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项建设”背景下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问题

2016-09-27孙宾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民警察公安院校警务

孙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人文社科部,北京100038)

“四项建设”背景下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问题

孙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人文社科部,北京100038)

“四项建设”是一项推动公安事业长足进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系统工程。公安院校作为培育人民警察预备役的重要阵地,必须严格按照“四项建设”的战略部署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树立“四个意识”,养成“四种思维”,具备“四项能力”。

“四项建设”;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

近年来,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公安工作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断加大。维稳形势严峻、执法环境恶化对公安民警的履职能力和职业素质不断提出更高要求。为有效应对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同志在2014年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提出,公安机关要大力推进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和队伍正规化建设,着力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1]。2015年2月,公安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制,公安事业迎来快速发展的新的春天。

在此背景下,深入推进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的“四项建设”,可谓是恰逢其时,大有可为,意义非凡。公安院校是培育人民警察预备役的摇篮,必须按照“四项建设”的目标要求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结合公安院校实际情况,使学生树立“四个意识”,培育“四种思维”,具备“四项能力”。

一、应当树立的“四个意识”

警察院校应着力树立起学生们的忠诚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等警察意识。

(一)忠诚意识

忠诚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体现了个体对组织荣誉的崇敬和追求、对组织目标的信仰和奋斗。绝对忠诚是建警之魂,是对每一个人民警察最根本的政治要求。作为党和国家“刀把子”的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是国家意志的忠实执行者和捍卫者,必须永葆忠诚的政治本色,恪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职责使命。培养警校学子的忠诚意识,一方面要使其深入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牢记党的丰功伟绩,坚定党的政治领导,听从党的正确指挥;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学校的警务化管理,修正学生原有的比较随意的行为习惯。对警察来说服从是天职,服从是执行力的基础,纪律是战斗力的保证。服从命令,遵守纪律,养成令行禁止的良好作风是预备警官忠诚意识的具体体现和内在要求。

(二)服务意识

公安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公共安全服务和公共秩序服务是其职责所在。随着现代警务改革的深入发展,警察职能正由传统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公安机关只有确立现代服务理念,把服务的精神和价值融入公安工作之中,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公安院校大学生要时刻牢记人民警察是人民的子弟,“人民警察”人民在先,警察在后,警察头顶是人民。把热爱人民,甘当公仆,情系民生,奉献社会作为自己永恒的价值追求。服务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宗旨意识,端正从警初衷;需要不断培育学生的人文关怀之心,让人性化执法理念内化于心;需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人民警察的职业定位,时时提醒自己不仅是国家的执法者,更是人民的服务者。

(三)责任意识

人民警察身负党和国家的重托、人民群众的期待,是否具有担当精神,能否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体现其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一定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公安院校大学生是公安事业的生力军和预备役,必须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须尽责”的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培养担当精神。责任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平时的一言一行,一岗一位,都能见责任、见担当。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这是责任意识的鲜明体现和要求。古希腊有这样一个民谚:人是背着包袱前行的,包袱里面有家庭、事业、亲情、友情等物件,一路上虽历尽艰辛,却始终不能把包袱丢弃,因为这包袱上写着两个字:责任。让警院学子谨记自己也是背着包袱前行的,这包袱里面除了亲情、友情,更为重要的还有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谨记沉甸甸的责任,只有敢于担当的人才能有所作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也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就一番事业。

(四)大局意识

何谓大局?大局就是整体,是整体局面和长远走势[2]。大局意识,就是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把握形势,分析问题,力求了解大局,顾全大局,在大局下有效开展工作。大局意识是公安院校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对其政治立场的基本要求。要让公安院校大学生主动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来思考和处理问题,正确把握个人和集体,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那么对公安院校学生来说,当前的大局是什么呢?是公安部领导下的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和法治公安建设,是深入推进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建设。通过思想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保持清醒头脑,站稳政治立场,积极适应“四项建设”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业务技能训练,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二、应当培养的“四种思维”

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是影响一个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专业知识是学校学习的重要方面,但更为关键的是确立良好的思维方式。公安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工作对象形形色色,工作内容极其繁复,各种突发情况极易发生,有时单单只靠有限的专业知识和单一的思维方式很难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因此,要积极培养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式,以适应当前警务实践工作的实际要求。结合公安工作的新形势,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实战思维、信息化思维和民意导向思维。

