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三合一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2016-06-30波王华彭林邓寿华廖志强东莞市大岭山医院麻醉科东莞5380东莞市大岭山医院骨外科东莞5380

北方药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筋膜间隙膝关节

卢 波王 华彭 林邓寿华廖志强(.东莞市大岭山医院麻醉科 东莞 5380;.东莞市大岭山医院骨外科 东莞 5380)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三合一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卢波1王华1彭林1邓寿华2廖志强(21.东莞市大岭山医院麻醉科东莞523820;2.东莞市大岭山医院骨外科东莞523820)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三合一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骨科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盲探阻滞技术进行髂筋膜间隙三合一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实验组使用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三合一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手术麻醉与镇痛效果。结果:实验组平均麻醉效果、镇痛效果以及疼痛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三合一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坐骨神经膝关节镜手术

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的应用,使得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大大提高,麻醉效果大大改善,因其具有可视、实时和成功率高的优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1]。笔者选取在我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病人6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三合一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和盲探穿刺髂筋膜间隙三合一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旨在探究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三合一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技术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34例,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6.3岁,其中包括诊断性检查11例,关节软骨损伤磨削术5例,半月板切除术12例,退行性关节炎6例;对照组患者34例,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5.9岁,其中包括诊断性检查10例,关节软骨损伤磨削术6例,半月板切除术10例,退行性关节炎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平均年龄以及性别比例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盲探阻滞技术,具体步骤如下:患者入室后常规开放上肢静脉通道,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患者取仰卧位,选取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中外1/3交界处向尾端旁开1.5cm左右作为手术的进针点。出现酸胀或者异感时回抽无血缓慢注入0.3%罗哌卡因25mL。10min后患者无局麻药中毒等症状后,取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顶点连线中点向下约3cm处做标记,常规消毒,用7号8cm长针,垂直皮肤快速进针,深度因人而异,大约7cm,出现异感后,稍退针2~3mm,回抽无血,注入0.3%罗哌卡因20mL。

实验组进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三合一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具体步骤如下:患者入室后常规开放上肢静脉通道,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血氧饱和度等,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中外1/3交界处向尾端旁开1.5cm左右作为进针点。使用Terason3000超声仪进行定位,随后将40mm长,11MHz的探头平行腹股沟韧带最佳影像,调节超声影像至最佳。确认超声图像上髂筋膜位置后,采用平面内技术,以45mm短斜面穿刺针垂直探头穿刺。穿刺针针尖到达髂筋膜腔隙位置后,注入0.3%罗哌卡因25mL。10min后患者无局麻药中毒等症状后,改用低频凸阵探头,将探头在股骨小小转子水平横置于股骨前内侧,获得前路坐骨神经最佳超声图,常规消毒,采用平面内技术,用7号8cm长针,确定针尖位置,缓慢注入0.3%罗哌卡因20mL,观察局麻药的扩散良好。

1.3评价标准

1.3.1阻滞成功率的评价:注射麻醉药后半小时内后不加任何镇痛性辅助药情况下刺激上述神经支配的皮肤无疼痛感即为成功。

1.3.2术后患者疼痛的评价: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0~10分)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

1.4统计学方法: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阻滞成功率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成功率的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组麻醉半小时后,麻醉成功的人数为30例,成功率高达88.2%;对照组患麻醉半小时后,麻醉成功的人数为26例,成功率为76.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麻醉的成功率高与对照组。

2.1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的比较

结果显示,使用实验组术后3h内,VAS疼痛评分(平均值)为3.2;对照组患者在术后3h内,VAS疼痛评分(平均值)为5.9,两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说明实验组的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膝关节的神经支配源于股神经、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关节支,膝关节前部由股神经的肌支、闭孔神经前支以及隐神经支配,后部由坐骨神经及其分支胫神经和腓神经以及闭孔神经后支支配。股神经来自腰2~4,是腰丛的主要分支之一,在髂窝内行走于腰大肌与髂腰肌之间,通过腹股沟韧带到大腿后,分为终支支配其分布区域的肌肉与皮肤[1][2]。

3.2髂筋膜间隙是一个潜在的腔隙,其后方以髂腰肌为界,前方以髂筋膜为界,髂筋膜浅层为阔筋膜所覆盖。髂筋膜间隙腹侧面由阔筋膜和髂筋膜覆盖,当穿刺针经过这两层筋膜时均会出现明显的落空感,即阻力消失感,之后穿刺针到达髂筋膜间隙。而股神经、闭孔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在其起始部位均紧贴髂筋膜后方走行,因此髂筋膜腔隙三合一阻滞可以阻滞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再加上坐骨神经阻滞,可以阻滞所有支配膝关节的神经,从而满足膝关节手术的麻醉和术后镇痛[1][2][3]。髂筋膜问隙阻滞穿刺点远离股神经和股动静脉,比股神经阻滞更为安全[2]。

3.3本研究选取就诊于我院的骨科需要进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盲探髂筋膜间隙三合一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实验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三合一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结果显示使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三合一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实验组患者在麻醉半小时后,麻醉成功的人数为30例,成功率高达88.2%;使用盲探阻滞技术的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半小时后,麻醉成功的人数为26例,成功率为76.5%,使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三合一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实验组患者在术后3h内,VAS疼痛评分(平均值)为3.2;使用盲探阻滞技术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三小时内,VAS疼痛评分(平均值)为5.9。由此验证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三合一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盲探穿刺髂筋膜间隙三合一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可能与超声引导下可视穿刺可以更准确定位髂筋膜间隙有关[3][4][5]。

总之,髂筋膜间隙三合一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具有可视、实时和成功率高的优点,可安全用于膝关节手术的麻醉和术后镇痛,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亮婧,伊军,许莉,等.阻力消失法定位髂筋膜间隙的准确性:超声法评价[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3):331-333.

[2]张庆芬,林惠华,杨庆国.超声引导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11):1297-1298.

[3]张大志,常颖,杨庆国.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不同角度多点阻滞与单点阻滞效果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1(15):80-81.

[4]杨丽华,徐玉灿,董铁立,等.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8 (10):46-47.

[5]李优春,刘珺,欧阳爱平.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腔隙阻滞联合喉罩下全麻用于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6,2 (5):54-55.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6-0194-02

猜你喜欢

筋膜间隙膝关节
间隙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飞行过载及安装间隙对主安装节推力测量的影响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