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旅游强市构建状况评估

2016-09-06王雪逸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昆明旅游业旅游

王雪逸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9)

昆明旅游强市构建状况评估

王雪逸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9)

当下,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劲头强势,提升旅游质量,创造旅游精品化才是发展的关键,各地旅游经济高速增长,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旅游产品创新项目应接不暇。昆明作为我国老牌旅游目的地,近几年旅游业发展势头平平,其旅游业未来如何更快、更优发展,是该地旅游强市构建的终极目标。

旅游经济;昆明;旅游强市

昆明拥有一些世界级和区域级的旅游资源,以及四季如春的气侯,近年来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多年来一直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旅游业对于该城市发展的作用与意义重大。旅游业的强化发展能够使城市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拉动相关产业需要,催生新的城市风貌,促进广泛社会就业。

一、昆明构建旅游强市现状评估

(一)基础建设

1.旅游发展自身优势

昆明作为旅游城市,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种类丰富、服务突出。昆明的石林、世博园、民族村等高级别旅游资源成为具有市场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在中国整个西南旅游圈以及以湄公河为中心的次区域国际旅游圈内,云南作为高级别的自然景观,其多样并存的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丰富的人文与自然组合景观以及优越的气候条件,成为与其他城市相较的显著优势。另外,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未来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商业影响力。作为省会城市,甚至是亚洲南部的核心城市,昆明拥有对全省旅游资本、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等的绝对调控、主导权,甚至领导权。

2.旅游经济发展基础

昆明旅游发展30多年以来,从最初的只重数量到数量与质量并重,由单一类型向复合型转变,观光业取得显著发展成效,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在全国旅游城市中位居前列。其旅游产业调整与优化较注重旅游业与外部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和互动性,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已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结合,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工、文、体、医、食等一系列相对应的旅游产业,使其自身的号召力、影响力和竞争力逐年加强。

近年来,昆明旅游经济效益更是逐年提高,已经使旅游成为昆明支柱型产业。旅游项目方面,石林、环滇池旅游区、阳宗海、世博新区、安宁温泉和轿子雪山六大精品景区的打造成效也十分显著,旅游配套设施大为改观,同时管理水平也走在同行前列。国际旅交会、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等展会节庆活动,扩大了旅游的影响,提升了昆明在国内、外知名度,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旅游城市形象。昆明作为老牌旅游城市,也获得了国内、外游客的广泛赞赏,有最受欧洲人欢迎的中国城市美誉,在国内广大青少年中也颇受欢迎。

(二)存在问题

1.优势资源认识不足和品牌挖掘不够。由于长期对自我认识的不足,使得观光旅游作为主要内容长期占据市场绝对份额。长远来看,发展单一观光产品反而会降低自身的竞争能力,长此以往会降低旅游质量与效益。昆明历史文化悠久,除了传统观光业外,还需要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创造与时代想适应的潮流品牌,否则,久而久之容易使游客形成审美疲劳,失去兴趣。

2.受持续国际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影响,昆明市海外游客和旅游外汇收入持续下降,一些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延缓,项目资金到位不理想,旅游项目整体推进不快。近几年,昆明入境旅游人次以及入境旅游收入持续下滑,高端旅游市场人群萎缩,传统观光旅游已不足以吸引入境游客,旅游业态形式急需升级。

3.旅游产业要素培育不够充分,产业层次较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只有单一景点,饮食、住宿等相关服务跟不上,大大地限制了景区的发展。受体制、市场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昆明酒店行业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入驻,这与昆明旅游城市形象不相符、不对称。相较其他城市而言,昆明作为老牌旅游城市,食、住方面相当丰富,但“行、购”则有所不足,而“游”则相对老化,这导致昆明出现了由旅游集散地的地位退变为旅游逗留地的现象。

4.旅游企业的发展活力不足,体制机制不活,企业改革不到位,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投融资渠道不畅,条块分割严重;产业国际化水平低,带动作用还不够强。昆明并没有理清和理顺昆明旅游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与东南亚旅游的竞合关系,也没有理清和理顺昆明旅游与各地州的旅游竞合关系。因此,昆明旅游在全国的地位和威望都没有树立,省内龙头地位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同时,各部门、全社会合力抓旅游、发展“大旅游”的工作机制还未真正建立,氛围还不够浓厚。