(一)法治思维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3]法治思维是指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精神和逻辑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的思想认识活动。[4]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逐步健全和普法工作的持续推进,我国民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普遍增强,法律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树立。公安院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执法者,面对同样知法懂法的人民群众,应该懂的更多,学的更深,用的更准。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从心底里崇尚法律,打牢严格规范文明执法的思想根基,确立法治思维。惟其如此,才能更好执行法律以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升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第一,要树立学生的法治信仰,使其从内心深处尊重法律权威;第二,要打牢学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保障人权的思想根基;第三,要增强学生的程序意识,坚定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二)实战思维

常态实战是公安机关不同于一般行政机关的最大特点。[5]这提醒我们要着手培养学警们的实战思维,即善于从实战角度出发考虑遇到的问题,寻求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教学过程中破除学生本本主义、教条思想的束缚,不唯书本,不唯师言,一切围绕实战,一切为了实战,着眼“打得赢”目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解决问题。警情就是命令,现场就是战场,实战思维既是公安工作的性质使然,也是当前维稳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是保护民警自身安全的现实需要,半点马虎不得。作为和平时期牺牲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全国平均每年有四百多名警察牺牲,负伤比例更是高达三四千人。这里面有许多是因为犯罪分子的暴力抗法造成的,这就提醒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们的实战思维,汲取实践教训,夯实基本功,增强战斗力,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保护自己,维护群众利益。

(三)信息化思维

以计算机、移动互联网、软件为支撑的信息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显著标志。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给我国的警务实践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警务工作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公安工作发展的需要。公安工作,不管是刑事侦查工作还是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或是户政、交通等管理工作对信息的需求量和依赖性日益迫切,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人、事、物等信息的获取分析和综合运用。公安院校要培养学生们的信息化思维方式,教会他们使用数学方法对海量的数据条目进行分析和建模,让他们能够深度运用甚至开发运用警务信息资源,参与打造警务信息的共享链条。可以说,大数据背景下的警务云数据运用已成为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的关键因素。身在象牙塔里面的公安学子不能只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呆子”,要增强忧患意识,不断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跟得上信息技术更新的步伐,充分认识公安信息化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与时俱进地培养自己的信息化思维方式。

(四)民意导向思维

公安工作很大一部分是在做群众工作,公安工作的成败离不开群众的“工作”,公安工作归根到底是在为群众工作。要坚持群众工作路线,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培养民意导向的思维,更多的用群众的眼光来审视和考量社会治安问题,积极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处在社会转型和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关口,社会矛盾突出、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如贵州的瓮安事件,四川的广安事件等等,人民警察普遍感觉警民冲突日益尖锐,群众工作愈发难做。问题摆在眼前,我们应该思考用什么样的思想武装预备警官们的头脑,才能做好当前的公安工作。老子有云:江河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6]。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们从一开始就懂得与群众打交道时要摆正自己在群众中的位置,学会倾听民意,切实理解民意,真正解决民意,以民为师,爱民如己,做到跟随民意走,围着群众转,用真心换民心,以真情解警情。我们党在长期的公安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像“枫桥经验”、“湖州模式”等,这是我们汲取灵感和智慧的源泉、培养民意导向思维方式的模板。

三、应当具备的“四项能力”

(一)规范化标准执法能力

人民警察的主要工作就是执行法律,公安队伍的良好形象主要体现在执法水平上。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逐步完善,公安机关面临的执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显著增强,执法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与此同时,公安执法行为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执法中有警不接、有案不立、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选择性执法、不按程序执法的情况普遍存在。为此,公安部提出公安执法要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的要求,着力推动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公安院校学生身着警服,虽尚不具有执法权,但一定要培养其“未雨绸缪,毋临渴掘井”的心态,不断加强其法律知识的学习。一方面要使其全面了解宪法及各部门法,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为法律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使其系统学习与公安工作密切相关的实体性、程序性法律法规。如《人民警察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常用的刑事、治安和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熟知这些法律法规对于人民警察职责、执法程序、执法方式的规定和要求,强化依法履职的意识,使学生们逐步具备规范化执法的能力。

