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治疗模型在大学生校园生活适应中的应用

2016-09-06郝健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校园生活心理治疗精力

郝健强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积极心理治疗模型在大学生校园生活适应中的应用

郝健强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校园生活适应对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生活环境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适应关系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大学生校园生活适应中,引入积极心理治疗中提出的平衡模型、认知模型、关系模型和榜样模型,为大学生提供全新的视角、全面的检视清单和有力的心理调适工具,帮助大学生增强大学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适应能力。

平衡模型;认知模型;关系模型;校园适应

校园生活适应是每一位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面临的第一项课题,也是最为重要的课题。这个课题不仅仅是大学新生群体的功课,更贯穿在整个大学期间。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着诸多的改变,如校园环境、生活方式、人际互动形式等。每一项改变并不总是继发式的发生,大多数时候是并发式的出现,给大学生带来了太多、太难的挑战。同时,校园生活适应良好与否又关系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业成就的取得、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及之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迁移等各方面。这使得大学生校园生活适应问题变得棘手。

一、大学生校园生活适应的两大典型维度

1.生活环境适应。进入大学后,绝大部分学生均住在学校的宿舍中,过着集体生活和独立生活。所谓集体生活就是要与其他人一同分享生活居住空间;所谓独立生活就是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均要靠自己处理,不再有父母在身旁的照顾与帮助。对于外地生源的学生,除了克服孤独感、失落感与陌生感等心理方面的不适应,更需要地理环境的适应、气候的适应、饮食习惯的适应和当地文化的适应。此外,学会选择也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环境适应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之前,学生各方面的选择大部分是父母来帮忙做的决定,而进入大学之后,学生在生活中会面临更多的选择,无论选择的大小与急缓,往往需要学生自行决定。

2.人际关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是大学生最渴求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最容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的因素之一。大学校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含师生关系、朋辈关系、寝室关系、同学关系和恋爱关系。目前,见诸报端的大学生关系造成的惨剧多集中于师生关系、寝室关系和恋爱关系,究其惨剧发生的原因,大多数学生对这些关系的处理方式束手无策或极其匮乏。其实,每位大学生都渴望能够在校园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同时他们对人际交往持被动态度。就师生关系而言,学生习惯于高中式老师的主动关心,有时会视大学老师的不主动为拒绝,难以去主动接触老师;寝室关系方面,部分学生由于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缺乏对他人的关注和觉察,显得较为自私,影响了寝室其他学生的生活;还有些学生在处理寝室关系方面缺乏沟通的技巧,造成双方的不欢而散,使得寝室关系不融洽。恋爱关系更是困扰着大学生群体,由于大学之前的各种因素,如高中学业的繁重、父母老师的制止、两性教育的缺失或偏颇,使得大学生在恋爱交往中容易引发较大的心理问题。

二、积极心理治疗及其四个模型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大学生校园生活适应是指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下,随着环境的变化或限制,通过改变和调节自身的感觉、认知或外在行为,以不断寻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平衡关系,且不断保持这种平衡状态的过程。根据这一概念,从心理调适方式入手,运用积极心理治疗理论可以有效地来寻求和保持这一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关系,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解决校园生活中的生活环境、学习和人际关系适应的问题。

积极心理治疗是由德国的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于1968年提出的一种跨文化的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方法。积极心理治疗中的积极的概念,指的是治疗不是以排除某一特定的症状为主要目的,而是把人的能力视为第一和本质,在此意义上对症状作出积极的诠释,从而尝试把握和调动患者自身已经具有的能力和潜在的自助力量,而不是像其他大多数的心理治疗理论从消极因素入手。积极心理治疗肯定现实状态下的人,同时在他们身上看到将来可能的发展。积极心理治疗与积极心理学是截然不同的,其区别在于,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的马丁·赛里格曼提出的关于积极的心理学研究。积极心理学以积极情绪、积极特质、积极组织系统为三大主要研究内容,以此关注人们生活的幸福感。

