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悟气功中的一个动功

2016-12-01顾志勇

少林与太极 2016年9期
关键词:腹式习练恩师

顾志勇

“太极拳就是气功,是气功中的一个动功。”

这是吴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马岳梁先生的名言。

本文就这个论题简谈一下个人的理解和认识,抛砖引玉。

打太极拳,无论是吴式,还是杨式、陈式、武式等,打得久打得好的人,在打完一套拳,收势前总感到胸中有一股气流,像小鹿一样蹦跳,这就是太极拳的气功。

这是否写得太夸张了,像是在写金庸小说中的人物了?不是的,真的行家、名家确实如此,一般的人练了半年以上,只要姿势正确,动作到位,30分钟左右一遍拳打下来,手指发麻,胸中也或多或少有气在涌动。

这种气功是打拳时慢慢形成的,有益而无害,不会乱窜,很平和,收势时,纳入丹田,势所必然,也为上策。

而不像刻意追求、人为做作的气功,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不小心搞得不好,气在胸中乱窜,有走火入魔之虑。

气功的形式,可分为“坐”、“卧”、“立”、“行”功四种。

太极拳的气功有别于佛家坐禅气功,也有别于瑜伽气功,它是在打太极拳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非常平和、顺遂的一种动态气功。元气自然沉到丹田,就会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十三势行功心解讲:“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这里的心是传统所指的大脑。)

又云:“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

这两段话讲了太极拳气功产生的正确方式方法和功用。

呼吸的规律可总结为:合呼开吸,降呼升吸,发呼蓄吸,前呼退吸。如太极起势:两手慢慢上提至肩平时吸气,两手沉肘垂落时徐徐呼气。

太极推手也不是“手推”,而是其根在脚,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然后贯穿起来运气去推手。做到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推手时即可“意到、气到、劲到”。气是人生的生命之源,无气,人就无法生存。而太极拳的气是以神意引导修炼产生的中和之气,使之运行转动,每一动作意到气到,以气运身,可使周身舒通灵活,达到强身健体目的。

“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

习练太极气功开始时,一般用自然呼吸,一两年平稳成熟后,可以过渡到逆腹式呼吸。所谓逆腹式呼吸,就是吸气时腹部扁平,呼气时腹部圆鼓。

这在学习时一定要有行家传授,不然头昏、岔气就不好了。本人就是由恩师手把手传授,我摸着恩师的肚子学,恩师摸着我的肚子纠正的。

一呼一吸皆用鼻孔出入,忌用嘴。呼吸要逐渐做到慢、长、细、匀。开始时呼吸配合动作,几年后着熟懂劲后就可以过渡到动作配合呼吸。这时,就能呼吸得自由、灵活了,进入最高境界了。

还有一点特别要注意,就是习练拳架或在推手时,要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

本人有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在与人活步推手时,想的都是怎样呼吸,怎样呼吸配合步伐,结果心慌气促,败下阵来。询问老师,才知原由。

太极气功是我们中华民族百花园中的一个瑰宝,许多方面的问题待我们去发掘、整理、研究、探讨。

本文一开始就说是起“抛砖引玉”之用,如果能引起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注意、讨论和应用,那正是本人的深切愿望。

猜你喜欢

腹式习练恩师
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20 m 跨径直腹式小箱梁的开发应用
没有难度哪有高度
漫话“戴高帽”
腹式呼吸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及临床应用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内家拳道法平衡推演太极拳习练模式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习练健身气功的一点体会
黄济恩师,您听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