人拘谨。综上所述,研究生人际交往范围的缩小、时间的减少,导致研究生的人际关系发生不协调,产生人际交往恐惧,影响心理健康。

(三)长期压力形成研究生的心理障碍

首先,学业上的压力在心理上产生的诸多焦虑。研究生学业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导师、学校及自己三方面。依据400个调查样本的统计数据,工、理、农、文四类研究生在创造力方面人格因素的均值得分分别为61.55、59.91、61.87、59.39,农科类研究生的创造力最强,其次是工科类、理科类,文科类研究生的创造力最弱;四类研究生在专业成就方面的均值分别为5.13、5.22、5.02、4.99,均低于标准分6,且理科类研究生的专业成就最高,文科类最低,说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的普遍成就较低,学业和科研压力较大。

其次,经济上的压力造成的自卑与孤僻心理。随着国家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改革,研究生群体中自费生的比例急剧增加,除住宿费外,研究生还要自主支付数目不低的学费,虽有一定数目的研究生助学金和助研津贴,但与学期初一次性支付的较高学费相比,按月发放的助学金解决不了开学的经济急需。与经济条件优越的同学相比,经济压力大的研究生活动于实验室、食堂、宿舍之间,为节省支出不愿参加集体的娱乐、聚会等活动,与其他同学交往少,个体独立活动,生活单调枯燥,长此以往容易产生自卑和孤僻心理,影响心理健康。

第三,就业压力造成的忧郁心理。随着国家对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毕业研究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而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加上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市场上研究生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研究生普遍对自己的工作有较高的期望,他们虽然工作经验不足,但凭借较高的学历,在择业时对薪酬、工作环境等有较高要求。自身定位不清和残酷的就业现实使得研究生感到自己的学历文凭的竞争力越来越低,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届和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在升学出国率方面,农科类和理科类研究生的比例最高,文科类研究生的比例最低;在就业方面,工科类和理科类研究生的就业比率较高,且就业质量也较高,而文科类研究生的就业比率和质量都较低。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强大的就业压力使研究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产生忧郁心理,影响心理健康。

三、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已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成为阻碍他们成才、成长、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全面、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提高研究生的心理素质,以应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变化和不断增加的心理压力。

(一)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制度化建设

学校应根据研究生的切实需求,设置符合研究生需求的专门化、系统化、常规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同时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辅导体系。结合学校、院系、专业、导师、辅导员和班级的作用,建立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生心理健康辅导体系,学校要加强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设施建设和师资人员配置,建立学院与心理咨询中心的合作机制,院系要加强学生管理,导师和辅导员要定期联系学生,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生活、科研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班级心理联络员要积极关注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异常要及时上报学院领导,学院领导及时联络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帮助心理异常的研究生及早纠正,调整心理状态。

(二)发挥研究生导师的育人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阶段学生接触最多也最为熟悉的长辈,导师在学习、生活中对研究生都有着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较大帮助的导师,在学习上能经常与学生交流科研进展,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必要的研究支持;在生活上能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作为长辈,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解答心灵疑惑,提供生活建议,这样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少走弯路,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爱。积极发挥研究生导师的育人作用,能为研究生的身心发展提供保障。

(三)优化研究生成才的校园环境

第一,以学习科研为中心,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论坛、开办学术沙龙,拓宽研究生学习的渠道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第二,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系列讲座、报告会、交流会、团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研究生群体可以组织专业、院系、学校之间的交流和文化活动,创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改变研究生枯燥单一的学习、生活模式,进而提高研究生与人交流沟通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心理素质。第三,研究生心理问题大部分是由社会性因素引起的,比如学业、经济、就业压力,因此高校要采取多方面措施改善研究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如寻找社会资源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提供研究生助教、助研机会,以帮助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

(四)强化研究生的自我身心素质训练

研究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是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因素。外部因素是引发心理危机的“导火索”,但研究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情绪体验、心理承受能力等个人素质却决定着心理问题出现的可能性。首先,需要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对人生,研究生需要有正确的认识,正确认知客观事物,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其次,需要研究生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学会调节控制情绪,提高受挫能力。一部分研究生从小到大生活、学习一帆风顺,对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困难、冲突承受能力较差,只有正确的态度认知和情绪调控能力才能在挫折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最后,帮助研究生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当个体陷入困境时,社会支持网络起着“调节器”的作用,积极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使个体宣泄压力、不良情绪、摆脱孤独。因此应引导研究生积极建立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通过与朋友、亲人、同学的交流来疏解外界压力,克服心理、情绪障碍。

(五)拓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干预渠道

为保障研究生心理健康,需要将研究生心理服务常态化,拓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干预渠道。为此可借鉴员工援助计划的EAP模式,EAP模式(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的简称)是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以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在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围绕心理健康调查、心理健康培训、心理咨询、心理互助四项内容,多渠道为研究生开展心理咨询,以实现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1]。除了采取传统的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咨询、广播宣传等方式外,还可以设立心理咨询热线,通过制作研究生心理健康杂志、建立心理健康知识公众微博微信号等形式,为研究生提供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渠道[2]。

(六)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新平台

目前研究生心理问题呈多样化趋势,传统的德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情况,这就要求高校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新平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教育灌输、制度要求等手段实施刚性的学生管理,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兴趣、情感,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情绪的疏导,对于有自我立场的研究生更是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采用柔性管理的方式服务学生[2]。可以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困惑来讲授理论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某些事件的非理性认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也需要不断提高其在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领域的技能水平,在学生出现偏激想法、行为时给予积极引导,使学生的消极情绪及时得到释放,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责任编辑:邓远美)

[1]刘惠媛,赵明慧.基于 EAP 模式的高校女研究生心理健康保障机制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6):106-108.

[2]梁瑞萍.心理动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柔性管理的应用与创新[J].青年与社会, 2014(12):225.

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Mental Health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Northwest A &F University

CUI Yu

(School of Marxism, Northwest A &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graduate education and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social competition,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graduate student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aking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graduate students are divided into engineering, liberal arts, science and agricultural, for each division to take 100 questionnaires. Through the survey found that graduate students have low self-esteem, depression, overly sensitive, envy, pride, social phobia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d specific measures to address the mental health of graduate students.

graduate student;mental health;cause;countermeasure;northwest A &F university

G643.0

A

1671-9719(2016)11-0102-05

崔宇(1977—),女,安徽蚌埠人,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2016-08-26

2016-09-1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2015SZ003)。

猜你喜欢

文科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科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科类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文科类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指导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