积极心理治疗既提供给了我们自我帮助的方法,也提供给我们帮助他人的工具。积极心理治疗包含了四个模型,分别是平衡模型、认知模型、关系模型和榜样模型。这四个模型可以成为大学生在校园生活适应问题应对方面有力的心理调适工具。

1.平衡模型和认知模型。积极心理治疗的平衡模型指的是,人的现实生活是由身体、成就、关系和未来/意义四个方面构成的。就大学生而言,身体方面包括身体健康与疾患、睡眠、饮食、运动以及由各类情绪引发的躯体反应等;成就方面包括学业成绩、学生干部成就、兼职收获等能够锻炼和提升自身能力的活动,并能为之付出努力,付诸于行动的生活方面;关系主要是社会交际方面的活动,如之前提及的与同学、与朋辈、与舍友、与恋人、与父母家人等的情感互动和人际交流;未来/意义主要指的是思考、想象或幻想方面的内容,如宗教信仰、世界观、价值观、人生愿景、愿望、各类规划等。

此外,平衡模型认为人生活中的四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个体在生活中的精力应该较为平均地分配到平衡模型的四个方面之中。如果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某个或某些方面过度发展或发展不足,导致精力分配失衡,就会引发个体的身心的不健康。(见图1)

图1 平衡模型(左)和认知模型(右)

认知模型为一个人如何看待其所处的环境和处理其中的问题提供了准则。积极心理治疗理论认为,人们在面对各类问题和事物时,采取的典型的应对方式有四种,分别是感知法、推理法、传统法和直觉法。这也就构成了积极心理治疗的认知模型。感知法即是用身体感官来感受所处环境,并通过既有价值标准来检验;推理法主要借助于思维和理智,通过判断、推理等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传统法是指通过个体的过去经验和社会传统习俗的指导,采取相应的行为来引导问题的解决,或是通过与群体的亲疏关系调整来获得问题的解决;直觉法则是寻求超越现实的直觉、幻想或想象作为问题解决的方法。

平衡模型和认知模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认知模型框架下,个体在处理问题时过度地使用某个维度会具有明显的表现,且会反映在平衡模型中。即若过度使用感知维度,个体会将自身逃入到疾病中来躲避问题的解决;若过度使用推理维度,个体可能会采取两种相反的应对模式来躲避问题的解决,即逃入工作、学习中或逃离工作、学习;若过度使用传统维度,个体会将自身逃入到社交或孤独中来躲避问题的解决或淡化问题;若过度使用直觉维度,个体会将自身逃入到幻想或想象中来躲避问题的解决。

2.关系模型与榜样模型。在积极心理治疗理论中,关系模型同样表示着四个维度,分别是我与我、与你、与我们、与原始的我们的关系。这些维度与榜样模型的四个维度是相互对应的,其受到了榜样模型四个维度的重要影响,影响可能是榜样性质的,也可能是反榜样性质的。

关系模型中的我与我的关系,即我与自己的关系,是四个维度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其他三个维度的基础,该维度受到榜样模型中父母与我的维度影响。一个人与自己的关系取决于自身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这与其在童年时与父母互动中形成的概念和认知有关,如父母对其的耐心与陪伴、父母对其的爱与公正等。

关系模型中的我与你的关系,指的是我与配偶/家庭的关系,即是亲密关系的维度。自身的亲密关系会受到其童年时父母之间的互相关系影响。这种互相关系包括父母处理相互冲突的方式、父母之间表达情感的方式、父母之间相互评价的内容等。其影响方面包含对待伴侣和婚姻的一般态度、行为方式、观念和准则。

关系模型中的我与我们的关系,指的是我与朋友、同事、他人的关系,可以看成内部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其受到自身成长过程中父母与外界接触方式的影响。自我在成长中,学会区别朋友和敌人,并形成区别的标准,最终形成了内部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这种关系影响着自我接受或拒绝更多的朋友、他人。

关系模式中的我与原始的我们的关系,即是我与价值观的关系,可表示为我与原始“我们”的关系或我与未知的关系。该维度取决于榜样模型中的父母的生活哲学维度。父母的生活哲学维度具体表现有:父母对宗教和哲学问题的重视程度、认同程度、参与程度、解决具体问题的有效程度、父母的生活观、生死观等方面。