二、昆明构建旅游强市各项指标要求

旅游强市不同于旅游大市,但旅游强市一定是旅游大市,它们是包含关系。有了旅游大市的基础,才能去创建旅游强市,因此,旅游大市是旅游强市的后盾保障。旅游大市体现在绝对指标的规模上,比如说其总体发展水平,旅游强市不仅要有突出的规模指标,更应该有突出的相对性指标体现。在此,将昆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旅游大市的绝对指标,选取旅游业贡献率、旅游发展能力、旅游优质服务、城市基础设施支撑三个指标作为衡量昆明市旅游强市的标准。其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

以上各个指标均根据历年增长或降低的平均水平,结合我国旅游发展的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旅游城市发展的平均水平,结合大量调查分析得出。旅游贡献率离不开旅游业各大要素,旅游发展能力依靠区域景区发展质量、旅行社质量与数量、饭店质量与数量,旅游优质服务需要统计区域信息覆盖度以及游客投诉率,城市环境指数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很突出。

综上所述,旅游经济强市的构建需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旅游业发展能力、旅游优质服务覆盖率、强有力的城市基础设施等各项指标做支撑。随着“十二五”旅游规划的落地、“十三五”规划的开展,一批重大、重点旅游项目即将在昆明建设,旅游发展能力以及城市基础建设会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等做强有力支撑,昆明市将从旅游资源时代向旅游项目时代过渡。

三、昆明创建旅游强市的推进策略

根据创建旅游强市的一般规律、总体目标和昆明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市创建旅游大市的工作,必须实施政府主导、主体创新、功能提升、环保投入、规模强化、区域联动六大推进策略。

1.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两手抓。一方面,要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在法律法规、市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要着重发挥政府的监督与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注重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来决定旅游文化的走向,以市场为准则来提升旅游文化的内涵,既要健全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体系,又要最大限度发挥市场的自由支配权力。

2.传统继承与改革创新兼顾。昆明作为古城,历史悠久,各种古建筑文化丰富,反映了其扎实的文化底蕴。但是,若不思创新,一味地以单一观光业为主,势必将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反观当下国内其他城市,将旅游打造成一个系列服务产业,包含衣、食、住、行,从各个方面渗透,着重开发医疗旅游等朝阳产业,改变游客与服务者的固有观念。

3.强调优势竞争的同时互惠合作。昆明作为春城,有其独特的气候环境,四季恒温,少数民族聚居,文化多样性发展。作为其独一无二的优势,应该牢牢抓紧,以此区别其他旅游城市。同时,可以以昆明为轴心,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形成西南地区的大旅游圈,带动整个西南发展,开放合作与互惠互利,实现双赢局面。

4.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驾齐驱。景区开发中难免遭遇环保这个话题,不恰当地开发往往会引起环境的破坏,原始森林植被、野生动植物等在开发过程中,都是要妥善处理的问题。它们是自然的瑰宝,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旅游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有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才能使旅游业作为绿色经济形成良好发展。

5.加强昆明同周边省市以及国家的旅游联动。充分发挥昆明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中的重要位置,建立并提升昆明旅游中央商务区,明确昆明作为国际化的旅游集散中心的地位。以合作开发旅游产品、成立跨国旅游公司、建立旅游协调机制等形式,努力构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区域旅游圈,建立与泰国、老挝、缅甸、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国际旅游产业和市场网络,并辐射欧美、南亚、非洲及大洋州等国际市场。

旅游强市的实施应从宏观落向微观,昆明市中部“环滇池山水城市旅游区”、南部“大石林岩溶地貌旅游区”、西部“温泉养生乡村旅游区”、东部“高原草场康体旅游区”、北部“轿子雪山生态旅游区”,该五大旅游区旅游质量的提升,便是旅游强市构建在微观中的体现。另外,旅游强势的塑造还需要配合昆明的城市化建设,形成完整的旅游系统,统筹城乡旅游发展,制定一套规范的旅游考核标准跟程序;树立“大旅游发展观”,确立昆明旅游发展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旅游合作中的地位,明确昆明旅游发展与省内各州市的旅游竞合关系,充分利用线路,整合省内、省际、国际旅游资源,力挽昆明近几年入境旅游业萎缩状态,重塑昆明旅游新形象。

表1 旅游强市指标体系

[1]保继钢,李飞,周彬学,唐忠明.旅游集散地:区位合理性与功能提升——以云南昆明为例[J].经济地理,2014(2):174-179.

[2]杨媛媛,罗永钢,李强,王丽雯.中心城市旅游经济时空差异与联动发展研究——以成都、重庆、昆明、贵阳为例[J].旅游论坛,2015,8(3):45-51.

F590

A

1673-0046(2016)6-0036-03

猜你喜欢

昆明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昆明美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昆明的眼睛昆明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