(二)实战化要求作战能力

社情、警情的不断变化,维稳形势日趋复杂,违法犯罪活动的流动性、跨区域性特点更加明显,对我们的警务实战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因此,必须严格要求公安院校的大学生从严训练,提升学生们的单兵作战力和核心业务能力。一要加强警务实战心理训练,培养其实战活动所需的心理素质及警务实战活动后心理恢复的方法。二要加强学员身体素质训练,如体能训练和攀降越障训练等,培养其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敢顽强的品质。三要加强警务实战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擒拿格斗训练、防卫控制训练、警务用枪训练和创伤急救训练等,这些都是一名出色的人民警察必须具备的看家本领。四要加强警务指挥和警察战术训练,增强学员团队意识和协调配合能力,注重发挥整体行动效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服务群众也不能仅凭壮志豪言,要锻炼学生们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决心,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把他们满腔的热情化为提高作战能力的具体行动。

(三)信息化手段运用能力

信息化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发展的重要载体,努力使信息化手段贯穿到公安工作的各个方面。推动基础工作和信息化有机融合,已成为新形势下公安基础工作的鲜明特征。公安机关通过挖掘整合和分析判断警务信息与社会信息,查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薄弱环节,发现、解决、预防问题,开辟了一条以问题为导向、以信息为引领的警务工作新模式情报主导警务工作模式。面对警务实践工作这一新进展,必须使学生们保有足够的敏锐性,力求紧随公安实践发展的脚步,了解掌握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情况,提升学警们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力。一要对学生进行基础信息、涉案信息和动态信息等源头信息的采集核查的培训。二要让学生体验如何使用贴近实战的信息应用平台,组织学生之间组建兴趣小组,集思广益,动手研发信息应用平台和实用操作软件,亲身体会信息化的巨大便利。三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报信息的研判分析,使其能够从中发现问题,为社会层面的打击、防范和控制提供有效依据。

(四)防腐拒变、抵御诱惑的能力

廉洁,是人民警察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是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追求。都说“权力是腐败滋生的温床”,人民警察手握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各项职权,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权力不是图谋私利、中饱私囊的工具,而是为国为民保驾护航的利器。十八大以来,党的反腐重拳频频出击,一大批“老虎”、“苍蝇”纷纷落马,这其中不乏公安系统的在职民警,有的甚至是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思考树立什么样的权力观,秉持什么样的利益观,思考如何养练防腐拒变,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孟子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对于在校学习的警校生,也要不断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浩然正气培育,使其保持良好的品德习性,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筑牢防腐拒变的道德底线。要不断发挥榜样效应,公安战线英雄辈出,涌现了那么多的英雄模范,像巾帼卫士任长霞,平民部长刘金国,他们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用自己的铮铮铁骨诠释了一名人民警察的应有的人格气节。这些都应成为学生们勉励自己的动力源。

结语

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它立足的不是学生一点一面知识能力的提升,而是学生全方位素质水平的提高。因此,公安院校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要综合考虑,放眼长远,善于打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组合拳”,使学警们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里警察意识不断强化,警察思维逐渐养成,警务技能初步具备,让他们从身体到精神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只有这样,当他们走上实战岗位,才能够迅速上手,投入战斗,肩负起祖国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责任和使命。

[1]周栋梁,应建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N].浙江日报,2014-09-23

[2]任天佑.务必强化大局意识二谈“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N].解放军报,2012-02-09.

[3]《世纪桥》编辑部.实现依法治国的历史跨越[J].世纪桥,2014(12).

[4]吴汉民.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N].人民日报,2013-12-24(7).

[5]刘乐国.推进警务实战化建设的主要路径[J].现代世界警察,2014 (12).

【责任编校:邓 娴】

Problems about Cultivat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Students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Four Construction"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38,China)

"Four construction"is a system engineering to promote public security career progress and social equity and justice,and ensure the people to live and work in peace and contentment.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key positioninthe reserveofthe people'spolicecultivation,mustbeinstrictaccordancewith"four construction"strategy tofoster the students'professional quality to set up"four consciousness",cultivate"four thinking"and"four abilities".

"four construction";students in the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cultivation professional quality

G642.0

A

1673―2391(2016)02―0125―04

2015-11-02

孙宾(1993—),男,河南南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安学公安思政与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人民警察公安院校警务
向人民警察致敬
每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沦为恶势力“保护伞”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逆行而上
——献给为战疫而奉献的人民警察
影视艺术在公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索
环球警务专访
浅谈港航公安网上警务公开的现状和问题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