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过程“双导师制”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初探

2017-01-06李晓静

高教论坛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导师制师范生

李晓静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2)



基于全过程“双导师制”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初探

李晓静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2)

我国传统的师范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毕业生职后适应期长、“三字一话”差、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对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作用。实践证明,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师范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在师范生人才培养中是一种有益尝试。

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能力;综合素质

19世纪中期以来,导师制一直是牛津大学本科教学的核心和基础。“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是课堂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典范。在我国,“导师制”长期以来针对的是研究生教育,21世纪之后,一大批高校开始在部分院系尝试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并初显成效[1]。近几年,“导师制”也开始在高专学校蓬勃开展起来,并且发展势头良好。

一、实施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双导师制”是指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见实习过程中配备校内、校外两个导师。校内导师指专业导师,来自校内优秀专业教师;校外导师指职业导师,来自实习实训基地的优秀教师。本文所阐述的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学校整个学习期间均配备校内、校外两个导师,根据各个学习阶段的专业课程设置、学生自身需求并结合学生学习基础给予合理配置“双导师”。多个学校的实践表明,实施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意义。

1.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全过程“双导师制”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它以个性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思想、创新意识为中心内容。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对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作用。

2.弥补校内导师实践经验不足和解决实践课程师资缺乏的问题,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校内导师不是一线教师,他无法了解实践教学的真实状态,教学过程往往因没有鲜活的实际例子而显得枯燥无味,通过“双导师制”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作为校内部分理论课程的主讲教师和见实习指导教师,可以有效弥补校内导师实践经验不足和实践课程师资缺乏的问题。

3.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双导师制”的实施提前为学生开启了社会的大门,学生通过“双导师”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了解教师的日常工作、教师的职责、教育教学技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培养方式使得学生在毕业时就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4.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校内、校外实现双赢

产学研结合是高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为校内、校外导师深入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合作提供平台,使校内、校外导师自身专业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学校、企业也各取所需,互利互惠,这为高校产学研发展开辟道路,同时,高校也为一线学校提供教育资源,实现双赢。

二、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本校综合理科教育专业在全过程“双导师制”内涵指导下,结合学生各个学习阶段的专业课程设置、自身需求、学习基础,制定了综合理科教育专业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内容,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综合理科教育专业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内容

在以上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各个阶段的培养目标,校内导师选自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校外导师选自见实习基地校长、教导主任和一线教师,“双导师”始终贯穿在学生的职前教育中,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交替指导或同时指导,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共同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这样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师教育专业过于倚重理论教学导致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

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综合理科教育专业已实施5年时间,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理科教育专业的3届毕业生,其就业率均在90%以上,就业对口率也达到80%以上;学生在见实习基地和工作单位因动手能力强,上手快,交流沟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被学校领导和教师给予充分肯定;每届学生的见实习成绩“优秀”所占比例均在80%以上,并有部分同学留在见实习单位工作。

在对综合理科教育专业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中,调查对象为2011级到2016级综合理科教育专业学生,共发放问卷224份,收回问卷198份,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表3所示:

表2 校内导师对学生指导内容情况表

从表2可以看出,校内导师基本都能够履行自己的指导职责,特别在学生见实习中问题的反馈、“三字一话”专业基础技能训练的督促和比赛的组织上、毕业设计的指导、面试指导等工作上指导较好,在学生教学设计、试讲、说课、学生自我评价工作方面指导较弱。

表3 校外导师对学生指导内容情况表

从表3可以看出,校外导师也基本都能够履行自己的指导职责,特别在学生专业引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指导学生做好自我评价工作、毕业设计的指导、面试指导等工作指导较好,在指导学生“三字一话”技能比赛、见实习问题及时反馈等方面指导较弱。

从以上数据统计结果和结果分析看,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基础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上,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互为补充,分工合作,基本上较好地完成了人才培养任务。

三、“双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为专科小学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上述比例较低的数据也说明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相关同学的访谈及部分双导师的交流,现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应的解决策略总结如下:

1.导师水平良莠不齐,指导效果迥异,需制定导师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

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因自身能力、水平、指导思想、指导态度、责任心等方面的差别,导致他们所指导的学生发展不平衡。鉴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组织双导师进行相关的校内、校外培训,以提升导师的指导水平,同时,加强校内、校外指导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定期对导师的工作进行有效评定,促使双导师做好自己的工作,合理的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是全过程“双导师制”顺利实施的前提。

2.部分导师积极性不高,需建立合理的导师工作激励机制

校外导师来自教学一线教师,他们本职工作就非常繁重,指导学生仅获得少量的指导费,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导致部分“双导师”指导热情不够,影响指导效果,对此,首先要提高校外导师劳动报酬,加大支持力度;其次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比如申请课题具有优先权、导师工作作为教师工作年度考核条件之一、作为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等。

3.导师见面指导时间少引起的指导问题,需以网络为主要平台,改变传统导师工作方式方法

在专业调研中,部分学生反映除见实习时间外见导师的时间太少,很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针对导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指导时间太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指导效果的情况,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等网络交流平台,实现师生之间无障碍交流。

4.导师人员不固定,需建立固定的指导教师队伍

全过程“双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寻找优秀导师是“双导师制”有效实施的关键。导师从明确自己的职责,到熟悉指导过程,积累指导经验等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导师人员的不固定,必然对实施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建立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选择固定的校内、校外指导老师,有利于提高双导师的指导能力,促进“双导师制”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比传统的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种适合在全国师范院校推广的师范生培养模式,而全过程“双导师制”的一些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

(责任编辑:黄孙庆)

[1]周红.试析小教本科生实践智慧培养的双导师全程指导模式[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9(6):6-8.

The Practice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Based on “Dual Tutorial System” in the Whole Process

LI Xiao—jing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Nanning530022,China)

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on our country's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such as,theory is divorced from practice, graduates with adapt to a long period of time, sanziyihua difference,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not high, the whole process of "dual tutorial system"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will combine theory study with practice,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also has an effect on trainning the practice ability and the comprehesive quality of the professinal person.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whole process of "dual tutorial system"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can effectively make up the deficiency of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it is a useful attempt in the training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whole process of double tutorial system;talent training mode;vocational ability;comprehensive quality

G712

A

1671-9719(2016)11-0076-04

李晓静(1982-),女,河南许昌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综合理科教育。

2016-07-12

2016-07-29

2015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改革研究”(2015JGY003)。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导师制师范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