这两个模型同时适应于不完整的家庭或儿童收养救助机构。针对这种情况,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有重要他人,其与重要他人的稳定关系也可归入榜样模型。

图2 关系模型(左)和榜样模型(右)

三、积极心理治疗模型在大学生校园生活适应中的应用

1.应用平衡模型和认知模型对生活环境适应进行心理调适

就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说,平衡模型可以用于检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大学生自身生活的平衡状态,即大学生自身的精力分配是否能够较为平均地分配到平衡模型的四个领域之中。最理想的平衡模型是每一个领域的精力分配值都是25%。积极心理治疗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精力分配表。每周回顾自己这一周投入了精力的事情,分别占总精力值的比例,其中辨别有无投入精力是要看实际做的事情而不是想做的事情,同时要注意的是,时间的投入不等于精力的投入。例如:上课心不在焉而没有听课,那么,就不能将这段听课的精力算入成就领域。在归属领域时,要注意相同的生活事件可能属于不同的领域,如体育锻炼对体育系的学生可能归属于成就领域等。之后,审视这一周在各领域最终的精力分配值,辨识更重视哪个领域的投入。在一个或多个月后,将之前的精力分配表进行领域内的加合归一化,即可审视自身一个月的平衡模型。

精力分配表有利于大学生了解自身的平衡状态,并快速调整自身的平衡状态。对于学生这个特定身份,相对成就领域的精力投入会更突出,特别是在备考期间。同时,各领域内的细分也有利于大学生调整领域内的精力分配,如成就领域中的学业与工作,关系领域中的与父母关系和与恋人的关系等。长期的精力分配表还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冲突和压力的应对模型。如果某一领域长期投入突出,就要审视自身在该领域的突出投入的原因,是对该领域真的喜欢,还是为了逃避其他领域的冲突或压力,采用了使自己最舒服的补偿方式来替代了原本的目标。如果是逃避,就要反思逃避的是什么,要靠自助或他助来帮助自己不再去逃避。

学会选择作为独立生活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平衡模型和认知模型对大学生选择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首先,平衡模型给大学生对于一件事物的选择提供了全面思考的清单。大学生可以从身体、成就、关系和未知四个领域考虑这一事物的不同选择造成的影响,也可以清楚地分辨自身应对这四个领域中的影响的能力以及处理程度,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其次,认知模型能够在大学生选择判断时提供全面的感知通道,即从感觉、推理、传统和直觉四个通道来思考问题,而避免某一通道使用过度导致选择的保守或选择后的焦虑等。

2.应用关系模型和榜样模型对人际关系适应进行心理调适

关系模型为大学生提供了对关系进行自我评估的工具,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认识自己的社会关系。榜样模型则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提供了解释和改善的途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矛盾主要突出表现在恋人间的矛盾、舍友间矛盾和与班集体关系疏远。反映到关系模型领域中,就是“我与你”和“我与我们”的关系;反映到榜样模型中,大学生择友标准及与恋人的相处互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标准及个人在父母身上体验到的榜样力量的影响。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在于大学生自身内在原则的发展差异,内在原则在处理一段关系时,起着标准性的作用,人际关系的内在原则最重要的方面是平衡处理爱与公平间的关系和礼貌与坦白的关系。如果过分强调这两组独立关系中的某一个方面,或者徘徊于两个方面之间,就会造成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适应问题。因此,当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观察、对比和分析父母的榜样模型和父母处理爱与公平和礼貌与坦白这两对关系的方式来寻求解决的方法,同时,不断发展自身的内在原则以增强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适应能力。

[1]邹小勤.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厦门大学,2013.

[2]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

[3]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积极心理治疗:正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4]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21-327.

G641

A

1673-0046(2016)6-0061-03

天津师范大学辅导员专项科研项目《人际依恋视角下大学生校园生活适应的研究》(52XJ1402)]

猜你喜欢

校园生活心理治疗精力
精彩的校园生活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校园生活的幸福密码
爱上劳动,开启幸福校园生活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欢乐的校园生活
3步曲之精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